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明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文献信息中心,郑州 450002)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形势、问题与对策
曹 明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文献信息中心,郑州 450002)
承接产业转移是河南加快经济转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研究其面临的形势、问题,并从河南的实际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沿着安全、高速、高效的轨道发展。
河南;产业转移;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增长很快,取得了巨大成果,成功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加快了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机遇与挑战同在,必须采取切实措施,研究制定合适的战略策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补齐“短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好地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谋求河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产业的转移与承接的内容与形式、方式与方法等情况不断发生改变,目前,河南承接产业转移面临新形势。
(一)国内外产业加速转移的态势更加明显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世界产业转移形成了新的浪潮,国内外产业加速转移的态势更加明显,产业调整升级步伐加快,产业转移方式不断创新,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增多,投资方式多样化;同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土地、劳动力、能源等在内的产业要素供给日趋紧张,客观促使其不断加快产业外部转移。
(二)河南承接产业转移有了更大的平台
就省内而言,一方面,河南具备了承接大规模高层次产业转移的条件: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省内体制政策差异在缩小,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要素成本、环境承载力、市场、劳动力等综合优势在上升,比较优势愈发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对外形象不断改善,产业承接能力和对外商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河南具备了接纳国际国内产业战略性、大规模转移的条件和能力。另外,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相继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河南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三)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取得了大的成效
河南省委、省政府清醒认识和把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谋求河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开展大招商活动作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解决省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关键举措,全省上下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产业转移新机遇,筛选、推介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招商项目,并以这些高质量的招商项目为基础,瞄准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盯住境内外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强化对接,狠抓落实,有效地推动了重大招商项目的引进。
据统计,2011年全省合同利用外资76.78亿美元,同比增长32.7%;实际利用外资100.82亿美元,同比增长61.4%,实际利用外资和增幅在中部六省均列第一位。其中,新批1000万美元外资项目137个,合同外资39.96亿美元;增资扩股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有81个,合同外资金额29.3亿美元;4个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河南。至此,在河南投资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到72个。全省实际到位资金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共320个,实际利用外资87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87%。5个企业在境外成功上市,实现了海外融资的新突破。截至年底,全省境外上市企业达到36个。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维尔京群岛等地区;投资方式以独资、合资为主;利用外资领域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保持上升趋势。180个产业集聚区利用外资139.12亿美元,占全省的38.8%。
(一)引进的部分项目产业层次低、污染重
一方面,产业转移过程中,对外进行产业转移的一方,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没有把是否有利于承接方的产业升级或生态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去考虑,由它们主导的产业转移不一定完全符合河南的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目标。同样出于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境内外一些公司急于甩“包袱”,甚至将部分高污染、低产出的产业向外转移,对承接方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另一方面,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方,由于经验不足或官僚作风等原因,引进的部分项目了解不够、把关不严。而对于环境容量相对不足的河南省,环境承载能力较弱,较低的产业层次导致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经营、对环境的破坏性开发,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污水污染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全省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年排放量一年约在29.7亿吨,4类以上水质河段高达60%,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较高,全省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多年达到150多万吨,酸雨在一些地域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地方群众喝不上干净的水,呼吸不上清新的空气,吃不上放心的食物,部分群众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二)产业集聚区发育程度低
全省大多数产业集聚区存在发育程度低、产业较弱的问题。部分产业集聚区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主导产业规模小,行业不集中,集聚度不高。集聚区还处于企业集中布局阶段,产业集群还处于发育之中,集聚区内产业链条发展不够完善,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企业间的关联性不强、竞争机制不健全、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三)人才储备和培训严重不足
河南虽然是人口大省,但还不是人才资源大省,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劳动技能培训,普遍素质较低,缺乏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成为制约承接产业转移的瓶颈之一。按照2012年河南年鉴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底,河南省6岁以上人口9798.71万,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口8556.36万人,占87.3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1242.35万人,占6岁以上人口总数的12.68%。在职业技术培训方面,截至2011年底,共有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4685个,其中正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479所。正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中,由教育部门和集体举办的仅有319所,民办64所,其他部门举办96所。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数量和正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数量上的巨大差别,反映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使众多的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二是由于政府投入不足,使正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数量偏少。而个体举办的培训机构往往以获取利益为目的而滥收受训费,很难保障培训质量,导致受训人员少、质量差。这样的人才储备和培训状况很难满足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
(四)项目引进中存在不合理现象
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出现一些怪现象。一些引进的项目,在引进之初,或出于击败竞争对手的需要或为了急功近利的原因,给对方许下种种承诺,有些优惠条件甚至是损己利人的。其结果是,项目引进了,老板发财了,“有功”人员升官了,当地环境污染了,人民群众受害了,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一句空话。有些项目,重引进,轻管理,或不管理,一些转移方到了承接地后,就像进了自由王国,不合理确定劳资关系,不关心工人生产环境,片面追求单方面利益,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一)创新思想观念,承接产业转移
承接产业转移是促进河南产业升级,要用发展的观念,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承接产业转移,要突破传统招商引资思维的局限,必须注重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严格产业准入制度,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项目进入,而不是仅仅注重引进产业的规模和数量。
