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杰帆
(东莞市环境科学学会,广东 东莞 523700)
近年来,我国科技部门大力推动技术创新联盟的组建,部分地区和行业在科技部门的牵线搭桥下,成立了以权威机构带头,多企业、多组织参与的专业性技术创新联盟。这些联盟开局的势头都很好,但在随后的几年中,一些联盟却未再组织任何实质性的技术交流活动,更无针对某一类技术难题组织科研攻关,以至后来无声无息逐渐淡出了社会视线。2012年8月,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提出了加快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建,通过进一步提高环保产业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以加快新技术开发和新成果转化。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东莞市环境科学学会在电镀废水提标改造的研究中付诸实施,组成了多个研究机构参与的松散的技术联盟,从而大大加快了研究进程,少走了弯路,仅用一个多月时间,成功研发出一种低成本实现电镀废水达到最严格排放标准并且可大幅提高中水回用率的组合工艺技术。回顾研发过程,这种技术联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催化作用。本文结合电镀废水提标改造研发实践,总结了该环保技术创新联盟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联盟今后工作开展的思路。
2012年下半年,广东省拟对电镀企业执行最严格的《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规定的排放限值,特别是该标准表3中限定的COD<50mg/L、NH3-N<8mg/L、TN<15mg/L、TP<0.5mg/L。之前,很多电镀企业尽管能将重金属、氰化物之类的污染物治理得合格达标,但对于COD、NH3-N、P等污染物则几乎束手无策,而国内目前也尚未见有针对上述标准要求的治理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在此背景下,东莞市环境科学学会受电镀企业委托,于2012年8月正式启动了相关试验研究。
该提标试验研究之初还算顺利,对某电镀企业污水的总排口污水进行高级氧化处理,污水的COD在1h内从近100mg/L下降至30mg/L左右,由此制作一套高级氧化组合中试设备在现场连续处理。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各种问题逐步显现,主要是进水水质变动较大,特别是高浓碱性除油除蜡母液排放引至COD急剧升高,而生产产品的频繁变换也令排放的污染物不断变化,使得处理出水效果极不稳定,即使采用了超声波、微波、紫外耦合Fenton等工艺,仍无实质改善。
为解决此问题,试验研究人员与广东省省内的几个专业电镀及废水民营研究机构及时沟通,知悉他们在各自技术领域有成功案例并且愿意合作研究后,立即召集在一起到现场,分工做相应部分的研究试险,随后各研究单位再取回水样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且在各自领域均迅速试验成功。为验证真实效果,将各研究机构成果优化组合后再到现场中试,成功使处理出水各项指标低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3中的规定限值,并意外开发出了高浓碱性除油除蜡母液循环利用组合技术,降低了企业的处理成本,废水处理运行成本比目前普遍的大于20元/t下降了20%以上,试验初步获得了成功。
在合作过程中,各研究机构均积极配合,无偿提供最新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并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技术交流探讨。正是由于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的优势和鼎力支持,使得该项研究工作在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成果,再一次体现出了技术创新联盟的促进作用。
技术共识问题是必然会出现的一个影响联盟运作的重要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使本来就松散的联盟迅速解体。仍以上述电镀废水提标研究为例,学会在召集相关研究机构联合试验研究前,先通过电话对研究方向及细节进行沟通,发现这些研究机构在某些技术细节上的观点有较大差异,甚至得出相反结论。例如,有研究者认为电镀废水必须分类收集分别处理,但也有研究人员认为混合处理无妨;有研究者认为必须分二次沉淀,但也有研究人员认为选用合适的药剂一次就可把Ni、Cu等重金属完全沉淀。因此,如果不解决这些认识分歧,特别是如果同时召集众研究人员一起研究讨论的话,极可能因观点相左而“谈崩”,以致后续联合研究无法实施。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组织者采取搁置争议,各自研究的策略,在时间安排上稍微错开,让每个参与机构循其研究思路分别进行试验,然后再汇总试验结果,从中筛选出更合适的研究方向并优化研究过程,从而最终找到了最佳处理技术。由此可见,解决技术共识的问题复杂且微妙,须认真对待。
