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儿孙之忧而忧,后儿孙之乐而乐

2013-01-01 00:00:00许圣义许昌浩刘晓燕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3年5期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给予孩子数不清的,甚至叫他们无法承受的爱,因为我们“望子成龙”。于是在“先儿孙之忧而忧,后儿孙之乐而乐”的爱心之下,出现了家庭中的“老少错位”仔细观察一下,你的家庭也是这样吗?或留意一下,亲朋邻里的家庭是不是这样子呢?

新闻报料:

爷奶父母代替孩子打扫卫生,大学新生热衷雇人打扫宿舍,家长请保姆料理孩子的生活。

据报道,近两年来,一些中小学生的爷爷奶奶或父母,会定时带着扫帚、抹布到学校替子孙“值日”,打扫卫生,生怕孩子吃一丁点儿苦,受一丁点儿累。

无独有偶,随着各大高校相继开学,不少新生面对首次独立生活显得力不从心,再加上烈日炎炎,寝室内无一例外的没有空调,个别大学生打起雇钟点工打扫宿舍的主意。网络和报刊盛传有一位女大学生的母亲痛哭失声:“大学寝室条件怎么这么差呀,连个独立洗澡间和卫生间也没有?教室和寝室连个空调也没有啊!”有的家长溺爱孩子,甚至到帮孩子找好了保姆。对于阿姨每小时30元钱的费用,大多数学生并不放在眼里,更不放在心上,反正父母是免费“提款机”。

地位错位

由“主人”变“仆人”

其实,上述这些现象,人们似乎早已见怪不怪了。目前令人关注的主要是父母长辈与子女晚辈在家庭中的地位错位。

今年清明节的早上4时许,年过六旬的王大妈便急急忙忙地呼喊老伴儿起床,开始了老两口忙碌的一天,发面、调馅……一切准备停当,在县城西关农行大厦路口临街的屋檐下支好摊位,已是早上6点多钟,接着便是卖包子、卖小菜、卖豆浆、稀饭什么的……因为清明节人们踏青扫墓,陆陆续续来吃饭的客人比平时多得多,老两口一直忙到上午11点半才收摊。又急急忙忙地回家做午饭,而此时她那因夜晚打了通宵麻将牌的独生儿子和儿媳妇方才满脸惺忪地刚刚起床洗漱呢……日复一日的劳累,使王大妈显得尤为沧桑,老伴儿更是弯腰驼背、老态龙钟。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老两口却仍在为生计奔波。他们的一切苦恼,皆因儿子儿媳下岗后,不愿意再去工作,整日赋nT4nnhIZkDBptyNMN2kQvzpK4wBYmFXQ4NFUgzKT9Zw=闲在家。

毋庸置疑,现在许多家庭的“政权”已经“崩溃”,或者正在“摇摇欲坠”,独生子女成了家庭中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他们常常颐指气使地叫长辈干这干那,家长们非但不生气,反而乐不可支,乐此不疲,甚至夸奖孩子聪明有魄力,是当官掌权的料。大人们的“政策”越来越宽,儿孙们的“权力”越来越大,难怪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支民谣:“父亲是佣人,母亲是仆人,儿子是主人,媳妇是客人,孙子孙女是先人。”

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在下降,他们刚刚从职业“战场”上凯旋——退休,征尘未洗,又奔赴家庭事务这一“战场”,身份转成了保育员、采购员、炊事员、卫生员甚至是保姆和佣人……尊老爱幼这一优良传统被部分青年人摒弃,嬗变成只爱幼不尊老了。“心尖都是向下的”。这句话由老人口里说出,透着深深的无奈。

消费倒挂:

父母艰苦朴紊,子孙穷奢侈

我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年轻人在消费上远远走在老人的前面,年轻人是“超前消费”的先锋,老年人是保守消费的“楷模”。不肖子孙的奢侈糜费,使不少中老年人瞠目结舌,长辈们忧心忡忡,这种大手大脚的习惯对年轻人的今天和将来都未必是好事。

