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市政道路工程对城市经济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因此,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技术和质量水平,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高效、通畅、便捷、舒适、安全使用势在必行。本文就目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 施工质量 问题 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159-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为了适应交通要求的日益增长和人们经济文化层次的不断提升,政府开始建设大量的市政道路工程。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城市基础建设平稳、快速发展的保障。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市政道路工程的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和人身财产的安全,影响到政府在社会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影响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管理,提高市政道路建设的工程质量水平已经成为城市道路施工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便促进和推动我国市政道路建设高速、经济、安全、环保、可持续的发展。
1 市政道路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
1.1 设计问题
目前,我国的市政道路建设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有很多是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规划设计人员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时,由于有些设计人员缺乏充足、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没有丰富的市政道路的设计实践经验,致使在进行设计时,不能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道路工程施工设计,造成了社会经济的损失。
1.2 路面问题
在市政道路的施工建设中,常常会出现路面的起砂、开裂、蜂窝麻面等现象,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水泥、石、砂等由于加水量不准、计量错误、拌和不均、搅拌时间短等问题,造成的混凝土的离析。(2)水泥配比不合格。由于混凝土在配置搅拌时的水灰比例不合格,造成混凝土表面强度的降低,使得道路在投入使用后容易出现磨损、起砂。(3)混凝土的浇筑流程不规范。没有严格的按照混凝土的浇筑流程进行操作,在振捣过程中出现过振或者漏振的现象,下料的高度不合理,造成混凝土中存有气泡等。(4)压光收抹的控制时间不足,养护管理的措施不当,造成道路路面的开裂、脱皮等。(5)施工中施工缝的预留不当引起的道路混凝土表层出现裂缝。
1.3 回填土问题
道路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是整个道路能够顺利通车使用的基本保障和条件,由于在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很到不同类型、功能的管线,因此必须密实沟槽的回填土,以确保路基的稳定。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有些施工单位在进行土方回填时,其回填的厚度、土质、碾压、密实度等方面达不到设计施工的标准,造成道路路面结构和路基产生沉陷,低下管道的上部出现破裂,从而威胁到整个道路的稳定。
1.4 质量监督的力度不足
由于市政道路的建设单位多为政府主管部门,监督站受其管辖,因此,在进行相关行政处监督罚时,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往往是处罚少迁就多,或者根本不处罚。监督站没有权威性,各责任方的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使市政道路工程的行政监督处罚工作成为一纸空文。
2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项措施来加强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提高施工质量的水平。
(1)建立健全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管理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制。制定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对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签订、材料准备、项目人员确定、工程实施、工程竣工验收、交付等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跟踪管理。建立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责任制,市政监督部门要派专员对各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各环节的质量进行监督,将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工作进行拆分,把施工质量的管理责任追究到个人。
(2)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道路施工的原材料主要是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骨料、水泥、掺合物等。一般情况下,要选用洁净天然水或自来水进行混凝土的搅拌,以保证其正常的硬化与黏结。要跟据经济、优质、就地取材的要求,选择含有害杂质少的、颗粒形状和级配良好的,与水泥不发生反应的天然骨料或人工骨料。在水泥购进后,施工单位要对水泥的安定性、凝结时间和强度等级进行检测,查看它的出厂检验单。掺和料的不同可以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强度与硬化等性能。在购买掺和物后,应按不同的等级、种类在专门的仓罐进行分类储存,避免受潮或污染。
(3)加强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要依据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的相关配合比例准确的进行混凝土的配置,确保骨料与水泥充分均匀的混合,避免麻面、蜂窝等现象的出现。同时加大对混凝土灌筑创新技术的研究和运用,控制好灌筑用水、用电等环节的管理,做好材料细节等辅助施工的研究,不断完善混凝土的灌筑技术,强化有效解决突发事件的灌筑技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抗裂防渗等性能质量。控制好道路施工混凝土的灌筑流程,控制好浇灌的质量和时间,加强二次振捣的作用和效果,以确保道路工程的顺利施工。
(4)加强道路的养护管理。道路养护主要指的是混凝土路面的养护,通过控制其温度、湿度等条件,保证路面硬化后的强度和易性,避免产生裂缝。在夏季时,要做好路面表层的降温工作,对路面进行降温敷设,通过洒水等措施降低温度,减小温差,防止表层的开裂。在冬季,要通过覆盖塑料膜、保温布等措施加强路面的保温工作,防止寒潮的侵袭。
(5)加大质量监督力度,建立质量监督体系。政府要加大对道路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监督力度,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程的监督和控制,建立健全相关的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使部门执法和质量检测时都能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事,充分发挥它的导向监督作用。
3 结语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水平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经济发展速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针对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加强监督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科学的、有序的进行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从而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军委,吴红彬.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
[2] 李生.浅谈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的措施[J].广西城镇建设,2008(7).
[3] 朱先林.论市政桥梁与道路施工质量问题探讨[J].科技风,2010(15).
[4] 万绍联.浅谈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