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晴
截瘫,通常叫下肢不遂,是由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以下半身运动功能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一般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称为下半身截瘫[1]。多由突发外伤所致,常见于青壮年。截瘫患者由于生理、心理都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容易失去生活的信心,产生厌世情绪。长时间的卧床,又极易并发泌尿系感染,压疮形成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针对此类患者,我们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厌世情绪,指导患者树立自信心,促进早日康复,提高后期生活质量。现就我科两年来收治的30例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我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截瘫患者30例,其中高位截瘫患者10例,下半身截瘫患者2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5岁。住院时间最长103 d,最短45 d,平均74 d。出院时患者生活能基本自理者8例,部分自理者22例。
2.1 截瘫知识教育 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对患者进行截瘫知识教育和心理调适技术的教育,针对截瘫的治疗、手术、检查、护理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日常生活技巧等等各方面进行指导和教育。截瘫患者病程长,残疾发生率高,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因而护理任务繁重,出院后家庭支持与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康复快慢,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指导显得非常重要,认真做好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熟悉掌握与病情有关的健康知识。给家属讲解家庭支持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家属相关的护理方法与技巧,以及康复训练的要点。对卧床患者,要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强直或屈曲挛缩、足下垂等[2],对丧失运动功能的部位和肢体进行按摩和被动活动,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根据康复的要求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加大训练强度,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神经系统的协调训练,增强患者的耐力和意志。当患者能坐轮椅时就利用各种设施进行自理生活的训练,接着进行轮椅转移训练,对残留肌肉做必要的抗阻训练,为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不能步行者要熟练在轮椅上的各种技巧和加强残留肌肉的训练及全身的耐力训练,为日后进一步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并逐渐试着适应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2 心理辅导
2.2.1 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截瘫的病因多为突然伤,创伤后的心理变化表现为抑郁、愤怒、内疚、悔恨及悲观厌世等。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应掌握沟通的技巧,礼仪与文明用语的运用,真诚的微笑,真挚的问候,真正视患者如亲人,对患者给予理解、宽容、尊重,做到一视同仁。协助其适应角色的转换,积极引导,循序渐进,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现状,坦然面对现实。认真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主动给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帮助与方便。
2.2.2 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清洁、空气清新,为患者勤翻身,勤擦洗,保持床铺干净、平整。解释输液肢体的固定、留置导尿的必要性,指导家属正确配合护理工作的实施,并对治疗及护理进程有初略了解,从而减轻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心理,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2.2.3 截瘫后抑郁状态的心理干预 由于截瘫病因的突发性,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加之躯体的痛苦和功能障碍,患者常表现恐惧、焦虑,后因住院需人照顾、躯体的残疾等,患者自尊心受损,极易产生抑郁心理,往往表现为悲观、失望、厌世。故早期进行心理治疗,经常给予激励和疏导,设法消除患者自卑心理,十分重要。同时要动员其亲友给患者以关心和体贴,促进其心理向积极方向转化。
对我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的30例截瘫患者,通过以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及时为患者疏导不良情绪,消除患者心理阴影,帮助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与护理,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能力,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们通过细致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指导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综上所述,对截瘫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专业的截瘫知识教育加上合理的心理辅导,是鼓舞患者战胜疾病,树立自信心,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根本保证。
[1] 张景龙.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0.
[2] 宋瑞红.截瘫病人并发症的护理体会,实用骨科学杂志,200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