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学生管理作为高等教育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变化,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在现阶段,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办学主体呈现多元化,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使高校的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高校学生管理要充分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本文从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管理这一问题出发,分析了当今大学生的群体特点,指出在现阶段进行大学生管理手段、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并分析当前高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 大学生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203-01
随着扩招规模的增大,高校在校生数量的急剧增加,现阶段学生都比较有“个性”,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管理者也切身感受到了现在管理学生工作的难度,特别是学生心理方面的引导工作,疏导是心理工作的核心、不论什么什么样的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学习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此时如果管理者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其心理进行疏导,一味的压制、命令,不能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那么就很容易出现问题甚至酿成恶果,加之一些学生的心理素质偏弱,这将给管理者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若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把心中的压抑排解疏导出去,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学生管理的难度。
1 高校管理制度的释义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是调节和控制大学生学习、生活及其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准则和规范的总称,[1]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2 新形势下大学生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不健全
心理疏导机构的工作性质还不够明确,工作任务表面应付。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导致很多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心理疏导机构的工作性质也比较模糊。负责咨询的人员分工不明确,这就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再者,高校领导对其不能给予很好的重视,没有聘用专门的心理咨询专家,大都是学校的心理学老师兼任,大多数高校所开设心理咨询办公室大都是摆设。这就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埋下了隐患,希望能引起高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减少和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
2.2 高校思想认识上的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在高校中没有被正确的认识,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认识上存在盲点,还有为数不少的管理者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其实这两者是一个级别意义上的概念。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真正弄明白学生的一切活动中都应该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这种只重视学生当下问题的矫正,而没有做长期的跟踪和辅导,问题解决的不够彻底,以至于使部分学生再次出现心理问题。
2.3 重利思想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现阶段,学生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加上网络的渲染,踏踏实实在教室上课的好学生已经很少存在,和以前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更愿意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校外兼职工作,和实践活动上,学生之间的攀比不是谁比谁学习好,而是谁比谁赚钱多,这个问题要在现阶段的学生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进而采取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引导。
3 当今大学生的群体特点
一是:大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泛,同时这部分学生开始关心社会,并且与其进行自主交流,这就使得高校学生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事情会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看法,并且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为,久而久之,高校学生形成了一种平等公平的社会意识,同时学生之间、学生和外界之间的交往方式、手段有所增加,学校内部的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减少。二是:高校学生在选择和竞争意识上不断增强,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自身的评价体系,如果我们不深入学生中去发现这些问题,那么我们的管理方法就会和管理对象之间脱节,会使得很多学生有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效果。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这些特点并且予以高度重视。
4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
4.1 保障大学生的权益
在进行高校管理工作的时候要保护学生的各项权益。通过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两方面的努力,制定出一套与时俱进、自觉维护学生权益和管理并重的管理方案,并且尽快的付诸于付诸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尽最大可能能争取到学生们的信任,让他们感觉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4.2 要善于给学生减压,完善自身管理
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各种矛盾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显现出来,高校的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性群体,他们是将来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而高校学生又一直都处社会矛盾的交织中心上。由此可知,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比如:专业怎样选择、将来能否顺利就业等问题,这些都对学生的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经常有报道说某某学校学生跳楼,某某学校学生几天几夜泡网吧等等。我们究竟如何才能够提升高校学生心理素质呢?高校必须把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作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重点,在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时候,要一定要及时的给与帮助,并在后期跟踪观察,这样才能够帮助高校学生走出自身心理的阴影,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对管理人员开设专业的心理学培训课程,以便于让管理者更快、更准确的把我学生的心理,顺利的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从而科学有效的为学生服务。
5 结语
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对于高校大学生的管理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再加上其自身的素质、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先前的高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当今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这就要求学校主管部门必须在方法和制度双方面进行改变,以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同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借助网络的优势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度。
参考文献
[1]巢桂芳,张永林.高校网络舆情下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时代教育,2012(3).
[2]宋增伟.制度公正与人的全面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0.
[3]李雅君.关于当前高校大学生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
[4]苏翔飞.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问题及对策[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5]刘岩.基于“以生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
[6]刘文武,漆礼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讨[J].华章,2011(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