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后遗症的康复护理

2013-01-01 00:00:00徐中娟
科技资讯 2013年1期

摘 要:目的 探讨脑梗塞后遗症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 对36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 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塞 后遗症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237-02

脑梗塞是因脑部血管组织出现循环障碍而引发的一种疾病,脑梗塞发病急,病情相对较重,常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症状为单侧上、下肢体;上半身;下半身或全身均无力、麻痹现象,多发病于中、老年患者,致残率极高,临床医疗表明,脑梗塞患者治疗和恢复时间较长。在我国,脑梗塞病人发病率较高,而且经常留有程度不同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误咽,近年来康复医疗对偏瘫患者的功能治疗愈来愈明确,其功能障碍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亦与康复护理极为密切,住院期间由医护人员指导进行护理和功能锻炼,出院后康复工作多由家人担任,如何能很好的进行康复锻炼,对患者的康复的程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1 资料

本科2010年月1月至2012年月10月,共收治脑梗塞患者56例,女30例,年龄54~82岁;男26例,年龄56~84岁。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人院时有意识障碍者20例,肢体瘫痪者27例,失语或言语不清22例。平均住院10~23天,全部好转出院。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多有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几种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有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康复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取决于患者对训练的合作态度。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很有必要,应当让患者知道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各种功能障碍可得到最大的改善,大部分患者生活能自理。耐心照顾、体贴患者,给予温暖和关心,做患者坚强的心理后盾。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每个康复阶段善于做自我总结,并制订新的康复计划,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争取获得最大限度的康复。家人应比平时更多的关心爱护患者,不要让患者产生一种被嫌弃的感觉。

2.2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梗塞引起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易造成营养不良和误咽、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影响患者的康复[1]。

(1)选择合适的进食体位。可取半卧位,即让患者躯干上抬30。仰卧位,头部前屈,亦可取坐位进食,这样易引起吞咽反射,减少呛咳误咽的发生。进食时环境安静,注意力集中,避免干扰因素。

(2)选择合适的饮食种类。轻中度吞咽障碍的,指导患者及家属选择密度均匀,有适当粘性而不易松散、易变形、不易在黏膜上残留的半流质食物。应注意每口进食量不宜过多,以1/2或1汤匙为宜,速度不宜过快,要给患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咀嚼和吞咽,每次进食后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以便食物全部咽下。由于反射迟缓,进食流质易引起呛咳,普食类难以咀嚼吞咽。对每次的进食给予表扬和鼓励。

(3)鼻饲是目前常用的重度吞咽困难患者的进食方式,此种方式由于进食模式和舒适度的改变,患者失去了正常的味觉,进食的积极性容易受影响。由于对食道刺激明显,易出现胃反流现象,且容易发生误吸,长期应用的话则会导致吞咽肌群萎缩[2]。所以,应该鼓励患者自行进食,或者两者相结合,以防止废用性功能减退。带管出院的患者,教会家属做好导管的护理,定期到医院复诊随访,接受指导。

(4)吞咽功能的锻炼。指导患者伸舌做上下左右的伸缩训练,从发音和语言器官考虑皆和咽下有关,可用言语进行康复训练。如属患者发音,吹蜡烛、吹哨等动作。训练一般安排在患者休息后进行,以不感到劳累为宜,锻炼活动每天坚持,不要间断。也可通过被动锻炼的方式对咽部进行冷刺激,使用冰冻棉签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3]。

2.3 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梗塞是常见疾病,致残率高。随着急救医学和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许多原来无法挽救的患者得以生存,但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病后3~6个月是康复的最佳时期,半年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很大[4]。所以肢体的康复锻炼需早期进行,并遵循“由小到大、先轻后重、由近及远、先下后上、循序渐进”的原则,并配合药物和物理疗法辅助治疗[5]。

(1)脑梗塞初期,应尽早进行肢体按摩活动,包括屈曲、伸展及抬举等活动。活动幅度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训练时间和次数要视病人具体状况而定。如果患者身体不适或精神不好时应暂缓。

(2)鼓励患者主动运动,尝试做抓握抬等动作,鼓励患者进行力能所及的事情如穿衣、吃饭、洗脸等,不能使用筷子的患者可选用调羹进食。从患者的需要出发,以个性为主,为患者安排适合的环境和活动方式。自己不能完成者需有家属照顾提供补偿性护理。

(3)做好安全护理。在家庭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患者因行动不便跌倒、摔伤等意外发生。对于能部分自理的患者,准备轮椅、拐杖等以辅助活动,患者日常情况应在家人的视力范围之内,防止意外情况出现。

(4)在康复过程中,应遵医嘱坚持药物后续治疗,改善神经功能。配合物理疗法,如针灸、按摩将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2.4 语言沟通障碍的康复护理

轻病患者病后2周是语言恢复的最佳时期,1年后语言功能的自然改善已近消失[6]。所以2周后应对患者进行康复方面的训练。鼓励患者做伸舌、鼓腮动作,并发不同的啊、伊音,并做不同的吹、吸动作以锻炼唇肌。在和患者的沟通过程中,照顾对象相对固定,相互之间了解后相处比较默契,容易明白双方表达的意愿。对于言语模糊的患者,应鼓励患者语言交流,并配合手势、纸笔,有书写能力的患者可准备写字板,必要时文字交流。完全失去语言能力的患者,将常用的事项写于卡片上,有需求时,拿出不同的卡片让患者看,并通过表情来选择和决定患者的需要,及时满足其需求。

2.5 家属的康复培训和指导

出院后,患者的康复过程都要由家属和患者配合完成,出院时应给予家属书面和口头的知识指导,并制订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在家庭康复过程中,如有意外或疑惑的地方应及时去医院和医生沟通解决,遵守医嘱定期复查。有基础疾病的应坚持治疗。

2.6 总结

脑梗塞是中老年高发疾病,尤其在城市边缘地区,疾病的保健意识比较淡薄,发病后医疗条件不如城市优厚,恢复期多在家里或地区医院进行,所以,患者后的康复指导需等加强和提高。患病后不只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还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活状况,随着大众的健康意识增强,和国家对社区医院发展的重视和提高,将为类似慢性疾病的恢复带来良好的前景。

文献参考

[1]于瑾.脑梗塞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9):727-728.

[2]韩雪.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护理进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198-199.

[3]张群,张蕊,李家宁.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J].临床医学,2001,30(29):71.

[4] 陈莎莎.浅谈脑梗塞病人的护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20.

[5] 全孝花.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J].健康必读杂志,2011(11):191-192.

[6] 王自红,黄虹.中风患者语言障碍康复护理的进展[J].医药前沿,2012,2(1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