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假饿”忽悠健康

2013-01-01 00:00:00王荣华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3年5期

1.吃错食物:这种假饿症状包括特别想吃甜食或者刚吃过饭就“饿”。原因可能是饭菜单一,缺少产生“饱感”的纤维素、蛋白质或健康脂肪,进而导致饭后血糖下降。

专家建议:最好吃点健康零食,如一块新鲜水果,一些坚果、奶酪或花生酱等。

2.生态缺水:体内缺水常常会让你混淆饥饿感和干渴感。很多时候人们觉得自己饿了,但很有可能就仅仅因为体内缺水所致。

专家建议:当你想要吃东西的时候先喝一杯水,等10~15分钟,这样就能判断出你是口渴或者真的是饥饿了,如果这样做,即便是真的饿了,那么事先补充的这一杯水也可以在补充食物时帮助减少热量的摄入。

3.外界刺激:有人觉得工作中途,到了大家默认的吃饭时间,就必须去吃,哪怕这时候并不饿,也仍然像完成任务一样去吃饭。

专家建议:应该保持饮食的规律性,但一天到底应该吃几顿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取决于饥饿程度,而不是固定的数字。如果人们像植食性动物那样每顿都吃得很少,可能一天要吃三顿,甚至四五顿;如果像肉食动物那样一顿吃很多,那每天只吃两顿也不会让你失去健康。

4.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会导致体内负责饥饿感的激素紊乱,只要连续两晚睡眠少于4个小时,那么其体内负责饥饿感的激素就会增加近一倍,而调节体内脂肪含量和食欲的激素就会相对减少,这两种激素的一增一减,会增加饥饿感,同时对饱腹感麻木,也就在无形中吃下远远多于身体正常运作所需要的食物量。

专家建议:下午散步10分钟或做深呼吸以缓解疲劳。喝杯绿茶,吃1/4杯杏仁或1个小苹果。

5.运动之后:赫很多人在运动之后会感觉疲劳,却误将疲劳感混同饥饿感,然后去大吃一顿。其实,人们身体内控制食欲的“饥饿激素”分泌与运动本身并没有非常直接的联系。可以对比一下,同为高强度运动,炎热环境下长跑之后并不容易产生饥饿感,但是在冷水中游泳半个小时却可能饥肠辘辘。

专家建议:运动之后的疲劳只需要补充一些特定的营养即可,比如说鸡肉或其它瘦肉,其中的蛋白质能够

补充运动过后肌肉所大量消耗的能量,还可以选择糙米或其他全麦谷物。运动

过后正确的饮食选择,会让身体能量更快地得到恢复,并且能够更长时间地对抗饥饿感。

6.不良情绪:诸如无聊、恐惧、焦虑、压力或孤独等不良情绪会干扰和紊乱控制食欲的神经系统,最终导致食欲异常,出现假性饥饿感。所以很多人习惯性地在情绪不好时开始寻找可以吃的食物,以此作为缓解的方式。

专家建议:在情绪不好时去散步、写日记、听音乐、给朋友打电话、嚼薄荷口香糖、看书、去图书馆博物馆等,这些积极的事情可能就是帮助远离假性饥饿感诱惑的“安全场所”。

7.交际饮酒:社交应酬、工作交际,常常免不了饮酒,可是有些人发现,即便喝得不多,并没有吐掉任何食物,但喝酒之后很快就觉得自己被饥饿感召唤了。这也是一种假性饥饿感,因为酒中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除了部分通过呼吸等方式排出体外,其他的也会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尿道、出汗等排出体外。因此,当这些东西很快消化完了之后,人就感到非常的饥饿。

专家建议:在喝葡萄酒、啤酒或鸡尾酒之前先吃些东西,为避免第二天吃得过多。如果前一晚喝了大量的酒,一定要喝尽可能多的水,以补充身体大量消耗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