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尔“新倡议”遭西方冷遇

2013-01-08 16:57
环球时报 2013-01-08
关键词:大马士革巴沙尔反对派

●本报驻叙利亚特派记者 焦翔 ●本报驻外记者 青木 陶短房 纪双城●本报记者 刘畅 ●柳玉鹏 汪析 “在叙利亚,巴沙尔真能代表真主发言吗?”多家西方媒体昨天用类似的“嘲笑”作为对叙利亚总统6日“歌剧院讲话”的回答。在西方,嘲笑巴沙尔似乎是一种“政治正确”,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到英国外长,从媒体评论到学界立场,人们不断分析着巴沙尔的和平提议如何“毫无新意”,如何“脱离现实”,还有人说他在歌剧院讲话“选对了地方”———一个“死定了的”总统还誓言清剿“恐怖分子和受外国支持的匪帮”,是歌剧式的幻想。但西方分析家也承认,在叙利亚内斗中坚持21个月的巴沙尔政权看上去依然顽强,叙利亚驻华大使穆斯塔法7日对《环球时报》说,西方匆忙“布道”,急于攻击巴沙尔的讲话,也是迷醉于自说自话的幻象。“冲突不会有胜利一方”,梵蒂冈教皇7日也加入“劝和”的队伍。半岛电视台说,再打下去,叙局势唯一能笃定的只有平民会继续死伤。反对派拒绝“新和平倡议” “有真主、叙利亚和巴沙尔就足够了!”“我们牺牲自己,用灵魂和鲜血保卫你,巴沙尔!”6日大马士革歌剧院,数十名拥护者在巴沙尔演讲结束后一拥而上,他们挥舞着拳头、高喊着口号,表达对总统的支持。对这一场景的描写7日登上多家国际媒体,西方舆论场上充斥着对这种情感真实性的质疑。英国《每日电讯报》驻大马士革记者斯宾塞称其为“精心设计的一幕”,“像极了卡扎菲2011年倒台前在的黎波里享受拥戴的场景”。他还说,人们无法分清这些人是在表达对领袖的爱,还是对命运的恐惧,他们似乎需要为自己保留残存的信念———我们没有被领袖忘记。 对于巴沙尔6日讲话中提出的三阶段和平倡议(外部势力停止资助武装分子—举行民族和解会议—举行新大选、通过新宪法、实行大赦),伊朗外长7日表示“支持”,俄罗斯专家也说提议“不错”。但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对此的评价是“脱离现实”,“不过是巴沙尔恋栈权力的又一次努力”。英国外长黑格则说巴沙尔这番“空洞的诺言骗不了任何人”。路透社说,巴沙尔的和平倡议为他招致了嘲笑。 欧美媒体也在配合华盛顿和伦敦的立场。美国《洛杉矶时报》说,巴沙尔清晰表明他无意下台,并且想证明能主宰叙利亚21个月内战结局的人没有别人,只有他自己。美国《时代》周刊说,巴沙尔痛骂反对派是“真主的敌人和西方的傀儡”,强调他只会跟“主人”而非“奴仆”谈判,这才是他给西方和地区阿拉伯国家释放的真实信号。英国《每日电讯报》说,巴沙尔在歌剧院大厅受到英雄般欢迎,同时又像是一名流行歌星在会见歌迷。文章说,如果反对派目前正四散逃窜,祈求原谅,巴沙尔宣布这些和平计划能展示权威,但这不是叙利亚的现实,真正的问题不是反对派是否接受他那些“温和建议”,而是这些人会想,他们为什么要跟一个“死定了的”总统谈判。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则干脆在标题中咒骂巴沙尔“无耻”。 “发表这番空洞无物的演讲只是为延续其政权和身家性命的缓兵之计”,沙特《利雅得报》7日的论调与欧美媒体很接近。叙利亚反对派“全国联盟”副主席沙布拉6日将巴沙尔演讲视为“对叙利亚人民再次宣战”,反对派的不妥协也被外界视为意料之中。同日,叙利亚穆兄会指责巴沙尔是一个待审的战犯。同为穆兄会出身的埃及总统穆尔西在接受CNN采访时也被问及巴沙尔被送到荷兰海牙受审的可能性,他回答说“叙利亚人民将做出决定”。 《洛杉矶时报》说,黎巴嫩《每日星报》编辑拉米在社交网络上如此贬损巴沙尔“不现实”:叙总统在歌剧院演讲选对了地方,因为他表述的都是歌剧式的幻想。