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国豪 陈法东 毛 红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瑞安 325200
毒鼠强中毒往往病情发展迅猛,死亡率高。采用血液净化技术救治中毒患者大大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我院从2000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毒鼠强中毒21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毒鼠强中毒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21~74岁,平均37.1±13.1岁;血毒鼠强浓度(268.48±181.20)ng/mL;均于服毒鼠强后约数分钟至半小时发病,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随后出现全身不同程度的抽搐,重者出现阵发性全身强直性抽搐、意识障碍、昏迷、呼吸衰竭等。
1.2 入选标准 ①有明确的中毒病史;②有典型的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症状:如迅速发病、抽搐、意识障碍或昏迷等;③有毒理学诊断依据。所有患者血清均经市级公安部门检测(GC-NPD气相色谱分析法)确定为毒鼠强中毒。排除:①合并有其它毒物混合中毒者;②既往有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抽搐症状或癫痫病史者;③有出凝血功能障碍者。
就诊后立即予洗胃、导泻、利尿,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抽搐持续者予安定,或氯丙嗪、异丙嗪等镇静、解痉,肌注二巯基丙磺酸钠0.125~0.25g,6h 1次;有脑水肿表现者予静脉滴注20%甘露醇,大剂量VitB6、VitC、能量合剂等保护心、脑、肝脏及护胃,自主呼吸衰竭者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同时行HP+HD治疗:选用HA330型串连普通透析器,股静脉置入单针双腔管,每次HP+HD治疗血流量150~200mL/min,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普通肝素首剂0.8~1mg/kg、维持量8~10mg/h,时间2~2.5h。间隔24h予再次HP+HD治疗。21例中行HP+HD 2次17例,3次4例。
观察HP+HD前后血液毒鼠强浓度,治疗后患者意识恢复时间、抽搐停止时间。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1例行HP+HD治疗后3~24h神志转清、抽搐完全停止20例,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均无精神障碍和中毒性脑病等后遗症;1例因服毒量大(HP+HD治疗前血清毒鼠强浓度达884.1ng/mL),并发呼吸衰竭,虽经多次HP+HD以及机械维持呼吸等综合治疗,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自动出院。治愈率95.2%。21例平均意识恢复时间(5.2±2.9)h,平均抽搐控制时间(12.4±7.3)h。
21例患者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前、灌流联合透析后即刻,毒鼠强浓度分别为(268.48±181.20)ng/mL、(173.24±125.3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再次灌流联合透析前、后血液毒鼠强浓度分别为(170.50±104.33)ng/mL、(92.24±50.4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毒鼠强(tetramin,TEM)化学名为四亚甲基二砜胺,是有机氮类灭鼠剂,对所有温血动物都有剧毒,其毒性较氰化钾高80倍,人的口服半数致死量为(LD50)0.1~0.2mg/kg,而且有二次中毒的危险,进入人体后潜伏期短,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即可发病,主要以抽搐、惊厥、昏迷为特征。若不及时抢救,患者常死于窒息、呼吸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亦可引起中毒性脑病而留下后遗症[1]。目前在我国已经严令禁止使用。其中毒机制尚不明确,毒性主要表现为兴奋中枢神经,具有强烈的致惊厥作用,可能通过阻断γ-氨基丁酸(GABA)受体而发挥毒性作用。毒鼠强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临床上对重症患者除常规的洗胃、催吐、灌肠等处理外,多以安定、巴比妥类药物镇静、止痉等对症治疗,但收效慢,抽搐症状持续时间长,且反复发作,重度中毒者病死率极高。
应斌宇等[2]报道使用二巯基丙磺酸钠肌注,能迅速控制中毒患者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从而明显减轻抽搐,显著降低肌张力,取得很好疗效,但报道例数较少,且该法仅是对症治疗方法,不能清除毒物。由于毒鼠强进入人体后排泄缓慢,临床对于重症中毒患者选用血液净化治疗[3]。毒鼠强中毒早期首选血液灌流。本组21例患者均予2次以上的HP+HD治疗,血毒鼠强浓度逐渐下降,呈曲线坡度下降趋势,有报道一次HP治疗平均可降低血毒鼠强浓度30%~50%左右[4-6]。本组治疗后血清毒鼠强浓度降低50%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使用灌流材料不同有关,也可能与我们使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有关。HA型血液灌流器是大型树脂,通过与血浆蛋白竞争,吸附、清除体内毒物,其吸附效果较强。血液灌流技术是将患者血液引入储有吸附材料的血液灌流装置,通过接触血液使其中的毒物被吸附而使血液得到净化,然后再输回体内。主要是利用吸附原理,有效清除血液中内源性、外源性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适用于中分子物质、小分子环状结构、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大分子物质,是清除毒物的较好途径,血液灌流可迅速降低血浆毒鼠强浓度[7]。但它只能清除毒物本身,无法纠正中毒导致的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而HD通过容质弥散,能清除水容性、小分子、不与蛋白结合的物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两者结合,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毒物的血浆清除率[8]。
总之,血液净化对抢救毒鼠强中毒有显著效果,确诊患者宜尽早进行充分血液净化治疗,净化方式首选血液灌流或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但抢救时机对预后是否有影响,由于我们所研究对象都是中毒短期内即进行治疗,如中毒后48~72小时后甚至更长时间,其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05
[2]应斌宇,陈振洲,陈志康,等.二巯基丙磺酸钠解救急性四次甲基二砜四胺中毒的临床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2:100-102.
[3]邵孝洪.现代急诊医学[M].北京: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914.
[4]文朝晖,曾明源,叶正华,等.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16(1):56-58.
[5]陈芝,王汉斌,杨红军,等.树脂血液灌流治疗毒鼠强中毒的疗效观察[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2):140-143.
[6]温淑芝.1例典型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9):102-103.
[7]查舜.血液灌流治疗毒鼠强中毒19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8):56-58.
[8]杨立宏,倪国繁,郭素华,等.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急性中毒[J].中国血液净化,2004,3(11):62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