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军区司令部动员处 左 毅 方 明 孙祥海
近年来,江苏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能打仗、打胜仗”重要战略思想,按照上级提出的“练将练官”要求,以《民兵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为依据,认真落实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锻造过硬专武干部队伍作为推动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抓手,努力构建专武干部选、训、用、管“四位一体”建设新模式,强劲推动全省基层武装工作建设并轨江苏“两个率先”的“快车道”,带动和促进全省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创新发展。
专武干部是基层武装工作的组织者、执行人,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和水平,抓好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不仅是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的现实要求,更是稳固基层政权、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需要。江苏省始终把打造一支听党指挥、能建善战的专武干部队伍作为党和国家建设发展事业的要务抓实抓好。针对江苏地属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域,流动人口多,维护长治久安的经济社会环境任务较重等实际,坚持把专武干部队伍作为建设“平安江苏”、“和谐江苏”的基层重要力量来抓,切实提高平时服务能力;针对江苏境内水系发达、抢险救灾任务重,工厂企业多、安全隐患较大的实际,坚持把专武干部队伍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编配力量来建,全面提升应急处突能力;针对江苏地处东南沿海,是“四海”作战前线保障基地和战役军团南下的重要战略通道,坚持将专武干部队伍作为动员保障的一线指挥力量来练,进一步提高战时应战能力。
建强专武干部队伍的前提和基础关键在于选好人、配好人、用好人,应注重关口前移,严把专武干部入口关、配备关和管理关,确保选一个准一个,配一个强一个。一是依标准选人。着眼基层武装工作特点和专武干部素质特殊要求,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文件,按照德才兼备和干部队伍“四化”标准择优选配,首选长期从事武装事业的基层工作者,精选人武学院毕业学员和军队转业干部,优选其他转岗党政干部和优秀地方高等院校毕业生,切实将政治思想好、军事素质高、纪律观念强的人员充实到专武干部队伍之中。二是按规定配备。严格基层单位提名、人武部与组织部门共同考察、地方政府党委审批、军分区(警备区)备案的专武干部任用程序,规定专武干部5年的最短任职年限,部长45岁、干事30岁的最大任职年龄,明确了3项以内与本职工作相关相近的兼管工作。全省1281名乡镇、街道武装部部长全部进入党(工)委班子,35~40岁占75%,复转(退)军人、人武学院毕业学员占58%,形成“队伍梯次配备、年龄结构合理”的基本架构。三是抓考评管用。每年结合党委班子换届时机,组织对专武干部进行综合考评,依此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尺度,作为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对素质过硬、政绩突出的优秀人员,优先考虑提拔使用;对不称职、不能胜任本职的,坚决调整交流;对违规违纪、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视情通报批评、降职或撤职,切实让好的受尊敬、差的受震动。全省近5年共有191人轮岗,其中平职交流51.8%,提拔使用23.6%,因年龄偏大和不胜任本职卸任24.6%,进一步畅通了使用渠道、增强了队伍活力、激励了工作热情。
注重整合军地资源,坚持上下结合,采取分层施训、分类组织,着力在“谁来训、训什么、怎么训、如何用”问题上想办法、下工夫、见成效,加快专武干部能力素质生成,确保专武干部尽快进入角色、进入情况、发挥作用。一是实行协作办学。确立“课题共研、资源共用、人才共育”的思路,人武学院与省军区教导大队精诚协作、力量互补、相得益彰。人武学院积极发挥专业教学优长,编写与学习课目相配套、与履行职能相适应的政治工作、基层建设、国防动员等专业教材,修订完善配套教案,精心备课示教。教导大队落实好教学训练所需场地、器材和武器装备,逐步完善多媒体、模拟仿真设施,提高保障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二是健全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训练机制,省军区机关本级负责拟任职专武干部岗前培训;军分区(警备区)抓好武装部长新知识、新技能在职训练;县(市、区)人武部采取以会代训、函授作业和随队训练形式抓好业务培训。统一将专武干部纳入党政干部学习培训计划,探索研究与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军地院校开展挂钩训练,积极走开“走出去、请进来、联合训”军地共培共育的新路子。三是精选培训内容。紧贴职责使命,紧盯能力素质,紧依训练大纲,注重实际实效,围绕掌握政策法规、履职尽责、非战争军事行动和参政议政四种能力,设置涵盖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组织指挥、体能素质、工作研究等5类23项学训课程,既突出本职业务培训,又融汇地方建设知识学习,尽可能多地培养既熟悉基层武装工作又能适应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军民兼容型人才。
研究制定《江苏省专职人民武装干部资格认证实施办法(试行)》,推开专武干部资格认证制度,着力从根子上解决专武干部队伍素质不强、能力偏弱的问题。一是进行任前考察。按照基层推荐、军地共同考察程序,通过个人述职、个别谈话、素质考核、实绩分析、综合考评的步骤,考察人员的“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10项要素指标。部长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和人武部共同考察,干事由人武部和所在单位的党(工)委考察,对确定为新任职专武干部人选进行再把关、再审核,确保好中选优、优中用强。二是组织业务考核。依据培训内容,组织为期2个月的拟任职专武干部岗前培训,坚持全程考、逐项考、定期评,区分平时考勤、阶段考核、结业考试,并以10%、20%、70%的比例综合评定培训成绩。注重“阳光”考核,“单项笔试”严格考风考纪,杜绝“情面账”;“综合理论”采取计算机随机组卷且现场打分,消除“人为因素”;“论文答辩”安排军地、院校专家组集体评定,避免“照顾分”,确保考核成绩客观、真实、公正。三是展开综合考评。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军区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专武干部资格认证评审委员会,组织对拟任职专武干部任前考察、业务考核和返岗实践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合格的发放《专武干部任职资格证》,经再次评定仍未合格的作岗位调整。真正把好资格认证关,从源头上确保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