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朝菊
苹果和梨是世界两大主产水果,因其风味口感好、营养价值高、食用方便、耐贮运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新西兰苹果生产以其集约化、机械化、设施化、新品种选育等优势而居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苹果新品种选育方面卓有成效。新西兰苹果栽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区域化栽培,新西兰苹果生产90%左右集中在霍克湾和尼尔森两个地区;二是新品种选育力度大,以新品种带动苹果产业发展,先后育出了嘎拉、布雷奔、太平洋玫瑰、爵士(Jazz)、Envy等新品种,新西兰栽培的品种大部分是自已选育的品种;三是综合配套管理措施实现高效栽培,生产中采用矮化密植栽培、纺锤形树形整形、强化肥水管理等措施实现优质丰产。新西兰苹果栽培面积约9 000 hm2,年产量约 50 万 t,60%左右用于出口。
新西兰苹果及梨产业虽然发展很好,但也存在潜在的一些问题。新西兰最大的苹果出口商Enza的重新改组,希望可以为种植户带来更大的收益。近年来依然有部分种植户离开苹果产业,他们售出的果园,就由大型综合水果公司接管,有利于苹果产业化集约化生产。
2012年春季气候温和,加上适逢大小年中的大年,新西兰苹果及梨产量有望增加约5%,分别可达48.10万 t和1.42万t,如果不是2012年10月下旬霍克湾遭受冰雹及霜冻袭击、尼尔森地区遭受欧洲溃疡病的袭击,新西兰苹果产量会更高。种植户收益相对2011年会适当提高,但尼尔森地区的种植户由于欧洲溃疡病的影响,收益也受到影响。如果国内苹果消费量不发生变化,随着苹果产量增加,2012年新西兰出口量和加工苹果有望增加。预计2012/2013销售季(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新西兰苹果出口量可达29.3万t,比上年同期增长3.5%;加工苹果预计可达12.73万t,比上年增长9%。梨出口量预计可达4 200 t,高于上年度的3 000 t。新西兰对印度出口苹果旗开得胜,出口量由2011/2012销售季的1.2万t增长至1.8万t,将引领亚洲市场,占新西兰苹果出口总量的33%,2011/2012销售季该比例仅29%。随着新定植的苹果园陆续开始产果,新西兰对印度等亚洲市场的苹果出口量有望进一步增加,有从欧洲市场逐渐向亚洲市场倾斜的趋势。不过,新西兰出口亚洲市场也面临着卫生与植物卫生(SPS)措施准入问题,不过,新西兰政府正努力克服这些问题。美国是新西兰苹果主要出口市场,新西兰对美国市场的苹果出口相对比较稳定,每年出口量约 3万 t。
2012年新西兰苹果及梨栽培面积相对较稳定,与2011年相似,部分种植户进行了苹果及梨品种改换,换种了更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如适合亚洲市场的糖度高、着色鲜的苹果品种。2012年苹果及梨栽培面积预计分别为8 320 hm2和440 hm2。近年来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有机苹果销售价格与普通苹果相当,果农生产有机苹果的积极性下降,有机苹果及梨栽培面积没有明显增长,预计约630 hm2,约占总面积的7%。