时下在中学生中最流行的是“生日热”,蛋糕、贺卡、礼物、点歌、生日派对、宴请,这些均成了中学生欢度好时光的方式。谈到吃,当代大中学生都表现得十分内行,不少人已俨然成了美食家,小学生也都成了品评零食的专家。现在哪个学校门口没有专做学生生意的餐馆和食品商店?店老板私下说,学生的生意最好做,他们出手大方,从不还价,有的派头还大得很;在穿着上,不少大中学生都热衷于追赶潮流,时髦的女学生似乎成了商家的义务“模特”;玩,也是当代青少年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从变形金刚到电子游戏机,再到电脑网络游戏,加上桌球、录像、音响、卡拉OK、旅游,消费的浪潮真是一浪高过一浪。现在是老年人戒烟戒酒,年轻人抽烟喝酒,穿要名牌,吃必佳肴,行要打的,还哭闹着买私家车兜风。令人惊谔,让人心酸……大多数老人不得不用紧缩下来的钱去“装备”、补贴儿孙们。

面对花钱如流水的一代新贵,不少人表示忧虑。这些甜水中泡大的、不能吃苦耐劳的年轻人,能挑起社会、历史赋予他们的重担吗?

文化差异:

“父母如同古董,子灰肤浅怪诞”

如果将老年人与青年人分开编组,进行一次“现代流行”文化知识抢答竞赛,胜者必定是年轻人。家中的音响、DVD、电脑,老人不会摆弄,五六岁的孙子却在行。现代年轻人满口新名词,什么派对、贴土、粉丝、PK,从影星、歌星到球星谈个没完,却不知文天祥、李时珍为何人。老年人看青年人荒诞不经,青年人看老年人如同古董。老人看孩子肤浅怪诞,孩子看老人落伍守旧,家庭中老少虽同住一套房、同吃一锅饭,却缺乏思想交流,彼此不了解不理解,一旦认识上的差异扩大到行为上的变异,就矛盾突出,冲突加剧,小则争吵,大则家变。

家庭教育老少愁煞

父母望子威龙,子女难负重托

在一次调查中,当问到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时,90%的家长回答是“孩子学习好”;你最担心的是什么?92%的家长回答是“孩子学习不好”。真难为这些做父母的,苦苦忧忧,欢喜悲戚全都系在子女的学习上了。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考分都知道得很清楚,但对孩子的个性、特长、心理素质等,却不甚了解。一位中学生说:晚上在家学习,爸妈轻轻走路,不让妹妹看电视,这种特殊关怀、坟墓般的安静气氛,使我内心不知压了多少焦虑,一上考场,手就不由自主地哆嗦,别让爸妈失望啊!

心理学家一再呼吁,过高的期望值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若再加上教育方法不当,将可能引发心理障碍、精神疾病,最常见的是孩子变得抑郁、自卑、乖戾、急躁,甚至自暴自弃。

据一项调查显示,64%的中学生不会做任何饭菜,52%的中学生不会用洗衣机,47%的中学生在家中基本上不做家务事。这种在父母怀抱里长大的孩子,养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缺乏健康的独立人格和健全的独立生活能力。如果说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降低还只是令人悲哀的话,那么,孩子走上社会经不起磕碰、受不了挫折、难以自立,就更是一种危险。

长辈们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然而这些自以为是的“爱”,多得让孩子难以承受了。这怨不得孩子,只怨我们自己。做父母的都希望给孩子留下点什么。留下点什么呢?钱留得太多,可能会害了孩子,疼爱和庇护也不会永驻,我们迟早离孩子而去;唯有教会孩子怎样做人,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健康独立意识和自强自立人格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爱,才能使孩子们度过自己辉煌的人生。

语言代沟:

子女标靳立异、父母郁闷惊诧

写的是“火星文”,听的是“周杰伦”,说的是“黑话”,理的是“彩虹”发,穿的是奇异装……这是当今都市里掩遮不住的另类风景,他们是生活在当今都市的一个特殊群体,只是不知道你的孩子在不在其中?