1.确立产业环保化的发展思路。产业发展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和基础,产业发展到工业化阶段,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和资源破坏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成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河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确立产业环保化带动新型工业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实现环保与产业发展双赢。未来10年是河南新兴工业化和产业环保化的关键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产业环保化,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和谐,是河南新兴工业化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在承接产业转移及产业链升级过程中缩小资源密集型和环境污染较多的产业的比重,扩大环境友好型产业的规模。
2.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产业转型升级不等于抛弃制造业而一味发展尖端科技。河南产业升级要专注于提高质量标准,改良产品性能,培养高素质人才,深挖市场潜力。如果好高骛远,就很可能会被蜂拥而至的“山寨”产品湮没。
3.引进项目更要重视借鉴和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以富士康为例。2011年,河南成功引进富士康项目,我们不仅看到大规模的厂区,巨额的出口指数,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还要研究借鉴和学习其先进的经营理念。这从富士康进军中国大陆以来的发展轨迹可窥一二。回顾1988年富士康进军大陆以来的投资路线图,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玄机。自1988年至今,富士康先后以深圳为核心,在东莞、佛山、惠州等珠三角城市打造6C产品及其配件的研发、加工制造基地;以昆山为核心,在上海、杭州、淮安、常熟等长三角城市打造PC及其元件的生产制造基地。2011年正式进入中原腹地河南,入住郑州航空港区,打造苹果数码手机产品生产基地。细心研究郭台铭在大陆的投资策略,基本上是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中西部,每一个节点都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路径相吻合。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富士康斥资21亿元在中国三线以下城市1万家3C连锁店,称为“万马奔腾”计划,工作满5年的员工有资格申请回乡开办连锁店,富士康予以资金支持与创业指导。郭台铭此举不仅能为一线员工挖掘更深远的职业前景,还能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拓展品牌,巧妙地将老员工之间的信用链条与资金、渠道、品牌结合起来。
(二)加强产业集聚区的建设,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全国重要的优势产业基地,重点建设四大产业发展带,推进河南工业加快向集聚发展转型。
(1)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四集一转”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推动要素资源集中配置,完善投融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和土地整理储备平台,着力提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支撑和集聚发展四大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集聚区的载体功能。
(2)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按照“特色主导、错位发展”的思路,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产业配套条件和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定位,推动同类和关联企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围绕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食品、铝精深加工等壮大一批优势产业集聚,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电池、光伏等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集群,积极承接服装、家电、制鞋、陶瓷、家具、玩具、五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式转移。
(三)抓承接产业转移,完善产业链条
承接产业转移必须特别注重板块承接、产业链完善和产业配套。要绘制产业链条图谱,组织好承接产业转移专题活动,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打造产业集群为目的,大力承接战略支撑产业的短板链条,着重承接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加快配套能力建设。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对加工贸易的产业转移,如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服装纺织等,推动其在有效区域半径内按配套门类集中布局,打造“企业+园区+基地”垂直分工的开放运作模式。对重化工项目的产业转移,推动其在重化工产业集聚区集中落地,打造垂直一体化的封闭运作模式。如铝精深加工项目,积极探索电解铝液—铝型材一体化加工链。
(四)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保障人力资源供应
一是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把职业学校建设与当地产业集聚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培训机制,通过校企对接、订单培训、定向就业,根据集聚区发展需要调整和设置专业,深入开展岗前指导、岗前技能、在岗再培训等多种针对性培训。二是完善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企业用工信息对接平台,积极开展免费用工指导和招聘服务;积极提供户口办理、子女上学、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稳定就业;对集聚区从业人员子女开通就学入园绿色通道,优先照顾,做到应人尽人,并保证与当地学生享受同样的受教育权;三是引进高素质人才。设立高层次人才基金,专门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服务和创业。
(五)承接产业转移要有所选择并加强管理
产业承接必须符合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严把产业准入门槛,要有所选择,不能盲目引进。引进之初,要实行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避免有些地方或个人为追求地方GDP或个人“政绩”,盲目引进一些规模大、污染重、效益低的项目,危害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对引进的项目要加强管理,一方面建立环境监测和评价机制,对承接项目严格执行有关土地使用、能源消耗、废气污水排放等国家和地方标准,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注重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加强对承接项目运行的政策引导,确保其合法经营,如实纳税,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真正实现产业转移方和产业承接方以及产业劳动者互惠共赢。
[1]张柏林.河南承接产业转移问题对策研究[J].大众商务,2010(5).
[2]河南年鉴社.河南年鉴2012[C].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姚新文.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调查与思考[J].决策探索,2011(4).
[4]肖艳霞.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对河南的启示[J].河南科技,2009(8).
[5][美]阿瑟·刘易斯.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6]陈润.2012经济再危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7]阎兆万.产业与环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吕志远)
StudyonIndustryTransferinHenanProvince
CAO Ming
(He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Zhengzhou 450002,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scale of Henan facilitating industry transfer increased rapidly and achieved a great success. They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a number of key projects which have high technology and strong driving ability. These projects all accelerated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Henan industry structure. However, facing the new chance and challenge,we need realize the extrusiv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y transferring, design reasonable strategy, exploit the advantages adequately, supplement the short-board, hold the chance and get ready for the challenge, better facilitate the industry shift, accelerate the industry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finally achieve a stead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Henan economy.
Henan Province; industry transfer;industrial clusters
F127
A
1008-3715(2013)03-0010-04
2013-04-01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项目(2012B554)
曹明(1966—),男,河南新乡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副研究员,从事社会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