颅内压(ICP)监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2013-01-23 17:21:45杨国瑛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1期
关键词:监测技术颅脑监测

杨国瑛

(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安徽 阜阳 236600)

颅内压(ICP)监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杨国瑛

(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安徽 阜阳 236600)

颅内压增高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的常见原因之一。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监测,是观察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其监测方法分为有创伤性和无创性两种。本文就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颅内压;监测;创伤性;无创性

重型颅脑损伤颅脑损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易出现颅内压(ICP)升高现象,从而使患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需要加强对患者颅内压的监测,从而为临床救治提供治疗参考。目前,监测颅内压技术主要分有创监测和无创监测。有创测量颅内压需要较高的条件方可进行,并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甚至产生出血、脑脊液漏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当前,随着监测技术的深入发展,颅内压监测技术逐步向无创监测方向发展,并有无创监测取代有创监测的发展趋向。综合文献报道,现对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总结报道如下:

1 颅内压监测的意义

自1951年Guillaume首次测量颅内压以来,临床上开始逐步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进行监测,并研发了多种压力转化器。通过对患者颅内压的监测,能够对患者颅脑损伤情况进行判断,从而能够及早发现颅内占位,指导临床采取措施以降低ICP。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以及脑外伤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颅内高压,将严重影响其预后。若患者出现脑疝,其ICP将显著升高。ICP>35mmHg(1mmHg=0.133kPa)者,患者极难存活。另外,通过对患者ICP的监测,还能帮助临床临床对患者脑死亡进行诊断。据Agapejev等人[1]研究表明,不可逆心力衰竭患者在其心力衰竭前30h左右,其ICP曲线已趋于直线状态,ICP曲线平坦3~28h后,即可做出患者临床脑死亡诊断。

2 颅内压监测技术

2.1 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

当前,临床可通过脑室、脑实质内、硬膜下以及硬膜外等进行ICP的监测,并随着多功能探头和光纤系统探头的出现而朝着小型化发展。据Zwienenberg等人[2]研究表明,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脑室内监测ICP的结果可靠性最高,而脑实质内监测ICP虽然可靠性较好,但会对患者大脑皮层产生较大伤害,脑池内监测ICP的结果较上述两种方法明显偏低,可靠性较低。因此,对患者进行有创颅内压测量时,首选脑室内监测ICP方法。Banister[3]研究发现,分别使用Camino和Codman感受器对患者ICP进行监测时,若患者ICP<10mmHg,则患者ICP的值在99%的时间内均一致,且与患者临床表现吻合,若患者ICP>10mmHg,则患者ICP的值仅在41%的时间一致,且使用Camino感受器所测结果与患者影像资料及临床表现一致,而使用Codman感受器所测结果中,18%的患者结果错误。王维治等人[4]对硬膜外传感器、脑实质内光纤传感器、脑室内导管以及蛛网膜下腔螺栓等多种有创ICP监测技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进行了研究,按照优先选择顺序排列,结果依次为脑室内导管、脑实质内光纤传感器、蛛网膜下腔螺栓、硬膜外传感器。

2.2 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

目前,无创ICP监测技术已经得到较快发展,虽然该技术尚不十分成熟,在监测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方面,仍有待改进和提高,但已成为当前ICP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P与其RVP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r=0.87-0.98),与RAP具有逆相关关系(r=0.66),故临床有采用视网膜静脉压或动脉压检测(RVP or RAP)ICP方法,但该法仅能对瞬间ICP进行测量,不能进行重复、连续监测。据周翼英等报道,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可将视觉通路的完整性反映出来,当患者ICP中、重度增高时,脑内电信号传导速度会出现相应下降,且N2波峰延长时间与患者ICP值正相关,故临床可采用FVEP来监测和判断患者脑功能及预后,但该法不适合于年龄大、脑代谢差、深度昏迷、视力障碍、眼底出血以及全身代谢紊乱者。颅脑损伤患者ICP发生变化时,可间接导致鼓膜移位(TMD),根据TMD的变化计算ICP的变化,准确率可达80%左右,并可用来区分颅低压和颅高压引起的头痛,该法不能连续对患者进行监测,并不适合不合作、老年以及中耳病变患者。姜亚平等人报道,可通过经颅内多普勒(TCD)对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来评估其ICP的变化,该法不仅可以将患者脑血流动态变化情况反映出来,还可实现对患者脑血流调节机制的观察,故临床上大多采用TCD无创监测技术对ICP进行监测,但该法也不能准确计算出ICP值,且脑血管痉挛时,需将其与脑充血鉴别开来。也有不少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如嗜睡、昏迷、昏睡、头痛、恶心、视神经乳头红肿、生命体征不稳以及外展神经麻痹等,来判断患者ICP是否增高,但不能对患者进行定性、定量诊断。而对采用头部影像学(MRI或CT)则可客观、准确地观察到患者是否有脑积水、脑室移位、脑沟变浅或消失、中线结构改变以及脑水肿等,从而定性地判断患者ICP是否增高,但该法价格较高,且不能床边连续监测。

3 未来展望

目前,临床仍以有创监测为主,但有创监测缺点较多,不少专家、学者正致力于无创监测及联合监测的研究,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未来对ICP的监测将更多地体现出数字化、智能化、无创化的特点。

[1] Agapejev S,Da Silva PP,Zanini MA,et al.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as a complementary tests for diagnosing brain death.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through the report of 2 cases[J].Arq Neuropsiquiatr,1997,55(2):310-314.

[2] Zwienenberg M,Gong QZ,Lee LL,et al.ICP monitoring in the rat:comparison of monitoring in the ventricle,brain parenchyma, and cisterna magna[J].J Neurotrauma,1999,16(11):1095-1102.

[3] Banister K,Chambers IR,Siddique MS,et al.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clinical status:assessment of two intracranial pressure transducers[J].Physiol Meas,2000,21(4):473-479.

[4] 王维治,富羽弘.颅内高压症的监测和治疗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17(6):374-375.

R651.1+5

A

1671-8194(2013)31-0061-02

猜你喜欢
监测技术颅脑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关键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冶金设备(2020年2期)2020-12-28 00:15:32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
磨削加工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互联网天地(2016年2期)2016-05-04 04:03:28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互联网天地(2016年1期)2016-05-04 04:03:20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5年3期)2015-12-01 03:57:47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