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对策

2013-01-01 00:00:00杨川川
科技资讯 2013年1期

摘 要: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的体质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良好的生活条件导致大学生养成了不良生活习惯,大学生的整体体质在不断下降,这虽已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并制定了相关政策用以改善,但效果却不甚明显。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入手,对其重点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善对策,为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体质健康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229-01

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不仅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存在问题,欧美国家、日本等国也屡见关于大学生体质下降的报道,只不过我国的问题较为突出。体质健康是大学生就业之后的工作、生活的强有力保证,这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人才结构。

1 当代大学生体质现状

(1)身形方面。身形是大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一个显著指标,由长度、围度和重量等来表现。统观当代大学生,身形已经呈现出两极化趋势,胖的太胖,瘦的太瘦,肥胖者逐渐增多。

(2)体能方面。当代大学生体能部分指标呈下降趋势,如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力量等,其中尤以耐力的下降最为明显。

(3)肺活量方面。肺活量是衡量人体质健康及持续工作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是评价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指标。但从1995年起,十余年来,当代大学生的肺活量却在持续下降。

(4)视力方面。我国学生的近视发病率已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人数居世界之首。其中,大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高达80%以上。

2 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影响因素

造成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升学压力的增加、社会竞争的增强等都会导致大学生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体质下降。

2.1 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大学生的生活状况也已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少大学生养成了不良的生活方式,影响了自身的体质健康,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2.1.1 营养过剩营和养不良

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人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摄入量过多,大学生也不例外,过量摄入这些物质导致大学生出现肥胖、消化不良、精神萎靡不振、动脉硬化等不良健康状况。同时,现代社会追求“以瘦为美”,这种时尚观念将大学生带入了盲目减肥的误区,绝大部分大学生尤其是女生都在刻意节食减肥,还有的服用减肥药物,这导致他们营养不良,重者出现贫血、低血糖等情况,甚至有人患上厌食症,饿晕者也是有的。

2.1.2 运动过量和运动缺乏

近年来,健身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也导致一些大学生的运动观产生了偏差,觉得运动量越大越好,过分追求“肌肉男”体格,所以刻意加大锻炼的强度,损害了身体。而与此相反,一些大学生根本就忽视了运动,由于电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的生活技能和体力劳动都在不断缩减,如洗衣机帮大学生洗衣服,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做大学生的代步工具,电脑替大学生思考等,身体机能也随之下降,尤其是长期对着电脑,让大学生视力严重下降。

2.1.3 作息时间不规律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人的作息时间都不规律,通宵玩耍、彻夜不休的不乏其人,晚睡晚起的更是普遍,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呵欠连天、昏昏欲睡的学生。这种作息导致大学生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头昏眼花、四肢乏力等,拖垮了大学生的体质。

2.2 高压

科学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已经是一只脚踏入了社会,面对着社会上越发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与日俱增,不少大学生都会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也不乏自暴自弃者。

3 提升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至关重要,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1)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需要营造良好地锻炼氛围,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起来,通过媒体大力宣传科学的健康观,向大学生普及正确的健康观和正确的营养健康知识,营造一种全社会关心体育的氛围,提高大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识。

(2)改善大学生的饮食规律。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可能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所以,大学生要注意膳食的均衡,合理搭配食物,保证每天身体所需的营养素,一定要避免暴饮暴食、节食绝食和挑食的饮食习惯。

(3)选择合适的健身方式。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强健身体,为了现在能好好学习,日后能好好工作,服务祖国,所以大学生要选择与健身目的相符合的健身方式。在选择锻炼项目时,大学生要以此为标准,根据自身的性别、年龄和环境来确定锻炼项目,适当锻炼,避免过犹不及,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的均衡发展。尤其要注意培养科学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避免晚睡,杜绝通宵不眠。

(4)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可分为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包括焦虑、忧郁、沮丧、悲痛等,积极情绪包括高兴、愉悦、热情、自信等。消极情绪只能让人紧张,相反,积极的情绪却能够缓解紧张的神经,使体内的血清素、免疫球蛋白的生物活性水平提高,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改善身体机能的新陈代谢和神经调节功能,从而缓解身心疲劳。所以,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身体器官和各系统的协调、健康。

总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我们应该时刻了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把握其发展趋势,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兰健,王丽娜.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健康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8):7-8.

[2]卢志勇,袁小武.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初探[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28(2):134-136.

[3]王宾.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1,1(1):11,18.

[4]武玉元.现代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1):22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