霍克湾和尼尔森地区是新西兰苹果主产区。2012年这两大产区适逢苹果生产大年,苹果产量预计比2011年高,预计可达48.1万t,比上年的46万t增长4.5%(见表1)。如果天气条件良好,苹果产量有望突破50万t,主要依据如下:2012年春季花期花量大;苹果生长季温度对苹果生长非常有利;主产区的苹果园大部分是青壮年树,42%的苹果园树龄不超过10年,22%的苹果园树龄不超过5年,已到盛果期;由于市场需求较大,留果量相对较多。不过,2012年新西兰苹果产量最终还取决于以下因素:气候因素,冰雹及霜冻将减少霍克湾的苹果产量,虽然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冰雹地区也有防雹网,但仍会影响该地区的苹果产量;欧洲溃疡病的暴发将影响尼尔森部分苹果园的产量;尼尔林地区苹果种植户已连续4~5年遭受损失,部分种植户对苹果业持有消极态度,有的种植户开始出售苹果园,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苹果产量。2012年新西兰梨产量预计可达14 200 t,高于上年的12 500 t。
就种植户支出与收益的比例而言,2012/2013销售季种植户的收益相对低于上个销售季。据最初的预测数据,2011/2012销售季种植户收益接近22新西兰元/箱(18.0 kg)。据新西兰苹果及梨销售组织PipfruitNZ主席称,种植户已经很努力地减少成本支出,以提高收益。新西兰两大苹果主产区霍克湾和尼尔森地区因气候及品种等差异,种植户收益也存在较大差异。霍克湾苹果种植品种多,气候温和,适合早熟品种种植,这些早熟品种适于出口亚洲市场,种植户净收益(收益除去支出)预计可达1.40新西兰元/箱,而尼尔森地区由于受溃疡病袭击,种植户收益预计为负数,损失达0.60新西兰元/箱,这是该地区种植户连续4~5年受损失。
2012/2013销售季新西兰苹果及梨国内市场消费量预计将保持稳定。其中,苹果消费量预计为61 500 t,约占总产量的13%,与上销售季的61 400 t基本持平。梨消费量预计为10 300 t。
新西兰生产的苹果由新西兰苹果销售协会包销,该协会在各地设有地区分公司。协会从果农手中收购果品,并负责运输、加工、贮藏,然后再出口到国外或在国内市场销售,协会在各苹果产地建有相应规模的包装厂和冷藏库。2012/2013销售季由于苹果产量增加,苹果出口量将相应增加,预计可达293 000 t,比上销售季增长3.5%。受产量影响,加工用苹果也将增加,预计可达127 250 t,比上销售季增长9%。2011/2012销售季由于出口收益较高,种植户将苹果用于出口,加上运输费用增加等原因,种植户运往加工厂的苹果减少,加工用苹果仅116 440 t,比预测的数据少 10%,比2010/2011销售季减少7%。2012/2013销售季新西兰梨出口量预计为4 200 t,比上销售季增长1 200 t,增长40%。
就苹果出口市场而言,新西兰对亚洲及中东市场的苹果出口有增加趋势,原因之一是适于亚洲市场的苹果品种产量增加,加上部分种植户开始高换掉布雷奔和Jazz这两个适合欧洲市场的品种,新西兰对亚洲出口苹果相应增加。只要消毒问题妥善处理,印度从新西兰进口苹果将大幅增加,此外,如果价格满意,日本从新西兰进口苹果量有望翻番。
亚洲市场是近年崛起的新西兰苹果出口新兴市场。即使是在产量不高且欧洲和英国市场对新西兰苹果需求高涨的年份,新西兰对亚洲市场出口的苹果数量仍在不断增加。2011/2012销售季新西兰对亚洲市场出口的苹果占其苹果出口总量的33%,高于上销售季的29%。除亚洲市场外,中东市场也是新西兰苹果出口商选择的新兴市场。2001年新西兰出口中东市场的苹果仅占其苹果出口总量的1%,2010/2011销售季该比例达到4%,2011/2012销售季跃升至6%。
过去两年中新西兰苹果出口的亮点之一是对印度苹果出口大幅增长。2005—2012年,新西兰对印度出口苹果由2 500 t左右增长至18 000 t,增长了约6倍(见表2)。尽管有50%的关税,但苹果出口商仍然能从中获利。由于印度本国产苹果的品质远远达不到新西兰苹果的品质,所以新西兰苹果在印度市场的价格很高,出口利润大。最初印度市场主要进口红冠苹果,但新西兰红冠苹果产量少,出口商采取宣传促销等措施,用品质更好的嘎拉苹果代替红冠苹果,目前新西兰出口印度市场的苹果品种主要是皇家嘎拉等嘎拉系列。不过,目前新西兰苹果出口印度遇到了新要求,印度方面要求进口苹果必须经过溴化甲烷熏蒸,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西兰苹果出口印度市场。此规定一旦通过,离实施将有6个月左右时间,新西兰苹果出口商希望此规定通过的时间延迟,以便2013年的苹果出口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新西兰贸易官员也在与印度合作方协商,希望可以不使用溴化甲烷。
