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玛才仁
(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0)
“佐太”为藏语“仁青欧曲佐珠钦木”的简称,又称“甘露精王”。“佐太”在藏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历代名藏医通过对剧毒水银进行特殊炮制加工而成的具有奇特疗效的制剂,是藏药之母本,被雪域人民视为藏药中的至宝,被称为“众药之王”。“佐太”是生产“七十味珍珠丸”等名贵藏药的主要原料,也是用来配合普通药物增加疗效的制剂。藏药方剂中有多种产品含有汞,要求水银加工时必须经过千百次炼制、炮制成灰而入药,以保留药效,去除毒副作用。藏医把这个奇特的工艺和用这种工艺制成的药物称之为“佐太”。“佐”是煮制,“太”指灰、粉末,“佐太”的意思是炼制成灰。
“佐太”在藏医药的应用从13世纪后期开始,到现在已有约800年的历史。据藏医史书记载,水银炮制成“佐太”的实践成熟于邬坚巴·仁钦华,其“佐太”炮制工艺在传承中又历经多位藏医大师的诠释、发展。邬坚巴·仁钦华出于公元1230年,少时入寺院出家,精通佛学理论、星算学等;成年后赴孟加拉、印度的多杰旦等地游学深造,公元1292年时在孟加拉杜玛塔利城追随杰尊·多杰那觉玛大师,求得水银炮制法秘诀《多杰二十八句》。他还翻译了另一个导师西利巴大师的《水银炮制秘诀》一书。邬坚巴·仁钦华返回西藏后按《多杰二十八句》真传秘诀和《水银炮制秘诀》进行炮制实践,著有心得笔记《欧本》(水银炮制汇集)等几部专著,单传给自己的亲传弟子让迥多杰。让迥多杰潜心研究尊师的水银炮制著作,并作诠释,付诸实践,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洗、煮、炼水银炮制工艺标准,研制出“佐太”。“佐太”的炮制工艺自此传播于雪域高原,此后以“佐太”为主要原料配制出七十味珍珠丸、仁青芒觉、仁青常觉等珍宝类药物。让迥多杰将“佐太”炮制术传给南派创始人年姆尼多杰的师傅索南桑杰,索南桑杰又传给年姆尼多杰(也有宇妥·元丹贡布传给年姆尼多杰之说)。年姆尼多杰又传给自己四亲传弟子之一的赤焕索南扎西,索南扎西又传给措西达班坚赞,措西又传给贡曼贡却坚赞,后来依次传给直贡贡却扎巴、贡却卓盘昂布、占柔乃觉意西、措西嘎玛旦佩、司徒·却吉迥尼等,直到当代藏医大师措如·次朗大师。由于“佐太”炮制工艺长期作为一种秘密的“绝技”师徒相传,在某些地区曾有过多次失传。近代的炮制工艺是措如·次朗大师根据文献记载和多年的经验整理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波密县藏医院炮制成功的。上世纪80年代,措如·次郎大师在西藏、四川、甘肃、青海各藏医院传授水银炮制技术,多次成功地制出“佐太”,并配制出诸多珍宝类藏药,曾一度失传的水银炮制技术得以继承和发展。
水银俗称为“汞”,汞是一种有毒的银白色金属,在常温下是唯一的液体状金属,具有一价和二价两种形态,它是游离存在于自然界并存在于辰砂、甘汞及其他几种矿中。物理性质:凝固点 -38.8℃,沸点.7℃,密度.6g/cm3,熔点-38.8℃等,由于汞的熔点很低,常温下可蒸发,汞蒸气较易透过肺泡壁含脂质的细胞膜与血液中的脂质结合,很快分布到全身各组织。汞在红细胞和其它组织中被氧化成Hg2+,并与蛋白质结合而蓄积,很难再被释放,少量吸入可致神经异常,齿龈炎、震颤为其主要症状。大剂量汞蒸气吸入或汞化合物摄入即发生急性汞中毒。
为去除汞及汞化合物的毒性,在传统藏药炮制中主要以去锈、去毒、煮、化合、干制、湿制等六大主要工序,每个大工序又分解成数几十个以上的小工序去完成,由于其炮制过程非常复杂、多变,涉及到数百种的辅料来完成这些炮制工序,在此主要概括为以下三道主要炮制工序:
2.1 搓揉法(去毒):把水银和三辛、碱花、盐等粉末装在山羊或石羊(如岩羊等)皮制的袋子中长时间搓揉,温度保持在25~40℃。此方法可以除去已被氧化的其他化合物或在其中具有的某种化学反应,使粉末的颜色变成蓝黑色。
2.2 洗涤法(去锈)[7-10]:用童子尿、石榴水、青稞酒等分期、分别先炼,后洗,再用清水反复洗涤。水银不溶于弱酸性或碱性的酸碱介质,因此这种方法可以除去其他可溶于弱酸或碱性的微量元素及其他化合物,如氧化汞(HgO)。由于水银的密度远远高于水并具有很强的内聚力,为此在温水中洗涤,可以去除不溶于水银的固态及液态杂质,如可溶于水并具有剧毒的氰化汞、氯化汞(HgCl2)、溴化汞(Hg-Br2)以及遇大量水或沸水可生成碱式盐沉淀的硝酸汞(Hg(NO3)2),还有密度远远低于水银的固体状硫化汞(HgS),因而反复洗涤可以除去此类杂质。
