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白亚茹
为梦想与才华搭建一个平台
—— 2013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圆满落幕
本刊记者/白亚茹
参加大赛启动仪式的学生代表合影
风能利用组比赛现场
陈肇元院士为学生代表佩戴象征科学梦想传承的臂章
2013年12月7 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和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主办,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三星电子等单位协办的“2013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在中国科学技术馆落下帷幕。大赛历时三个多月,分为五大赛区,举办了十站科普巡讲,吸引了近万名学生参与,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时间上,都让参赛选手大呼“过瘾”。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对科技的需求、对人才的需求、对科普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作为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我们肩上的担子将更重,任务更艰巨。在这里,我想借用一下钱老的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这个问题很大,也很沉重,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防护工程专家陈肇元在开幕式致辞中讲到。
每年,我国各大院校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期间也涌现出了不少科技创新人才及富有创意的作品。然而,能将全国众多优秀选手集结在一起比拼“过招儿”的平台少之又少。也正因此,“2013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拉开了举办大型科普活动的序幕。
陈肇元表示:“2013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是一项全国性活动,我认为具有较强示范性、导向性和群众性,可以成为提高青年科学素质及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三星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张元基也对大赛给予充分肯定,“我相信,通过这次大赛,将会诞生许多精彩的创意和作品,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创意和作品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近万名学生参与,四十支队伍闯入决赛是同学们热情参赛的真实写照。为了让更多同学参与到活动当中,大赛组委会还组织开展了志愿者选拔、科普巡展以及“科普天使”选拔等活动。
12月15日,主办方组织学生代表参观了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天普科普基地,了解新能源行业一线企业的实际应用和能源方面的先进技术。来自华北电力大学的一名学生代表说:“以前学的都是书本上的理论,这次有机会深入到科普基地参观,能够看到理论知识是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这种实践很让人兴奋。”
大赛以“节能、环保、健康”为主题,分为“数据传输”、“风能利用”、“安全保护”三个项目。大赛组委会为高中参赛队伍设置的是“安全保护”项目,而大学参赛队伍可从三个项目中任选其一。为了确保命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大赛的权威性,大赛成立了由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和行业权威人士共同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经过初赛、复赛两轮激烈竞争,最终来自全国各地的40支参赛队伍、100多名学生闯进决赛。
决赛当天恰逢周末,同学们的实验过程和精彩作品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风能利用组比赛的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该项目在复赛中评比的是提水(抽水)装置在稳定风源环境下的能源转化效率,而决赛则评比提水(抽水)装置在复杂风源环境下的能源转化效率。选手需要制作一个利用风能的提水(抽水)装置。在风力条件相同的环境下,通过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或机械能,将一个容器中的水转移到另外一个容器,最终比较参赛队伍在同等时间内转移水体积的大小。
现场抽水比赛扣人心弦,无论是优化设计,还是调整结构,亦或精心选材都成为选手在比赛中的展示亮点。最终来自湖北师范学院的“湖师电子俱乐部队”以74.3L的成绩成功夺冠。来自鲁东大学的“万万没想到队”和来自湖北师范学院的“不二队”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都志杰对同学们的表现赞赏有加。“从复赛到决赛,同学们设计的提水系统越来越好。现在年轻人缺少的是动手机会,事实上,把想法变成现实是有一段路要走的,同学们缺少的就是这一实践的过程。这次大赛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平台,使他们体会到完成这一过程并不容易。”
据悉,大赛选拔出的优秀团队将于2014年寒假赴美国一流大学进行科技交流访问。
赵馨逸是一名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代表。在9月24日大赛的启动仪式上,陈肇元院士亲手为她佩戴了象征科学梦想传承的臂章。她从小热爱科学,时常会创作一些小作品,大学时期还参与了学校的污水处理项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赵馨逸也表达了自己对精神传承的理解。“我觉得科学就是一种传承,老一辈的科学家有自己的做法和理想,我们新一代的学生也应该有自己的梦想。科技一直在进步,我们应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去完成这些梦想。院士为我佩戴这枚臂章,就是希望把这件事情做到更好。”当记者问到她比较崇拜哪位科学家时,她表现出了率真的一面。“我一直都以居里夫人为榜样,敬佩她为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希望自己未来能成为一个像她那样的科学家。”
像赵馨逸这样执着追求科学梦想的学子还有很多,他们怀揣梦想,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正因有了日积月累的思考和探索,才能在此次大赛中绽放光彩。
此次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无疑是 “接地气”的一次科普活动,它既给热爱科学的学子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又让创新精神得以发扬和传承。梦想与才华的展示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它象征着科技创新的力量,托起的更是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