表1 2010—2012年新西兰苹果和梨产量、进口及出口情况
表2 2006—2012年新西兰苹果出口情况
泰国是新西兰苹果在亚洲的另一个重要出口市场。2011/2012销售季新西兰向泰国出口苹果比上销售季增长41%,达2万t多。日本市场SPS准入协议的出台为新西兰苹果出口日本市场打开了局面。截至2012年8月 31日,2011/2012销售季新西兰向日本出口苹果已达2 000 t,但还没达到部分商家的预期数据。新西兰出口日本市场的苹果品种主要是富士系列,占总量的43%;其次是爵士,占32%;皇家嘎拉占12%。新西兰苹果出口日本市场的关税是17%。虽然新西兰出口商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出口市场,但近年出口量并未显著增长。2011年新西兰向中国出口苹果16506 t,2012 年下降至15468 t,同比减少6%,随着中国内陆与新西兰达成的准入协议,新西兰直接向中国内地出口的苹果由272 t增至2011/2012销售季的1 512t。新西兰对中国香港出口的苹果品种主要是皇家嘎拉、太平洋系列和富士系列,分别占38%、44%和8%。新西兰直接向中国内地出口的苹果品种比较多,主要有嘎拉、太平洋系列、粉红女士和爵士等。此外,2012年新西兰向中国台湾出口苹果不太令人满意,仅12 000 t左右,远低于上年的18 000 t。新西兰向中国台湾出口的苹果品种主要是富士系列,占其总量的77%~79%,余下的为皇家嘎拉。由于对品质及SPS要求高,新西兰苹果出口中国台湾成本较高。在美国苹果及智利苹果到达中国台湾市场之间,新西兰苹果在该市场有望获得高售价。不过,2012年这个时间段大大缩短,加上由于果实着色不够好,新西兰苹果对中国台湾市场的出口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2012年新西兰对欧盟市场出口的苹果减少,而市场需求量增加,因此,新西兰苹果在欧盟市场的售价高于上个销售季,但种植户收到的售价并未大幅度提升。新西兰货币升值对种植户的收益带来了明显影响。虽然出口量减少,但2011/2012销售季新西兰出口美国的苹果数量并未减少。2012年中期北半球水果供应相对短缺,导致需求量和价格上涨。虽然美国市场需要的是大果型苹果,但由于货源短缺,果型相对较小的苹果也受欢迎,但价位却未改变。
拥有新西兰鲜品公司Turners&Growers 70%股份的Bay Wa水果贸易公司已着手公司重组,希望重组后能给种植户带来更多收益。不过,部分种植户仍然开始退出苹果种植或苹果行业,这种趋势有进一步升级的迹象。
大型综合类水果公司从事水果生产包装、贮藏,有时还从事水果出口,这些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大,部分种植户退出苹果行业以后,苹果园出售给这些公司,还有些投资商从零散的种植户手中购买果园,转而出租给这些大型综合类水果公司,公司规模逐渐扩大,产业化、组织化程度逐渐壮大。
80/20规则仍存在于新西兰苹果行业中,即20%的出口商经营着85%~90%的出口苹果,另外80%的出口商却经营着10%~15%的出口苹果。这种局势持续了几年时间,许多行业人士及评论人员认为,在任何一个市场,出现20~40个出口商独自运作,都不会使利益最大化。行业人士希望出口商可以结盟以争取获得利益最大化。过去几年中也曾试图让出口商结盟,但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