在本项研究过程中,尽管联盟成员之间未出现成果共享的争议,但组织者在决定实施联合研究之前,就已深入考虑过这个问题。由于现实中有太多科研单位因成果的最终拥有和共享而出现矛盾,组织者在联盟共同研究之初,即决定把研究信息分开,只要其中一个研究对某细节进行了解,就尽量完整告知对方(当然,最核心部分有所保留),由此大大加深了合作各方的信任,使大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共识,从而少走了很多弯路,且在日后的生产应用上,仍将贯彻成果共享的原则。只有如此,才能增进信任,并形成类似于“头脑风暴”的效果,有利于解决不断出现的技术难题。
联盟内各研究机构之所以能积极走到一起来研究攻关,毫无疑问主要是冲着日后的应用推广而来,也就是为了获取商机。然而因各有侧重点和“独门秘笈”,到最终推广应用时仍难免会有所取舍。因此,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和兼顾各方需求,是联盟发起人需要严肃考虑的问题,若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矛盾以致联盟破裂。在本次电镀废水提标研发过程告一段落之际,作为技术集成方的组织者,对联盟的各研究机构的优势技术和材料等作了认真筛选,重点是取其精华,并明确告知各方在下一步工程实施中分别选用其拳头产品,如在反应装置上选用的是东莞研究机构的流化床设备,在铁炭填料和氧化剂方面选用的是深圳研究机构的产品,在吸附材料上选用了广州研究机构的产品,由此形成了共赢局面。
通过前期的联合研究,该联盟的发起和组织者初步积累了技术创新联盟的运作经验,通过实践证实这是一种不错的合作方式,虽然联盟间各单位至今未签约,也未作出商业上的承诺,更未探讨下一步的深入合作,但这些都不妨碍从根本上已形成技术创新联盟的事实,以及进一步共同研发推广的行动。因此,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创新技术联盟更高效地运作,以最大限度发挥联盟成员的优势,更快更好地出成果。结合之前的实践经验,笔者拟尝试新的运作模式(见下图)。
当企业或需求方出现新的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重大需求项目时,可扩大范围搜索和筛选合作研究机构,在彼此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一个针对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联盟。对于研究经费问题,应尽量争取有需求的企业多赞助;如属政策引致的市场需求,则应转而导求其他投资者,此时,能否找到适合的投资者提供充足的研发资金,就成为联盟运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这是要重点考虑和慎重选择的问题。合,使得研究过程进行得迅速而有成效。企业技术人员对研究过程须给予合理化建议,以避免联盟成员走弯路。在研究结束后,牵头单位负责人需敦促联盟成员提交详细的研究数据、图片等资料,汇总成册后,成果为联盟成员及出资单位共享。
创新技术联盟运作模式思路流程图
当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如当初研究出资方是应用该技术的企业,则应在设计、调试和药剂供应方面给予投资方适当的优惠;如出资方是独立的第三方投资机构,联盟牵头单位则须兼顾出资方的意愿,协商彼此都能接受的利益分配方案(之前曾考虑于研究启动之初即谈妥日后推广应用的利益分配问题,但研究的进程和最终结果常可能影响最初的认识,进而影响利益分配方案)。不论出资方是谁,联盟牵头单位均应充分考虑联盟成员所起的作用,要根据其贡献程度给予相应的利益分配,具体可体现在设计、设备和药剂供应等方面给予照顾。
联盟开始运作时,要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合理进行任务分工,尽量避免单打独斗或独家包揽研究到底的事情发生,因为在之前电镀废水提标研究过程中曾出现过研究人员对每个处理工艺环节均做试验的事,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并不合适,毕竟每个机构乃至每个研究人员都有其优势之处,但也有短板,“一竿子到底”的研究只能是浪费资源、时间和精力。在研究过程中,需求方(特指潜在应用的企业)的参与也非常重要,之前的电镀废水提标研究就是因为有电镀企业的大力支持和配
技术创新联盟作为新兴事物,其发展历程必定会有波折,其间会有一部分联盟获得良性发展,但也难免会有部分联盟因运作过程的种种问题而发展缓慢,甚至解体。联盟各方在实践过程中应不断优化联盟的运作方式,力求联盟效益最大化,从而促进环保技术创新推广和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