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的功效。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同的烹调方法对血糖的影响不同,等量大米煮成的干饭比稀饭对人体血糖影响小。因此,糖尿病患者早餐进食干饭有利于控制血糖。
黑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功效。长期食用可治疗头昏、目眩、贫血、白发、眼疾及腰腿酸软等症。
糙米:能预防动脉硬化、糖尿病,防治便秘,并有解毒的功效。能强肝健体,消除疲劳和焦躁不安,提高记忆力及生殖能力,预防不孕、早产及流产等症,还能预防老年人的骨软化症及腰膝疼痛等症。
小米:又名粟米,性甘味平,有健脾、和胃、除湿、安神等功效。适用于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泻的患者,以及产妇、病后体虚者食用。小米熬粥时上面浮的一层细腻的黏稠物,俗称为“米油”。中医认为,米油的营养极为丰富,滋补力最强,有“米油可代参汤”的说法。
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的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食用。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痔疮、老年性便秘、结肠癌等有防治作用。
玉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玉米油中的亚油酸能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有良好的作用。玉米还有利尿和降血糖的功效,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吃玉米能刺激脑细胞,增强人的记忆力。玉米中所含的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可预防老年人眼睛黄斑性病变的发生。印第安人中几乎没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患者,主要得益于他们以玉米为主食。
荞麦:含有其他谷物所不具有的“叶绿素”和“芦丁”,其维生素B1、维生素B2比小麦多2倍,烟酸多3~4倍。荞麦中所含烟酸和芦丁能降低体内的血脂和胆固醇,经常食用荞麦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荞麦外用还可治疗毒疮肿痛等。
大麦:性味甘、咸、凉,有和胃、宽肠、利水的作用。可辅助治疗食滞泄泻、小便淋痛、水肿、烫伤。大麦芽性味甘温,有开胃消食、下气、回乳之功效。因其性凉,故身体虚寒者应少食或不食。
燕麦:自古入药,性味甘、温,有补益脾胃、滑肠催肠、止虚汗和止血等功效。燕麦粉是产妇、婴幼儿、慢性病患者的食疗补品,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可占全部不饱和酸的35%~52%,对糖尿病、脂肪肝、便秘、浮肿、难产、病后体弱等有辅助疗效,对中老年人增进体力、延年益寿大有裨益。燕麦不但能抑制老年斑的形成,还具有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
高粱:性味甘温,有健脾益胃的作用。以高粱米加葱、盐、羊肉汤共煮粥连食,可治疗阳虚盗汗。常吃高粱米粥,治积食等消化不良症。取高粱米入锅炒香,去壳磨粉,每次取2~3克调服,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良方。但高粱性温,含有收敛止泻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
苡米:又名薏米,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糖等。将苡米与大米煮粥或加入冰糖食用,能使肿瘤患者食欲增强,降低放、化疗的副作用。此外,苡米中含有薏苡素,有减少皱纹的美容功效。
黄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的功效。可辅助治疗疳积泻痢、腹胀瘦弱、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症。用黄豆制成的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也具有药性,豆腐可宽中益气、清热散血,尤其适宜痰热咳喘、伤风外感、咽喉肿痛者食用。
番薯:性味甘平,无毒,有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胃肠和通便的妙用。番薯内含有类似雌激素的化学物质,可保持人体皮肤细腻,延缓人的衰老。番薯中含有黏蛋白等有机成分,能增进健康,防止疲劳,使人精力充沛,并可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胆固醇排泄,减少心血管脂质沉着,对降低心血管的发病有明显作用。番薯的抗癌作用在专家罗列的20种抗癌食品中排列第一。
黑豆:性味甘平,是一种清凉性滋养强壮药,有祛风除热、调和下气、活血、解毒、利尿及明目等功效。我国历代医学家多用黑豆治疗肾虚阴亏、肾气不足等症。
赤小豆:性味甘平,有除热毒、消胀满、利尿、通乳及补血之功效。主治心肾脏器水肿、腮腺炎、脓肿脓血和乳汁不通等症。
赤小豆含有皂甙类成分,有通便、利尿和消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于肾脏病和心脏病均有一定疗效。
绿豆: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暑、利水消肿、润喉止渴、明目降压、清胆和胃与止泻等功效。可治疗暑天发热及伤于暑气的各种疾病,以及水肿、丹毒、痘疮、无名中毒、食物中毒和热毒下痢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