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拟从三个方面突破新能源发展瓶颈

2013-01-04 03:40王骏
风能 2013年12期
关键词:风电发电新能源

文/王骏

国家能源局拟从三个方面突破新能源发展瓶颈

文/王骏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最近欧盟和美国提出了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占电力消费80%的宏大目标。这样令人振奋的目标展示了新能源的光明前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持续较快增长。而中国高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造成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双重压力。为此,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已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迫切要求。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的两个目标:一是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达到15%左右;二是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至45%。这两个目标也是中国能源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我们的有关规划和政策都将围绕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到2012年底,水电装机总量达2.5亿千瓦,发电量8640亿千瓦时,居世界第一位;风电装机容量63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已经超过核电,成为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光伏发电装机650万千瓦,光伏电池年产量2100万千瓦,占世界总产量的70%。2012年,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折合3.25亿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9.1%。如果再加上核电的发电量,非化石能源在全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9.9%。

根据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风电装机总量将超过1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500万千瓦。风电装备制造领域形成全产业链的设计和制造能力,装备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5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2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将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届时,非化石能源利用总量将达到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4%。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深层次、系统性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例如,迄今为止,新能源仍然被看作是补充能源,仅仅在满足用电需求增量上考虑问题,而没有形成新能源要替代化石能源的共识。表现在现行的电力运行调度方式,不适应新能源电力并网或直接消费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可再生能源法》关于可再生电力全额保障性收购的要求难以落实,导致风电弃风限电现象严重。仅2012年一年,全国风电弃风电量就超过200亿千瓦时。分布式光伏发电在享有“无歧视、无障碍”并网方面仍存在困难,“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商业运营模式刚刚起步,亟待完善。这些体制上的不适应,使得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受到制约。

另外,总体上看,新能源在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上存在不足。政府对新能源电力的补贴机制和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企业行为上,存在着一些忽视技术经济可行性,盲目扩张的问题。而有些地方的管理部门仅注重短期利益的地方保护式的做法,又给企业增添了非理性发展的冲动。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影响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为此,国家能源局将有针对性地重点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可再生能源是替代能源的战略定位。从丹麦、德国等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可再生电力已经成为电力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可再生能源应当,也完全可以做到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也就是说,无论实时的能源供应紧张还是宽松,可再生能源都应当优先利用。或者说,只要地球上还有化石能源消费,新能源就有发展空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大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发展新能源首当其冲。为此,需要全社会进一步明确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层面的定位。

二、推进市场体制机制改革,为新能源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是解决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难、拓展未来发展空间的根本性的保障。一是要积极推进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尽快实现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不断提高发展效率;二是要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发展质量,严格地以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作为科学取舍的标准,务必使新能源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三是要改善和规范各级政府的管理方式,清晰界定政府行政行为和市场竞争机制的边界,自始至终坚持开放理念,尽可能通过竞争或比较机制来实施政府对新能源的各项支持政策。新能源有着许多与传统能源不同的特性,特别需要我们尊重客观规律,通过科学的论证和积极的探索,建立正确的开发方针,避免政策失误造成浪费。

三、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科技进步,尽快降低新能源成本。技术进步是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生命力。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成本仍较高,还需要政府补贴。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增加,每年所需的补贴资金数额也不断增长。按照现行的补贴标准测算,今年需要380亿元,到2015年,补贴资金需求将超过700亿元。如此高额的补贴将会推高全社会的用能成本,降低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同时也抑制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空间。应当说,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问题上都遇到了同样的困难。解决这个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尽快降低新能源发电的成本。例如,近年来,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低风速机组及其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使得东部、中部和南方诸多省份的风电开发规模连年增加,明年开始将占到我国风电新增规模的一半以上,成为我国风电新的增长亮点。科学技术的进步既拓展了风电发展空间,又提高了国家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还有,多晶硅冶炼技术的长足进步,使得光伏发电的建设成本迅速下降。当前国家大力推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资金补贴的强度更低,使得有限的资金可以支撑更大的光伏市场规模。而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又进一步促进了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让整个产业走入良性循环。

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目标能否实现,未来两年是关键。需要业界同仁科学、理性地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共同探索,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使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走上宽广和健康的坦途。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一定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本文摘自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在第五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上的讲话,题目为编者所加)

猜你喜欢
风电发电新能源
“发电”
柠檬亦能发电?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摇晃发电小圆球
摩擦发电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重齿风电
“新能源门”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