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针灸干预临床研究进展*

2013-01-23 21:45张亚敏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夹脊根型椎动脉

张亚敏,孙 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 100730)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是颈部骨骼、软骨、韧带的退行性变而累及周围或临近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颈椎病多发生在中年以上或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群,发病原因主要是颈椎慢性损伤及自身结构的退行性变,急性颈椎间盘损伤也是本病原因之一。属于中医的“痹证”、“痿证”、“骨痹”、“项强”、“眩晕”等范畴。病因病机为中年以后体质渐弱,肝肾之气渐失旺盛,致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如遇寒湿或外伤、劳损等因素,则筋肉僵紧或弛纵、骨失维固而发病。针灸多以西医分型结合辨证、辨经选方配穴对症治疗,从常规毫针及不同的针法多有运用。针刺配以电针、艾灸等方法可以消除水肿、消炎止痛、解除肌肉痉挛、减轻对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故对于改善疼痛、麻木等症状效果显著。现综述如下。

1 分型和选穴

颈椎病主要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1]。不同证型辨证施治取穴,以颈部阿是穴及手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主穴:阿是穴、天柱、肩井。颈型:选取大椎、后溪;神经根型:根据疼痛、麻木部位循经取穴,如:阳明经取曲池、合谷,少阳经取外关,太阳经取肩贞、后溪等;脊髓型:选取风府、大椎、承山;椎动脉型:选取百会、风池、风府;交感神经型:选取神庭、内关。配穴:风寒痹阻加合谷、风池;血瘀气滞配血海、合谷;痰湿阻络加丰隆;肝肾不足配肝俞、肾俞;气血亏虚加足三里、气海等[2]。

2 治疗方法

2.1 毫针和电针

局部夹脊穴是临床较常采取的穴位,有研究[3]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对比了针刺夹脊穴与常规穴位的差异,取风池穴及棘突两旁距离0.3~1寸范围的压痛点或皮下结节定颈夹脊穴,随证配伍气海、足三里、太冲等,每日1次,5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除不采用夹脊穴外处理同治疗组。统计分析显示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也有研究[4]认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其他疗法较佳,以颈部血管的走行和肌肉群的分布并以“头项寻列缺”为理论基础,以“四天”穴(天牖、天容、天窗、天鼎)为主配列缺穴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疗效显著优于以颈夹脊穴为主配伍百会、风池、四神聪、外关等的传统针刺组。食道型颈椎病临床较少见,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曹昌东等[5]研究发现针刺颈夹脊、风池、合谷基础上加用廉泉、尺泽、列缺、后溪、肺俞穴对食道型颈椎病改善明显。穴位配伍由医者的临床经验根据患者病情辨证论治而定,有效性与医者的手法和患者的病情均相关。电针可代替人工长时间运针,临床多在毫针得气后接通电针治疗。研究显示以低频(12~16 Hz)电针风池、天柱、大椎、缺盆等穴可缓解颈部肌肉痉挛,降低椎间盘内压,改善脊髓血供,对颈椎病肌萎缩疗效较为突出[6]。取穴相同但刺法不同疗效亦有差别,合谷刺为《内经》中的五刺法之一,为一穴多针多向刺法,刘荣芬等[7]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合谷刺组和常规针刺组,两组取穴相同,6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视觉仿真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e,VAS)显示合谷刺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且12个月后复发率明显较低。

2.2 穴位注射和穴位埋线

二者机理类似,有穴位刺激与药物双重治疗作用,临床穴位注射多选取中药制剂、维生素类等。穴位埋线埋入材料多为医用羊肠线等。曾顺军等[8]认为颈椎横突离颈脊神经根出口近,根据症状选取相应的颈椎横突处注射5 ml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0.15 mg,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可达到98.8%。高珊等[9]在颈夹脊穴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2 ml加0.9%生理盐水4 ml,每周6次,2周后疗效显著优于取同样穴位的电针组,且复发率较低。有学者[10]对腧穴的特异性进行了研究,以大椎、夹脊穴等穴位注射,对比经穴旁开25 mm的非穴位,4周后显示前者疗效显著。丁氏等[11]对比了埋线疗法与针刺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埋线组,均以颈夹脊穴、大杼、风门为主穴,针刺组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埋线组用4-0号PDS线剪成1~2 cm埋入穴位。每周1次,共2次。有效率分别为94.8%和93.5%。王氏[12]在颈夹脊穴处埋羊肠线线颈型颈椎病患者,15天1次,共2次,总有效率可达98.0%。

2.3 火针和灸法

临床表现以寒性为主的颈椎病,多配合局部火针、艾灸、温针灸等温经散寒、宣痹通络。火针,古代称之为“燔针”、“焠刺”。《灵枢·官针》曰:“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火针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在取穴相同的情况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疗效优于毫针[13-14]。李氏等[15]研究发现艾灸颈夹脊、风池、肩井等穴可达到与针刺相似的效果。温针灸在临床应用较多,可将艾灸的温热作用通过针传导入穴位内部,起温经通络之效。申氏[16]将辨证为风寒湿型颈椎病患者在颈百劳处温针灸配合风池、大椎等常规针刺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14天后疗效明显优于口服扶他林的对照组。

2.4 其他针法

2.4.1 头针 又称头皮针,头针可直接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并刺激头穴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衣氏[17]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对侧顶颞后斜线中2/5部分强刺激配合局部和上肢取穴治疗10次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局部结合上肢取穴。椎动脉型颈椎病多见头疼眩晕,与脑及头部经络联系密切,有研究[18]辨证取颞后线、顶中线、枕上正中线、顶旁1线、顶旁二线联合夹脊穴等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单纯体针。

