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归一”探永福

2013-01-01 00:00:00聂锋
祝您健康 2013年5期

长寿,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话题。去年国庆,我们到广西“长寿之乡”——永福进行探秘。

永福县位于桂林市西南部。“水旱无忧三千垌,十里常逢百岁人”,是人们用来形容永福的景象。“福寿文化”是中国民俗吉祥文化的核心,“福寿双全”在永福县得到了完美体现。在中国目前15个“长寿之乡”中,只有永福被中国的老年医学研究机构选为系统考察的样本。

别具一格的福文化

我们来到位于县城西北的百寿镇,参观著名的“百寿图”。百寿岩石壁上有一“寿”字古石刻,俗称“百寿图”,与“福”字古石刻遥相呼应。“百寿图”有一个优美的传说,晋时,百寿镇一带有个叫廖扶的老人,家族数百口人,饮用百寿岩前的一眼丹砂井中之水,都活到百岁以上,而廖扶本人更是寿高158岁,寿运之绵长无人可及。北宋时任永宁知县的史渭有感于此,遂聚地方老者于夫子岩内,究其长寿之秘诀,共襄福泽乡梓之举,广征博引,创作了“百寿图”,并请名工巧匠镌刻在百寿岩的石壁上。百寿岩前神秘的丹砂井经过修复,如今,甘甜清纯,泉涌不息,“凡到百寿镇,必饮丹砂水”。我们也用杯子舀上一些丹砂井里的丹砂水,果真甘甜可口,沁人心脾。看来,“福字石刻”、“百寿图”、“丹砂井”可谓永福县的“吉祥三宝”。

今天的永福人更是长寿多福。依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永福县人均预期寿命为75.24岁,分别高出全国和广西人均预期寿命3.24岁和1.95岁。目前,全县有百岁老人36位,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的比例达13.33人,可谓名副其实长寿之乡。全县有金婚夫妇1801对,钻石婚夫妇250对,最长婚龄达73年;四代同堂1756户,五代同堂10户,福寿之乡呈现出一派和睦幸福的景象。2007年,永福县被评为首批中国长寿之乡。

在永福县独具魅力的“福寿文化”孕育下,永福县最早诞生了一种快乐剧种——广西民间戏剧彩调,唱彩调、看彩调、品彩调是永福人民休闲养生的乐趣之一。2005年永福彩调被列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县有彩调队伍60多支。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也培育出了著名演员黄婉秋等一批文化名人。

生态环境独具特色

永福境内山青水秀,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 74.8%,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被誉为“生活在树上的城市”;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年径流量57.84亿立方米,有大小河流55条,总长1120.4公里。水质呈弱碱性、氧化还原低、矿物质含量丰富,矿化度优于国家天然矿泉水标准,水中含有硒元素等。永福水享有“健康之水”、“营养之水”和“长寿之水”美誉。土壤富含硒元素也是永福的一大特色。其土壤硒含量为1.1毫克/千克,为全国平均值0.29毫克/千克的3.3倍,土壤总体硒含量处于植物生长和人体吸收的最佳状态。

永福当地的特产食品——广西米粉,具有治疗水土不服的功效。桂林米粉卤水用了草果、茴香、花椒、陈皮、槟榔、桂皮、丁香、桂枝、胡椒、香叶、甘草、沙姜、八角等多种草药和香料熬制,这些草药全是专治脘腹疼痛、消化不良、上吐下泻的。这就难怪桂林老年长寿者,都有爱吃米粉的嗜好了。此外,永福县还是“东方神果”——罗汉果的原产地,永福香米、无公害柑橘、无公害番茄、桑蚕、山葡萄酒、大米制品等养生产品蜚声海内外。

永福福寿节气势磅礴的“盛世金秋千叟宴”曾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了一种“与自然为友,与人为善,处事宽容”的和谐理念。悠久的“福寿文化”,山青水秀的居住环境,清新自然的宜人空气,逐步配套完善的养生休闲设施和蓬勃发展的养生产业,使永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养生福地。

(编辑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