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瑾
河南南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南阳 473000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坏死,是造成病人死亡和致残的常见疾病。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治疗、护理难度大,且伴随多个器官病变,2010-02—2012-02我科共收治7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本组78例为2010-02—2012-02住院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男48例,女30例;年龄56~79岁,平均66.5岁。(2)糖尿病病史5~20a,其中≥10a45例,<10a33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标准。(3)脑梗死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所有患者行头颅CT或 MRI检查,其中脑干梗死13例,多发性梗死34例,大面积梗死22例,多发腔隙性梗死6例,小脑梗死3例,均伴有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例,糖尿病足2例。
1.2 临床表现与体征 昏迷5例,头痛26例,不同程度眩晕、恶心、呕吐38例,运动和感觉性失语8例,构音障碍、延髓麻痹3例,不同程度瘫痪或痛温感觉异常31例。
1.3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空腹血糖在8.2~23.8mmol/L,其中心电图异常37例,血脂异常56例,尿糖及其他异常69例,26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
1.4 治疗方法 78例患者入院后给予积极调节血糖,饮食治疗、预防和控制感染,并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聚、改善脑供血、营养神经治疗等措施。有脑水肿者应用脱水剂,血糖>8.0mmol/L者给予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治疗。
2.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肌力5级,生活自理;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消失,肌力3~4级,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未愈:临床症状未消失或加重,肌力0~2级,生活不能自理。
2.2 结果7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31例,好转37例,6例未愈,死亡4例,总有效率87%,无压疮发生。
3.1 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瞳孔的改变,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注意意识变化、瞳孔的大小改变,呼吸节律和频率的变化,监测血糖及尿常规中酮体的变化,同时要注意呼吸气味的辨别,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1]。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应观察患者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紧急措施。血压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糖尿病的愈合及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因此监测血压意义重大,护士应按时给病人测量血压和脉搏,对老年患者更应多注意血压的变化,防止恶病质的发生[1]。
3.2 饮食护理 合理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3]。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严格要求患者按糖尿病食谱定时定量进餐,按每日每公斤体重量所需的热量配制,并记录液体出入量,脑梗死患者多系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故应少吃或不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禁用动物脂肪,多食植物油,以降低胆固醇。给予低脂、低盐、富含维生素及膳食纤维,适量蛋白质饮食。食盐过多,可诱发高血压,还可激发淀粉酶活性,加快淀粉酶的消失,容易造成餐后高血糖[4]。对吞咽困难或昏迷者应给予鼻饲饮食,保证患者能量与营养的供给。偏瘫患者进食时,应取健侧在下、瘫痪侧在上的半仰卧位,颈部朝向瘫痪侧,将食物放在健侧,使吞咽通畅。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防止误吸的发生。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长期卧床,易造成便秘,应食用高纤维食物,可软化大便,又可减慢吸收,还可通过减少肠激素,减少胰岛素释放及增加周围血管对胰岛素的敏感性[5]。
3.3 心理护理 脑梗死伴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各脏器功能损害及各种并发症,患者易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了解其思想顾虑,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告知他们病情及预后,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保持情绪稳定对控制血糖、血压,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意义。指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上、经济上的支持,使患者始终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
3.4 跌倒的护理 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温度觉、本体感觉消失,因此要高度重视跌倒的危险因素,加强患者的安全防护的健康宣教,告诫患者在护理人员视力范围内活动,活动不便的要有护理人员协助,保持地面不湿滑,楼道厕所要有扶手。
3.5 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拍背,应用软枕或海面垫在骨骼突出处保护,预防压疮发生。对昏迷、病情危重及肥胖不宜翻身的患者,身体受压部位及骨骼隆突处可放置水囊,水囊中水的流动能对受压部位起到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并减轻局部压力作用[6]。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2)应用抗凝药物时应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等改变,有无鼻衄或牙龈出血;(3)女性偏瘫昏迷患者应加强尿道口、阴道口及黏膜的护理,减少泌尿生殖系感染;(4)擦浴时水温不宜太热,对感觉障碍的肢体洗浴和热疗时要防止烫伤。
3.6 功能锻炼 锻炼是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法进行康复评定,对肢体、语言等功能锻炼,对肢体功能评定,特别注意初期阶段的评定,根据相关的内容制定记录表格,拟定康复护理计划与目标。康复护理,功能锻炼为3次/d,15~30min/次,10d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功能锻炼在患者病情稳定、心功能良好、无出血倾向时及早进行定时按摩及被动伸屈瘫痪肢体。如能下床活动者,鼓励多下床活动,有效预防患者患肢废用性萎缩的发生。锻炼过程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肢体功能锻炼可使肌肉更多地利用脂肪酸,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利于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防治。对失语患者,经常听广播,练习发言,进行语言训练,通过以上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表达和理解能力,促进语言功能恢复。
总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病死率高,降血糖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而根据原发病,制定针对性的系统的护理计划,准确观察和及时记录、认真护理,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案,给予患者病情监护、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及时处理各种危险情况,患者肌力恢复满意。
[1]赵福娟,侯全红.89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0):80-81.
[2]李光宇 .老年性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J].河南医药信息,2002,(1):43-44.
[3]刘新民 .实用内分泌疾病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00.
[4]胡志辉,谢晶晶 .老年脑梗死并糖尿病患者预防低血糖的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06,12(6):12-13.
[5]许曼音 .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54-455.
[6]曾春花 .颅脑疾患病人院内感染潜在因素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3):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