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红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良乡医院,北京 102488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2例临床观察
张 红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良乡医院,北京 102488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是胰腺炎的一种常见类型,占年发患者半数以上,因其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而被临床重视。本文采用中医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0年3月—2012年8月在本院普外科住院患者42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3年12月制订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1]诊断标准。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52岁。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或全腹痛,伴恶心、呕吐、腹胀。查体有体温升高,腹膜刺激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尿淀粉酶升高,腹部CT平扫符合急性胰腺炎改变,伴有胆囊胆管结石,其中伴有黄疸者9例。
1.2 治疗方法
42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补液、抗炎、抑制胰酶分泌、营养支持治疗等。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胃管灌注大柴胡汤加减。基本方如下:柴胡12 g,黄芩15 g,姜半夏9 g,赤芍12 g,枳实10 g,大黄5~15 g,夏枯草15 g,蒲公英15 g,金钱草20 g,连翘12 g,郁金10 g。湿热重者加藿香10 g,陈皮15 g;食积重者加焦四仙各15 g;兼见脾虚者加炒白术15 g,茯苓15 g,苍术10g,水煎服,每日1剂,取汁300 ml,分3次经胃管注入。
1.3 观察指标
包括患者体温、症状(腹部胀满、疼痛、排气、排便情况)、体征(腹膜刺激征)、血常规和血、尿淀粉酶的变化。如经治疗(72 h内)症状、体征加重,血、尿淀粉酶无下降或者升高,胰腺体积增大,胆总管增粗者,应及时手术。
42例患者均在治疗7~12 d体温降至正常,腹痛、腹胀减轻或消失,血、尿淀粉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无并发症发生,无患者行手术治疗。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一般认为系胆总管内结石、蛔虫、肿瘤等原因造成十二指肠壶腹部Oddis括约肌炎症、水肿、梗阻及狭窄等,使胆汁反流入胰腺,或由于胆管感染,炎性渗出液经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蔓延至胰腺,胰酶被激活而引发急性胰腺炎,由于胰酶的激活产生强烈的炎性反应,大量的炎性介质被释放,造成胰腺自身消化和邻近器官的损伤,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中医认为胰腺炎属“胃脘痛”、“腹痛”、“胁痛”、“黄疸”等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蛔虫内扰,六淫侵袭而发病。病位在胰脏,涉及肝、胆、脾、胃等脏腑,病机为肝胆脾胃功能失调,产生湿热、食积、气滞、血瘀、虫聚等病理产物,蕴结中焦,导致脾胃升降失常,腑气不通而发病。临床治疗以祛邪泻实为主。大柴胡汤疏肝解郁,通里攻下,治疗少阳、阳明合病,胆胃俱热。方中柴胡疏解少阳之邪,黄芩清泄少阳之热,二者合用和解清热,共除少阳之邪;大黄、枳实行气泻热,消心下痞;半夏降逆止呕;配以夏枯草、蒲公英、金钱草、连翘以清热解毒;郁金归肝胆心经,利胆退黄,行气解郁,活血止痛。
通里攻下法使胃肠动力的恢复可有效降低肠腔内压,增加胃肠道供血,改善组织微循环,保护肠屏障和缺血再灌注时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的损伤[2],因此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对胰腺炎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通过中药的通里攻下,清热解毒,利胆止痛作用,能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降低病死率,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通过观察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确切有效。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3):190-192.
[2] 吴咸中,崔乃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沿革、现况与展望[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2,18(6):543-546.
10.3969/j.issn.1674-4616.2013.02.010
201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