巴沙尔与西方,谁在讲真相? 7日,“下雨”、“炮声”、“堵车”构成了《环球时报》记者对大马士革的全部印象。此前一天中午巴沙尔发表演讲时,大马士革市中心几乎看不到行驶的汽车,市民大多守在电视机前听总统演讲。记者在叙工作期间的感受是,起码在首都,巴沙尔依然享有很高的威望。 “粗略统计,大约30%的叙利亚人想吊死巴沙尔,另外30%的人支持他,还有超过30%的人渴望和平与安全,想过自己的日子,越来越担心反对派(极端)的做法”。曾为巴沙尔父亲阿萨德写过传记的英国叙利亚问题专家帕特里克这样对《洛杉矶时报》说。他还说,巴沙尔的演讲未必对反对派心理毫无影响,反对派中相当多的人会憎恨这样的演讲,誓言继续战斗,但也有人会产生怀疑,他们将不得不与政府谈判。《洛杉矶时报》文章援引一名叙利亚活动家的话说,反对派在伊斯兰意识形态上走得太远了,反倒显得巴沙尔很温和,结果是,“我既不希望巴沙尔继续在台上,也不希望国家被恐怖分子接管。” “我觉得总统说的是事实”,大马士革出租车司机穆罕默德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反对派武装里“叙利亚自由军”有两种人,一种是叙利亚人,一种是外来恐怖分子,“我相信破坏叙利亚的都是外国恐怖分子,因为叙利亚人不会杀害叙利亚人”。他还说,改革应该慢慢来,不能一蹴而就。 叙利亚驻华大使穆斯塔法7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西方媒体针对总统巴沙尔讲话的这番嘲讽和恶评反而暴露出他们的焦虑,“这么长时间过去,西方幕后支持的武装分子在战场上占不到便宜,西方宣称他们为了叙利亚人民,可人民至今没有离弃政府和国家”。穆斯塔法说,这种现实让西方更急于“布道”,为其路线做推广宣传,可他们终究只能自说自话,“叙利亚人民将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未来,血腥之年? “人们原以为久未露面的巴沙尔去了拉塔基亚,那里是阿拉维派中心地带,距离俄罗斯在塔尔图斯的海军基地也不远。但巴沙尔用公开演讲证实,他还在大马士革,他不妥协。”英国《每日电讯报》6日这段文字似乎不是为称赞巴沙尔坚定,而是想说他和当年的卡扎菲一样“顽固不化”。在西方舆论场,巴沙尔政权倒台只是个时间问题。德国《柏林日报》7日以“巴沙尔时日无多”为题说,叙总统的强硬不仅让西方,也令俄罗斯绝望,现在是他应该下台的时候了。 但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6日说,现在绝望的是叙反对派。文章说,近期叙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反对派未能在内战中对政府军取得决定性胜利,战争进入持久阶段。很明显,局势不会按利比亚模式发展。同时也避免了外部对叙局势的直接干预。经过近两年的流血冲突,反对派力量被大大削弱,反对派一直寄希望于西方和阿拉伯国家能站在他们一边,但西方的有限支持让他们失望,他们不得不重新储备武器弹药和资金以与政府军继续对抗。 “西方大国会不会军事干涉叙利亚?”这个在2012年被媒体炒了无数遍的假设新年伊始又被英国《金融时报》列入“2013全球大势预测”。该报给出的答案是“会”,并称这一年是西方打破军事干预叙利亚禁忌的一年。 2013年会是叙利亚最血腥的年份吗?提出此疑问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说,如今反对派在战斗中拿下叙境内不少重镇,但政府对权力的控制依然像过去一样坚定,唯一清晰的是,叙利亚人民还将付出高昂代价,联合国估计,已有超过6万人在冲突中丧生,未来伤亡还会继续。法新社说,教皇7日呼吁叙政府与反对派尽快对话,“再打下去,也不会有胜利者”。▲

