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郑州 450016)
心房纤颤患者的射频消融术后护理
王 娜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郑州 450016)
目的 总结心房纤颤行射频消融术后的护理流程。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9名因心房纤颤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后的患者进行术后综合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心房纤颤得以恢复,无心包填塞或血栓栓塞发生,仅有一些轻微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解决。结论 科学有效的术后护理可促进射频消融术后心房纤颤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
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术;术后护理;并发症
持续性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的特征性表现,而心房纤颤以心悸为主要表现。房颤可使心排出量锐减,使血循末端血液浓度变大、脂类物质稽留,最终可形成血栓而引发卒中[1]。在临床上,治疗心房纤颤一直没有理想的成型干预对策,而目前所广谱应用的常规药物副作用还较大,长期服此类药物反而还会诱发药源性心律失常。自从1997年法国医学研究专家等率先应用局灶性消融疗法治疗阵发性房颤以来,导管消融疗法在心房纤颤的治疗领域愈发在全球迅速推广[2]。介入导管消融疗法具有其创伤小、疗效确切等独特优势,故愈发成为心房纤颤临床治疗领域的首选临床处置行径。我院特开展了心房纤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术后护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参与受试的59个病例均为我院确诊并收治的心房纤颤患者。在所有患者中,男27人、女32人,年龄在39~71岁,平均53岁。按房颤类型分类:31人为每次发作时间小于7d的阵发性房颤28人为每次发作时间在7~365d的持续性房颤。按照合并病分类,35人合并有高血压,20人合并有冠心病,4人合并有2型糖尿病。
1.2 手术处置
为患者行左锁骨下静脉及右股静脉穿刺,在于左锁骨下静脉置入7F外鞘,右股静脉及上腔静脉相应地分别放置一根6F外鞘及一根导引钢丝。而后在冠状窦出放置一根10极电极,再经右股静脉介入将一根4极电极置入右室心尖部,最后为其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准备完毕后,穿刺开始。首先利用上腔静脉置入的长导引钢丝为路径将8.5F Swartz SLI房间隔穿刺外鞘置入,而后以外鞘为路径插入房间隔穿刺针进行房间隔穿刺,穿刺完毕后对左、右上下肺静脉进行造影检查。造影完毕后连接导航星消融大头电极、高压泵及温控射频仪,再开启高压泵,以肝素生理盐水对导航星消融大头针电极液行充分冲洗,最后将能量设置为30W,45°。前期完成后,开始进行流量为2mL/min的肺静脉电隔离术。将导航星以8.5F外鞘路径置入,使左心房电解剖图建立。以流量为17mL/min的肝素生理盐水进行消融,最后在右肺静脉内置入可检测肺静脉电位的LASD电极,以评价综合疗效。
2.1 常规护理处置:患者在接受射频消融术后必须进行为期12h的卧床,并加压包扎手术部位。护理人员应科学地进行对患者的指导宣教。由于本次研究的穿刺创口为静脉,故在术后12h即可下床活动,而穿刺创口为动脉则需24h后才能下床活动。观察其术侧肢体脉搏、皮肤色泽及体表温度是否正常,频率为30min/次。应每日为患者侧肢体进行推拿以防止形成血栓。最后则需为其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其心律改善情况。
2.2 穿刺创口护理:由于穿刺后需防止血栓形成,患者需进行抗凝治疗,所以穿刺创口处有可能发生出血。故每小时护理人员应为其检查1次创口,观察伤口敷料的干燥程度、是否渗血,周围皮肤有无淤青或血肿。一般解除沙袋压迫需在6h后,肢体制动解除需在12h后。
2.3 用药护理:因患者在术后注射了抗凝药物,故需监测其出血倾向,重点监测牙龈、皮下、消化道、泌尿系等。
2.4 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2.4.1 心包填塞:行房间隔穿刺有概率引发左房或左心耳穿孔、导致心包填塞。术后4h是心包填塞的高发期,一旦其突发呼吸困难、烦躁、胸闷、气短、汗多、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下降,应高度考虑心包填塞。此类患者需送入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监测,一旦确诊后应迅速行心包穿刺引流以抢救生命。
2.4.2 静脉栓塞:射频消融术后,血栓形成、血管内气体、消融性焦痂脱落均可阻塞血管[3]。故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态、呼吸、足背脉搏及术肢肤色的改变等,发现异常需及时上报医师。
2.4.3 出血及血肿:术后一旦发生穿刺创口出血很可能形成血液皮下淤积。故术后应以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穿刺创口6h,同时命其术肢伸直。此后按时观察绷带松紧度,过紧会减弱足背脉搏、引发血栓形成或皮下血肿,过松则无法止血[4]。故需告知患者一旦感到穿刺部位有湿热感马上报告。一旦确诊渗血,应再次行止血加压包扎。
2.5 心理护理:患者在手术常担心能否康复,故应对其进行充分安抚,做好健康宣教,为其普及房颤和射频消融术的相关知识,树立其康复信心、消除其心理负担。
本次研究中,所有参与受试患者均好转出院,其心律不齐及心房纤颤的症状基本消失。其中,4人发生牙龈出血、2人发生皮下出血、1人出现轻度消化道出血,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此外,有3人因不遵医嘱擅自松脱绷带而发生渗血,经二次加压包扎后成功处置,并对其再次进行严肃宣教。本次研究由于临床处置得当,无心包填塞或静脉栓塞发生。
目前而言,射频消融术是公认的非药物治疗最有效方法。但射频消融治疗法技术要求高,操作环境严格、操作流程复杂,术后可产生多种问题。因此,强化术后观察、规范护理流程、普及护理宣教、安抚患者心态,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可提高射频消融术的综合疗效、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1] 王玉燕.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1,17(6):15.
[2] 胡玉芳,许风英,翟大玲,等.三维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126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0):66-67.
[3] 赵春,马数艳,郑文菊.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常见并发症的循证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1):27.
[4] 颜琼,王静.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围手术期护理[J].江西医药,2010,45(1):86.
R473.6
B
1671-8194(2013)31-02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