2.4.2 耳针 耳针可用毫针,王不留行子贴压等方法刺激耳廓穴位。席智杰等[19]将9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耳穴组和假耳穴组,耳穴组取颈椎、枕穴、神门等耳穴埋针1 h后取出,2日1次;假耳穴组取与耳穴相平行的耳轮上。1周后疗效评定显示耳穴组疗效优于假耳穴组,耳穴有特异性。

2.4.3 腹针 腹针是以神阙为核心的一个微针系统,通过针刺腹部经穴,调节脏腑失衡。范德辉等[20]研究显示取中脘、关元、石关、商曲等腹针穴结合仰头摇正等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叠加效应,近远期疗效均较好。弓氏等[21]将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针结合滞针法,取中脘、关元、商曲、滑肉门等腹针穴;对照电针夹脊穴、风池等,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2.4.4 腕踝针 腕踝针疗法是在腕踝部针刺以治疗疾病的针刺方法。是经络学说尤其是十二皮部理论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王学辉[22]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患侧的4、5、6(手三阳)点进针平刺入1.5寸,固定留针24 h。配合颈椎间孔扩展手法,隔日一次治疗10次,有效率可达到97.05%。宋秀媛等[23]辨证取相当于手三阴和手三阳的腕踝针上6区配合体针留针30 min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2.5 综合疗法

临床对颈椎病的治疗多根据病情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有研究[24]以针刺大椎、肩中俞和颈百劳配合红外线照射颈部区域,对颈部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疗效明显优于只接受红外线照射的对照组。电针颈夹脊、风池、肩井为主配合七星针叩刺阿是穴至皮肤出现细小血珠后拔罐叩刺部位,拔出瘀血,每周2次,20次后临床痊愈率优于单纯刺络拔罐治疗[25]。徐书君等[26]从心肾论治颈椎病慢性颈痛,针刺百劳、神门、腕骨,灸大椎、心俞及肾俞,百劳、心俞及肾俞埋皮内针。结果显示从心肾论治对45岁以上、病程长于7年的颈椎病慢性颈痛人群疗效较好。姜进平等[27]以针刺、推拿配合中药离子(金辛镇痛液方:活血补肾、通络止痛)透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良好。针灸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多具有增效效应。

3 小结

针灸治疗颈椎病多针对不同分型辨证施治,取穴多以局部及手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临床除多用常规毫针外,还配合电针、穴位注射、灸法、耳针、火针、腕踝针等多种治疗手段。由文献可知针灸对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效果较显著。但目前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临床疗效标准多以症状、体征的改善为主,同一证型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多数采用颈椎病20分法量表或颈痛量表(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对于疼痛强度评分多数采用VAS评分等,缺乏远期随访;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等。建议不断完善实验设计,不同分型统一疗效判断标准,补充随访完善远期疗效,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优化穴位组合,进一步为针灸治疗颈椎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发挥针灸在治疗颈椎病方面的优势。

[1]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G].北京:中国康复医学会,2010:8

[2]梁晓春,孙华.中医科诊疗常规(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陆姝帆,张明波.针刺风池穴及“阿是”法取定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1):153-154

[4]王源.两种针刺配穴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比较[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1):26 -27

[5]曹昌东,章慎磊.针灸治疗食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8):48

[6]孟振,杜广中,卜彦青,等.电针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12例[J].中国针灸,2012,32(1):87 -88

[7]刘荣芬,马丰庆,原文晓.电针合谷刺治疗颈椎病近远期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9):528 -530

[8]曾顺军,刘丽,关德斌.颈椎横突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8):523 -524

[9]高珊,张艺,严言,等.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55 -1157

[10]Liang Z H,Di Z,Jiang S,et al.The optimized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neck pain caused by cervical spondylosis:a study protocol of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12,13:107

[11]丁敏,蒋亚秋,冯骅,等.微创埋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900 -901

[12]王玉明.颈夹脊穴埋线治疗颈型颈椎病10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5):348

[13]TAN Jian - zhong.The filiform fire needling therapy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120 cases report[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2012,22(3):52 -54

[14]李彬,谢新才,冯毅.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12):920 -922

[15]李俊滔,杨宇华,梁兆辉,等.艾灸法与针刺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17):2693 -2694

[16]申永寿.温针灸配合体针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5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5):878

[17]衣华强.头皮针结合体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1):18 -19

[18]马小平,高广忠,葛乃贵.头针配合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3):162-163

[19]席智杰,梁倩倩,王拥军,等.耳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成本效果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1):32 -38

[20]范德辉,刘刚,王廷臣,等.腹针结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11):909 -912

[21]弓利风,张富洪.腹针结合滞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S1):15 -16

[22]王学辉.颈椎间孔扩展手法加腕踝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J].四川中医,2011,29(1):122 -123

[23]宋秀媛,戴淑清,李晓昱.两种针刺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比较[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950

[24]Liang Z,Zhu X,Yang X,et al.Assessment of a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chronic neck pain:a pilot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J].Complement Ther Med,2011,19 Suppl 1:S26 - S32

[25]吴九伟.电针加刺络拔罐治疗颈椎病的对比观察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6):403 -404

[26]徐书君,梁兆晖,符文彬.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慢性颈痛: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2,32(9):769 -775

[27]姜进平,张苏婉,程肖芳.针刺推拿配合中药离子透入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5):60-61

猜你喜欢
夹脊根型椎动脉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