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同,李奎亮
(沈丘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沈丘 466300)
夏花生无公害栽培是指在花生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生产中要求都没有影响花生品质和产量的有害物质,包括:产品内部的农药残留、硝酸盐、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和重金属、有害病原微生物均不超标。
花生为适沙土型作物,耐贫瘠,应选择土壤地势平整,耕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浇灌设施齐全,旱能浇、涝能排的地块。
花生产区的土壤环境质量、浇灌用水质量以及空气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产区内及周围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如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医院污水及废弃物,产地要远离公路、车站、机场、码头、工厂等地方。
夏播花生一般在小麦收获后铁茬直播,播种前不宜施入底肥,因此,前茬作物应增施底肥,加深耕层。培肥地力是夏花生高产的重要环节。
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种植习惯和产品销售对象选用合适的品种,最好选用抗病虫好的品种,以减少因病虫害防治造成的污染。所选用的花生品种必须通过审定,满足生产上要求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生育期适中等条件。
播种前,选晴天上午将花生种子带壳晾晒2~3d,晒种时捡去秕果、杂果、霉变果、虫食果等,晒种后剥壳取粒进行分级,去掉杂粒、秕粒、虫食粒、破碎粒、霉变粒,选择粒大饱满、色泽鲜亮的籽粒。
夏花生一般在小麦收获后趁土壤墒情较好时铁茬播种,如果土壤墒情不好应进行造墒播种,播种越早越好,力争在6月15日前播种结束。
夏花生铁茬直播一般采取平作方式,可采取宽窄行或等行距种植。宽窄行种植,宽行距60cm、窄行距40cm;等行距种植,行距40~45cm。
花生一般采取穴播,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机械化播种。每穴点播两粒,点播后覆土并踏实土壤,播种深度5~7cm。
应根据品种分枝型、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播种期来调整穴距,控制田间密度。高产栽培条件下每公顷点播12万~12.75万穴,穴距18~20cm。
花生播种后,常因种子质量,土壤墒情,地下虫危害等原因造成种子出苗率低和缺苗断垄,花生齐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在缺苗的地方及时补种。进行过催芽的种子,墒情不好时,先点水后补种。
在花生齐苗后,进行浅中耕松土,清除田间残茬,使幼苗接受更多的光照,保证幼苗生长健壮,促进发棵。在花生团棵期进行中耕松土除草,中耕深度5~7cm,疏松土壤,便于花生果针入土,在盛花期,果针入土之际,还要进行培土,为果针入土和幼果发育创造条件。
5.3.1 基肥和追肥 夏花生一般不施用基肥,在花生团棵期,根据植株长势,一般每公顷追施充分腐熟有 机 肥 22.5t,尿 素 75~112.5kg,过 磷 酸 钙375~450kg,也可每公顷追施花生专用肥600~750kg。
5.3.2 叶面施肥 花生进入结果期有早衰或脱肥现象时,可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和2%的尿素混合液750~900kg,每隔7~10d喷一次,连喷2~3次。结合叶面追肥补施微肥,可喷施0.05%~0.1%的钼酸铵溶液或0.02%~0.05%的硼砂溶液,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花生的需水规律表现为幼苗期需水少,开花期和结果期需水量增加,果实膨大后需水量减少。幼苗期如果土壤不太干旱可以不浇水,进入花期以后,若遇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利于果针入土结果和果实的膨大。夏季雨期来临时要及时做好排水工作,谨防田间出现内涝。
在高水肥条件下,花生结果前易出现徒长,当花生植株高度超过40cm时表明开始出现徒长,可采取人工摘除花生主茎和侧枝生长点来控制旺长,也可每公顷用壮丰安300g,对水450~600kg进行田间均匀喷施,抑制地上部的营养生长,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提高结果数量。
无公害生产禁止使用比久等丁酰肼类植株生长调节剂来控制花生徒长。
花生无公害生产病虫害防治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措施,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高致癌农药及其复配剂,如含重金属砷、铅、锌等成分的农药。
5.6.1 防治地下害虫 危害花生的主要虫害有蛴螬、金针虫和蚜虫、棉铃虫、造桥虫等,防治地下害虫每公顷用48%乐斯本乳油3L,加适量水稀释后拌干细沙15~30kg,顺播种沟施于沟内。
5.6.2 防治蚜虫 每公顷用10%吡虫啉300~450g,对水750kg田间均匀喷施。
5.6.3 防治棉铃虫、造桥虫等 每公顷使用2.5%氯氟氰菊酯375g,或48%乐斯本乳油300g,对水750kg,田间均匀喷施。
5.6.4 花生叶斑病 当田间病叶率达5%左右时,每公顷用井冈霉素1.5kg或硫磺胶悬剂225~300g,对水750kg进行叶面均匀喷施,防治效果较好。
当花生植株中下部叶片脱落,上部叶片基本变黄时,表明荚果果壳已经硬化,此时可以及时收获。收获过晚,易造成果壳腐烂及荚果脱落,影响产量和品质。花生果收获后要及时晾晒,谨防霉变。
[1] 苏天增.夏花生开花结实规律的观察及提高饱果率的措施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4(09):28-30.
[2] 任建平.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0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