●本报驻叙利亚特派记者 焦翔 ●本报驻外记者 青木 陶短房 纪双城●本报记者 刘畅 ●柳玉鹏 汪析图片说明:6日,大马士革居民在家中收看总统巴沙尔演讲。 “在叙利亚,巴沙尔真能代表真主发言吗?”多家西方媒体昨天用类似的“嘲笑”作为对叙利亚总统6日“歌剧院讲话”的回答。在西方,嘲笑巴沙尔似乎是一种“政治正确”,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到英国外长,从媒体评论到学界立场,人们不断分析着巴沙尔的和平提议如何“毫无新意”,如何“脱离现实”,还有人说他在歌剧院讲话“选对了地方”———一个“死定了的”总统还誓言清剿“恐怖分子和受外国支持的匪帮”,是歌剧式的幻想。但西方分析家也承认,在叙利亚内斗中坚持21个月的巴沙尔政权看上去依然顽强,叙利亚驻华大使穆斯塔法7日对《环球时报》说,西方匆忙“布道”,急于攻击巴沙尔的讲话,也是迷醉于自说自话的幻象。“冲突不会有胜利一方”,梵蒂冈教皇7日也加入“劝和”的队伍。半岛电视台说,再打下去,叙局势唯一能笃定的只有平民会继续死伤。反对派拒绝“新和平倡议” “有真主、叙利亚和巴沙尔就足够了!”“我们牺牲自己,用灵魂和鲜血保卫你,巴沙尔!”6日大马士革歌剧院,数十名拥护者在巴沙尔演讲结束后一拥而上,他们挥舞着拳头、高喊着口号,表达对总统的支持。对这一场景的描写7日登上多家国际媒体,西方舆论场上充斥着对这种情感真实性的质疑。英国《每日电讯报》驻大马士革记者斯宾塞称其为“精心设计的一幕”,“像极了卡扎菲2011年倒台前在的黎波里享受拥戴的场景”。他还说,人们无法分清这些人是在表达对领袖的爱,还是对命运的恐惧,他们似乎需要为自己保留残存的信念———我们没有被领袖忘记。 对于巴沙尔6日讲话中提出的三阶段和平倡议(外部势力停止资助武装分子—举行民族和解会议—举行新大选、通过新宪法、实行大赦),伊朗外长7日表示“支持”,俄罗斯专家也说提议“不错”。但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对此的评价是“脱离现实”,“不过是巴沙尔恋栈权力的又一次努力”。英国外长黑格则说巴沙尔这番“空洞的诺言骗不了任何人”。路透社说,巴沙尔的和平倡议为他招致了嘲笑。 欧美媒体也在配合华盛顿和伦敦的立场。美国《洛杉矶时报》说,巴沙尔清晰表明他无意下台,并且想证明能主宰叙利亚21个月内战结局的人没有别人,只有他自己。美国《时代》周刊说,巴沙尔痛骂反对派是“真主的敌人和西方的傀儡”,强调他只会跟“主人”而非“奴仆”谈判,这才是他给西方和地区阿拉伯国家释放的真实信号。英国《每日电讯报》说,巴沙尔在歌剧院大厅受到英雄般欢迎,同时又像是一名流行歌星在会见歌迷。文章说,如果反对派目前正四散逃窜,祈求原谅,巴沙尔宣布这些和平计划能展示权威,但这不是叙利亚的现实,真正的问题不是反对派是否接受他那些“温和建议”,而是这些人会想,他们为什么要跟一个“死定了的”总统谈判。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则干脆在标题中咒骂巴沙尔“无耻”。 “发表这番空洞无物的演讲只是为延续其政权和身家性命的缓兵之计”,沙特《利雅得报》7日的论调与欧美媒体很接近。叙利亚反对派“全国联盟”副主席沙布拉6日将巴沙尔演讲视为“对叙利亚人民再次宣战”,反对派的不妥协也被外界视为意料之中。同日,叙利亚穆兄会指责巴沙尔是一个待审的战犯。同为穆兄会出身的埃及总统穆尔西在接受CNN采访时也被问及巴沙尔被送到荷兰海牙受审的可能性,他回答说“叙利亚人民将做出决定”。 《洛杉矶时报》说,黎巴嫩《每日星报》编辑拉米在社交网络上如此贬损巴沙尔“不现实”:叙总统在歌剧院演讲选对了地方,因为他表述的都是歌剧式的幻想。巴沙尔与西方,谁在讲真相? 7日,“下雨”、“炮声”、“堵车”构成了《环球时报》记者对大马士革的全部印象。此前一天中午巴沙尔发表演讲时,大马士革市中心几乎看不到行驶的汽车,市民大多守在电视机前听总统演讲。记者在叙工作期间的感受是,起码在首都,巴沙尔依然享有很高的威望。 “粗略统计,大约30%的叙利亚人想吊死巴沙尔,另外30%的人支持他,还有超过30%的人渴望和平与安全,想过自己的日子,越来越担心反对派(极端)的做法”。曾为巴沙尔父亲阿萨德写过传记的英国叙利亚问题专家帕特里克这样对《洛杉矶时报》说。他还说,巴沙尔的演讲未必对反对派心理毫无影响,反对派中相当多的人会憎恨这样的演讲,誓言继续战斗,但也有人会产生怀疑,他们将不得不与政府谈判。《洛杉矶时报》文章援引一名叙利亚活动家的话说,反对派在伊斯兰意识形态上走得太远了,反倒显得巴沙尔很温和,结果是,“我既不希望巴沙尔继续在台上,也不希望国家被恐怖分子接管。” “我觉得总统说的是事实”,大马士革出租车司机穆罕默德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反对派武装里“叙利亚自由军”有两种人,一种是叙利亚人,一种是外来恐怖分子,“我相信破坏叙利亚的都是外国恐怖分子,因为叙利亚人不会杀害叙利亚人”。他还说,改革应该慢慢来,不能一蹴而就。 叙利亚驻华大使穆斯塔法7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西方媒体针对总统巴沙尔讲话的这番嘲讽和恶评反而暴露出他们的焦虑,“这么长时间过去,西方幕后支持的武装分子在战场上占不到便宜,西方宣称他们为了叙利亚人民,可人民至今没有离弃政府和国家”。穆斯塔法说,这种现实让西方更急于“布道”,为其路线做推广宣传,可他们终究只能自说自话,“叙利亚人民将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未来,血腥之年? “人们原以为久未露面的巴沙尔去了拉塔基亚,那里是阿拉维派中心地带,距离俄罗斯在塔尔图斯的海军基地也不远。但巴沙尔用公开演讲证实,他还在大马士革,他不妥协。”英国《每日电讯报》6日这段文字似乎不是为称赞巴沙尔坚定,而是想说他和当年的卡扎菲一样“顽固不化”。在西方舆论场,巴沙尔政权倒台只是个时间问题。德国《柏林日报》7日以“巴沙尔时日无多”为题说,叙总统的强硬不仅让西方,也令俄罗斯绝望,现在是他应该下台的时候了。 但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6日说,现在绝望的是叙反对派。文章说,近期叙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反对派未能在内战中对政府军取得决定性胜利,战争进入持久阶段。很明显,局势不会按利比亚模式发展。同时也避免了外部对叙局势的直接干预。经过近两年的流血冲突,反对派力量被大大削弱,反对派一直寄希望于西方和阿拉伯国家能站在他们一边,但西方的有限支持让他们失望,他们不得不重新储备武器弹药和资金以与政府军继续对抗。 “西方大国会不会军事干涉叙利亚?”这个在2012年被媒体炒了无数遍的假设新年伊始又被英国《金融时报》列入“2013全球大势预测”。该报给出的答案是“会”,并称这一年是西方打破军事干预叙利亚禁忌的一年。 2013年会是叙利亚最血腥的年份吗?提出此疑问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说,如今反对派在战斗中拿下叙境内不少重镇,但政府对权力的控制依然像过去一样坚定,唯一清晰的是,叙利亚人民还将付出高昂代价,联合国估计,已有超过6万人在冲突中丧生,未来伤亡还会继续。法新社说,教皇7日呼吁叙政府与反对派尽快对话,“再打下去,也不会有胜利者”。▲

猜你喜欢
大马士革巴沙尔反对派
受宠若惊
巴沙尔开车视察前线
苏浅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亲历叙反对派首都大示威
叙两派激战大马士革东郊
大马士革再现自杀式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