尽管一些青少年崇尚“美女”和“怪兽”,但大多数市民对“美女”和“怪兽”大都唯恐躲之不及。前天,笔者的邻居家里就闹得天翻地覆,不可开交,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邻居老张是位小科长级别的公务员,他的漂亮女儿那天突然领回来一个染着满头白发、穿着练功服、戴着耳坠的小靓仔,说是她相处半年的男朋友,并请求爸妈认下这个“乘龙快婿”。老爸老妈气得七窍生烟,大发雷霆,把那个“怪兽”拎来的烟酒一古脑儿扔出了房门……宝贝女儿也不示弱,又哭又叫,见爸妈始终不松口,便一抹眼泪,大声宣布:我和阿华早已“生米煮成熟饭”,你们认也得认,不认也得认!说罢头也不回地挽着“白发少年”扬长而去……

许女士是县城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她告诉笔者:“在我手下干活的有七八个‘80后’的女孩子,张扬、自我。”许女士说,首先这些女孩子的衣服很多,而且穿着大胆。夏天的时候,在办公室也只穿吊带衫、吊带裙、凉拖。其次,感觉她们比较自我。像我们这代人,当年参加工作,上司给布置任务或者接受批评的时候,即便心里不以为然,也都会服从或者默不作声,但她们只要觉得不合理,肯定会马上反驳或者为自己辩解,做一件好事,又太喜欢“宣传”。刚来的新人,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早来晚走,脏活、累活抢着干。过去往往是老板炒员工的鱿鱼,现在这些原本在家就养尊处优的“靓仔”、“美眉”们,稍不如意,老板或主管稍加批评就会撂挑子,毫不示弱、毫无忌讳地炒老板的鱿鱼,甚至不辞而别。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养家糊口,工作对他们而言似乎只是一种娱乐或休闲方式,或说起来有份工作,有个面子而已,其实他们家里一点儿也不指望他们出来挣钱。

对策建议:

沟通无阳,勇于纠错,重构家庭关系

在一些大学,不少教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是我们太无奈,实在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数字时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今世界纷繁变化,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新型思维标新立异,别说我们中老年人有些困惑,即使年轻人其实也是非常困惑的。“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外边的世界很无奈”,经济多元化,世界多元化,思想多元化,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多元化了。“代沟”深得象科多拉多大峡谷。但是,“80后”、“90后”性格的张扬,其实就是人本性的扩张,在主张“以人为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当今时代,所谓“另类”、“酷毙”、“帅呆”等等,都只不过是一些不同寻常的生活方式而已,因为当代的年轻人都不愿意重蹈前辈人艰苦奋斗、老实本份、勤俭节约、吃亏奉献的生活覆辙了。而这种生活态度,原本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心理学角度看,拥有张扬而明显的独立个性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度”。独生子女往往在家里唯我独尊,可是社会是个大家庭,人生道路漫长曲折。这类年轻人如果太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张扬而缺少与他人的合作,只能说明他们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在社会人际关系中将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他们为人处世时时常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因而可能遭受旁人的非议,并容易受到孤立,这对他们的心理成长来说是大大不利的。

专家指出,家庭要教育子女尊敬父母,关心体贴父母,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增进代际感情;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一代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让道德标准和法律规范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养老的良好风气。父母长辈对于当代家庭老少错位现象理当予以及时纠正,尤其是对于“啃老族”勇于说“不”,以培养和斧正孩子们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和自立自强的能力。

尽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尤其是健全并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与保障体系。随着中国人口流动的进一步增强,以及计生人口政策负面影响显现,特别是“4+2家庭”模式(独生子女夫妻要养活双方4个父母甚至还有爷爷奶奶)增多,家庭养老举步维艰,因此,今后中国理当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减轻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程度。国家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利在国民功在国家,尤其是农民养老保障全覆盖是十亿农民的福音,是中国社会团结进步的“和谐剂”和“稳压器”,广大民众热切盼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编辑: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