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有多远?

2013-01-04 03:40秦海岩
风能 2013年12期
关键词:总装机海岩装机

文/秦海岩

未来有多远?

文/秦海岩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我国风电产业整体上经受住了“严冬”的考验,行业呈现出复苏的态势。据初步统计,2013年新增风电装机能够达到1500万千瓦左右,总装机容量有望超过9000万千瓦,我国风电市场在重重阻力之下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风电开发企业的整体状况有所改善,因此2014年新增装机在2013年的基础上预计会有明显的提升。2013年,机组平均价格上升到每千瓦4000—4100元的水平,整机企业总体告别亏损,但也仅仅是盈亏持平。从上述几个指标以及国家陆续出台的支持政策来判断,我国风电行业在短期内将有一个逐渐回暖的过程。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产生如释重负的感觉,与短期境况相比,我国风能产业的长远发展问题才是终极挑战。

在风能这一新生事物与强大的传统能源体系的竞争和抗衡中,最大的支持来自于对产业的明确战略定位。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不仅仅关乎能源本身,也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其根本价值在于用符合自然法则的方式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社会和人。不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就没有发展的紧迫感,就会在各种经济借口中无限拖延。所以才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人人都认同可再生能源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谁也说不清这个未来到底有多远,是20年、50年、还是100年?我们在慢条斯理地进行结构调整的时候,是否清楚属于我们的转型时间还有多久?已故的德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特别奖得主赫尔曼·希尔在他的著作《能源变革:最终的挑战》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错过向可再生能源全面彻底转型的每一年都是一种损失。这种转型就是最后的手段,……因为人类还没有其他方法可以用一种自然的和可持续的途径来生产能源。”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表面上的共识,而是真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付诸行动。

我国风能的发展成就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行动的基础。历史上也许是第一次,我们有机会建设一个能够领跑世界的产业,而这个机会极有可能在陈旧思维和传统行动逻辑中失去。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需要一种关于能源的全新思维方式,这是消除对可再生能源的歧视的起点。希尔在他的书中,列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人类一再有意或无意地低估可再生能源的潜能。上世纪90年代,德国人还不相信风电在整个电力结构中能够占据1%的份额,而十年后他们推动欧盟通过决议,规定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到欧盟能源消费总量的20%。即使是国际上的可再生能源行业组织,包括欧洲风能协会和国际能源署,其预测也都远远落后于实际的发展。1996年,欧委会预测,到2007年,欧盟15国风电总装机将达到679.9万千瓦,而实际结果是预测值的732%。它提出到2020年风能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达到3038万千瓦,而实际上在2008年就已经超过了这一目标的二倍。我国早年的风电发展规划目标也一再被现实情况翻番超越,目前来看,2020年风电装机2亿千瓦的目标,还是趋于保守,完成减排目标不是终极目的,我们有能力做到更快更好。事实证明,我们的胆子和步子都应该再大一点,目光再长远一点,信心再充足一点,结果就可能更好一点,距转型成功就会更近一点。因为,在生存环境压力面前,我们用来改变的时间其实已经不多了。

猜你喜欢
总装机海岩装机
国家能源局: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9 036 万千瓦
06 国家电投光伏累计装机突破35GW稳居第一
金沙水电站首台机组转子吊装
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
56.37GWh2018年锂电装机量同比大幅增长一半以上来自EV乘用车市场
静电帽自动装配压装机的研发和应用
Identification of Time-Varying Modal Parameters for Thermo-Elastic Structure Subject to Unsteady Heating*
ZLF0104无菌粉针剂分装机
ZLF0104无菌粉针剂分装机
能源局确认我国风电总装机年底超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