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1-11 07:39李绍军徐玉生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高校学生

李绍军, 徐玉生

(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122)

1 历史沿革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党员。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陈独秀和李大钊就开始在北大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了一批早期的学生马克思主义者。截止1927年6月,中共高校党支部已达到35个。这一时期的高校党员教育工作对坚定学生党员共产主义信念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的清党以及中共“左”倾错误路线和战略重点的转移,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学生党建新模式。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高校采取公开方式发展学生党员,在国统区高校采取个别考察、斗争中考察等极为谨慎隐蔽的方式发展学生党员。这一时期,中共更加重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在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中锻炼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党员。

过渡时期,中共开始全面接管旧大学,创建发展新大学,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也由秘密转为公开,并在高校实行校(院)长负责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及党对高校的领导地位。文革时期,高校则成为“重灾区”,高校学生党建被破坏到了极致。“文革”后十年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在高校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经过一系列的整顿,高校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并逐渐恢复了正常的党的生活。1985年至1990年,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泛滥,高校出现了“党的领导失威,马列主义失灵,思想阵地失控”等现象,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十分混乱。

1990年开始,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教育部基本每年召开一次全国党建会议,指导高校党建工作,推动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全面开展,开创了学生党建的新局面。高校确定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于1999年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1990年普通高校学生党员仅占在校生的1.16%,20多年来,高校学生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加,所占比例不断提高。据统计:2002年至2010年高校学生数量由577.1825万增加到1 419.454 8万,净增加了842.272 3万,;高校学生党员由54.9万增加到178.442万,增加了2.25倍;高校学生党员与学生数的比例由9.51%增加到12.57%;高校学生党员与全国党员数的比例由0.82%增加到2.22%(见表1)。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统计,近4年来高校每年发展学生党员的数量均超过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3。可见,高校已成为我党肌体“新鲜血液”的重要注入渠道。

表1 2002—2010年大学生党员数量及其比例

2 主要问题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主流较好,但不可否认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2.1 学生党员发展方面的问题

(1) 入党动机不纯。所谓入党动机就是为什么要入党,它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推动自身争取早日入党的精神力量。新时期大学生由于受到西方敌对势力腐朽思想、家庭环境以及自身特点的影响,入党动机不断呈现多样化倾向,甚至出现入党动机不纯的现象,一部分大学生入党并不是追求理想信念,只是为了提升政治资本,谋求更好的就业,或者仅仅是满足父母要求等。入党动机不纯的大学生,即使入了党,也难免会出现问题,迷失方向甚至走错道路,给我党事业造成重大损失,也毁了自己一生。

(2) 数量和质量失衡。近10年高校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强调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不断增加学生党员数量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但大部分高校把积极发展等同于大量发展和大力发展,过于强调发展数量和发展速度,降低发展标准,不遵守甚至是抛弃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和方针,给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定阶段性目标,要求达到一定的数量和比例,甚至出现“批发党员”的现象,这种做法在把品学兼优的优秀大学生吸收入党的同时也把一些思想还不十分成熟、条件还不完全具备的学生吸收入党,大大降低了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严重者更会败坏党的形象,影响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削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另外,高校学生党员数量和质量失衡还体现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重成绩轻思想、重关系轻正气,例如把入党标准简单地等同于成绩优秀,一好遮百丑,“关系入党”等。

2.2 学生党员教育方面的问题

(1) 重发展轻教育。新时期,高校党委和学院党组织在思想上比较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把工作重心放在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选拔和考核上,积极完成上级规定的发展目标和相关工作,忽视了对他们的教育管理,缺乏对学生党员的考核和监督。这种重发展轻教育的思想导致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理想信念动摇、各方面表现出现滑坡、党员队伍整体质量下降等严重后果。

(2) 教育力量薄弱。学生党员教育力量薄弱已成为制约高校党员教育工作的棘手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党员教育队伍不足、素质不高、经验不够,无法形成强力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都是由专兼职辅导员和个别优秀的学生党员同志担任,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工作的繁杂性,无法胜任的现象比较普遍。

(3) 教育效果较差。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还存在教育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缺乏生动性,教育形式缺乏科学性,教育方法缺乏灵活性,教育平台缺乏多样性;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没有调动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科学性和吸引力,没能真正发挥端正入党动机、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作用;缺乏针对性,无法解决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4) 党员意识淡化。党员意识是“对共产党员行为规范的认知、情感、信念、态度等精神现象的总和”,是“能够时刻铭记党员身份并自觉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一种思想意识”。“简言之,党员意识就是共产党员自觉的党性意识。”党员意识是对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要求。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普遍存在党员意识淡化现象,表现在生活中就是没有在思想上真正入党,价值取向多样化和功利化、缺乏社会责任感、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这种在思想上“水土流失”的学生党员,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刻又站不出来,必然造成严重的后果。

2.3 学生党支部建设方面的问题

(1) 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由于高校党委重视不够、支部组织生活创新不多、支部人员配备不足等,导致大部分高校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支部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政治核心作用发挥较弱,组织比较涣散,有的甚至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部分支部长期不开展组织生活,部分学生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出现了“组织无组织生活”、“党员无组织”等奇怪现象,组织生活缺乏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 网上党建服务不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网上党建应运而生。目前高校基本都实现了党建网络化,如网上党校、网上党日活动、网上支部等,但党建网络服务性不强的问题比较严重,大多数网站内容涉及面窄、陈旧单一,又缺乏专业的网站管理人员,更新速度较慢,信息量很少,缺乏互动交流平台。