2.3 煎煮法:把水银和菜籽油、五大消化油、寒水石等物在特制的石锅里用温火煮数h,除去在洗涤法中未被去除的脂溶性的氯化汞(HgCl2)、氰化汞等杂质,并用“汞的同族元素可不同程度的溶于水银”的原理以及“一层金属及金属矿物的相互作用”,有些藏医专家认为此种方法可去除水银的毒性外,由于提炼法中的有机物质及寒水石等以“五源相克”原理可以保持水银的本质。
为此,以个人之见,以上三大炮制工序的去毒方法都利用水银及汞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藏医的五源相克原理,去除水银中所含的水溶性和脂溶性杂质,并保持水银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提纯的效果,以便于在研磨法时水银与硫磺及其他金属合金之间的充分反应。为此,通过洗炼后汞的液体形态被转换成非常微小的颗粒状,若不施加外力很难自然凝聚成原来的液体流,从而体现出内聚力增强等水银的本质特性。
另一方面,去毒过程是应用大量的生命体产物对无机汞的软化过程。其中除乙醇类简单的化学结构外,大多数为蛋白质、脂肪、糖类、胆固醇等生物大分子与无机盐,一些微量元素等在接近细胞外液的液态环境中反复、长时间的洗炼,使其生命体在毒性反应过程与体内相似环境中模拟完成。使“佐太”最后入药服用时与蛋白质结合蓄积,汞离子与巯基等功能基团结合使其影响其活性的隐患降低。此外上述大多反应在偏酸的水脂相混的环境下完成,这也与细胞壁的结构有一定相仿。
最后一步研磨法,是“佐太”药物形成的最关键一步,这一过程需在遮光、黑屋之中将硫磺、石榴汁、七性、八金等与水银混合,并研磨成干粉。在此步骤之中除了我们显而易见的硫化汞这一主要反应外,各类金属的催化作用与金属及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生成汞齐等。使得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更加稳定,无法再进行还原反应。
总之,“佐太”在整个炮制过程中,水银的质量极为重要,其次,辅料的质量也很关键。水银和所有辅料的质量是炮制过程中决定“佐太”质量的关键要素。“佐太”为主要成分的珍宝类藏药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一直延用至今,从未发现过任何有中毒等不良反应的报告。特别是现代毒理研究科学地验证了它的安全性。本人认为,“佐太”炮制过程使用辅料对水银的提纯、软化、化合、催化成汞齐,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1]元丹贡布.四部医典(藏文)[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601
[2]强巴赤列.历代藏医名人略传(藏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160
[3]措如·次朗.四部医典大疏(藏文)[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24 -38
[4]青海省药检所、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中国藏药(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5323-1453-7R.404.
[5]斗嘎.“佐太”及以其配伍的藏成药毒性评析[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4):72 -75
[6]蔡景峰.藏医学通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
[7]索朗.佐塔的炮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12(5):40-41
[8]扎西.藏药物种类与配置剂量[M].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
[9]德荣角加才让.藏药炮制学之煅烧工艺技能[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10]增太加.藏药炮制学(藏本科教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