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2013年1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西南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所长周常勇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柑桔良种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构建与应用”成果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针对柑桔病毒类和检疫类病害检测时效性差、无毒种源应用滞后、良种繁育技术落后等突出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是明确我国柑桔病毒类病害的种类和分布,探明重要病原的起源、流行规律和致病机理。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微量快速柑桔病原核酸模板制备技术和衰退病毒在寄主中的时空分布模型;系统建立了我国柑桔病毒类和国内外检疫类病害分子检测技术,研发出8种检测试剂盒、芯片和疫苗,累计检测12.6万样次;建立了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创立黄龙病联防联控和村规民约防控模式,集成创新综合防控措施,突破高通量实时快速监测、预警等防控瓶颈,支撑我国首个柑桔非疫区建设和疫病防控体系建立。
二是创新柑桔无病毒容器育苗技术,构建国际先进的柑桔无病毒良种三级繁育体系。在国内率先建立柑桔茎尖嫁接脱毒技术,国际首创茎尖脱毒效果早期评价技术,使无毒化进程由3年缩短为1年;创建世界最大拥有432个良种的无病毒原种库;研发营养土配方和设施育苗,集成创新柑桔无病毒容器育苗技术,无病毒苗木在圃时间由3年缩短到1年半;建成国家柑桔苗木脱毒中心,以无病毒原种库为基础,构建了国家级母本园和采穗圃、省级采穗圃、地方繁育场为主体的柑桔无病毒良种三级繁育体系,推动我国柑桔良种繁育跨越发展。
三是创新配套栽培技术,优化柑桔产业结构。变革传统密植栽培为现代稀植栽培模式,通过良种推广,推动我国柑桔产业结构优化进程;配套创新季节性干旱非充分灌溉、冬季控水保果等关键技术,实现我国对橙汁进口依赖度由95%下降为60%,节本提质增效作用显著。
据了解,该项成果共发表论文84篇,制定标准6项,申报专利6项。其中,柑桔无病毒容器苗繁育技术2007年被农业部列为我国园艺作物十大主推技术之首,2008年被农业部列为水果三大主推技术之一,在主产省(区、市)的99个良繁场应用,全国覆盖率85%,累计产值7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