3 创新对策

3.1 创新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1) 创新发展机制。创新发展机制是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关键,具体地说:一是建立入党动机考察机制。一要听言,就是在平时与学生的交谈过程中,从话语中判断他们是否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二要观行,就是要观察他们的日常行为举止是否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三要读心,就是要看是否表里不一,说的和做的是一套,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二是建立学生入党答辩机制。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转正阶段必须参加答辩环节,答辩程序包括发展对象基本状况介绍、答辩组成员针对性提问、其他同学提问和答辩组综合评价四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对答辩组成员数量和结构设置一定要科学合理,一般必须6人或者6人以上,包括党支部成员和学生党员。三是创新学生党员发展公示机制。建立网上公告栏,把发展名单上传到学院的党建网站上,并在下方直接设置群众评议栏,或者通过短信、飞信、QQ等手段把发展名单快速地告知其他学生等,发挥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拓展学生党员发展公示渠道。四是建立跟踪回访制度。党员发展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发展对象前期表现合格并不代表永远表现合格,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也只是对他们前期表现的肯定,建立跟踪回访制度有助于对后期表现的考察,及时发现发展对象思想上和行动上的不良状况,进一步的批评指正再教育。

(2) 创新发展原则。高校在开展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必须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坚持适度原则,实现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走质量建党之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高校党委必须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保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一方面,加强学生党员数量的宏观控制,科学预测本校学生党员容量,确定合理的学生党员数量、机构和比例,控制学生党员数量的过快增长,特别是要杜绝高校之间为了早出成绩的恶性竞争现象,定发展目标,定数量指标。另一方面,严把学生党员“入口关”,畅通学生党员“出口关”。严格按照程序坚持标准发展党员,在培养关、推优关、评议关和公示关等关关设卡,不成熟的坚决不发展;同时不搞党票终身制,对于不合格的党员要及时给予处分,严重者要坚决清除出去,防止“一粒老鼠屎糟蹋一锅粥”。

3.2 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工作

(1) 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内容是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的首要任务,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廉洁教育、党性修养和锻炼等。

(2) 创新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方式是创新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实效的必要措施。主要包括积极开展党校集中教育、发展对象的座谈或者个别谈话、定期进行党性分析、主题性的读书活动、针对性的实践活动等。

(3) 创新教育原则。创新教育原则是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即入党前教育和入党后教育相结合、基础平台教育和网络平台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4) 拓宽教育主体。拓宽学生党员教育主体,实现教育主体的多元化,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客观需要。在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既要发挥党课老师和政治辅导员的作用又要发挥党建导师的作用。

3.3 创新学生党员监督工作

新时期高校创新学生党员监督工作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 完善学生党员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学生入党推优制度、资格审查制度、发展对象公示制度、党内民主评议制度、学生党员答辩制度、群众座谈制度等,并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

(2) 创新学生党员监督方法。在开展学生党员监督工作过程中,强调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注重党外监督工作的落实。

(3) 加大不合格者惩处力度。对不合格的学生党员进行批评再教育,对于学生党员中的“害群之马”,要加大惩处力度,适当的劝退或者除名,畅通出口,及时切除党肌体的“毒瘤”。

3.4 创新高校党支部建设

(1) 强化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大学生党支部是我党的最基层组织,是我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时期加强和创新学生党支部建设形势紧迫意义重大。一是创新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围绕我党的时代主题和热点问题,符合学生党员的“胃口”。二是积极建设学习型党支部。首先要树立科学先进的学习理念,把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把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其次要构建长期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例如目标机制、激励机制等等。三是建设纯洁型学生党支部。加强支部学生党员思想建设,大力保持学生党员的思想纯洁;加强支部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大力保持学生党员队伍纯洁,加强支部学生党员作风建设,大力保持学生党员作风纯洁等。

(2) 提升网上党建服务功能。一是建设与时俱进的网络党建队伍是关键,引进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网络技术较强的党务工作人员,为网上党建提供人才保障。二是借鉴西方政党网络化的经验,结合我国党建特色,打造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三是加强老师与学生、党员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改变传统沟通方式,强调沟通的平等性。四是打破分割,开放共享,建立网上共有家园。

(3) 提高党务工作人员素质。一是高校党委要提高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一批德才兼备、经验丰富的人才加入政治辅导员队伍。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制定科学可行的培训计划,重在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对专兼职党务工作者要明确职责,并通过绩效考核,把结果与工资待遇、晋升、创先评优等挂钩,调动工作积极性。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工作的复杂性,在政治上加强引导,工作上加强指导,在生活上给予关心。通过多种渠道,培养造就一批政治上坚定、品德上优良、业务上精湛、作风上正派、结构上合理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 林彦博.试论增强党员意识[J].党建研究,2011(5):35-38.

[2] 祝信勤.必须正视党员意识淡化问题[J].求实,2006(9):28-30.

[3] 王长存.共产党员必须增强党员意识[J].党建研究,2005(6):30-32.

[4] 甘桂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问题透视与对策创新[J].改革与开放,2010(9):36-37.

[5] 刘建民.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6):115-118.

[6] 朱伯兰.论加强高校学生党建的战略意义[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4):55-57.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高校学生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