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研建设 推动高职院校发展

2013-01-01 00:00:00贺敬宏
科技资讯 2013年1期

摘 要:以调研为基础,从思想观念、工作机构、激励机制、设备设施、平台等五个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科研建设现状;针对高职院校科研建设现状,从思想观念、工作机构、激励机制、投入、平台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科研建设思路;结合实际探讨了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建设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研 建设 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187-02

科研建设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内涵建设,对推动高职院校科研事业发展作用巨大。近年来,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互动、参加学术会议等就高职院校科研建设进行了调研,并与相关高职院校、学术团体、学者专家等共同探讨高职院校科研建设问题,了解高职院校科研建设研究动态、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情况,基本掌握了高职院校科研建设现状,初步形成了高职院校科研建设思路,对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建设也有了初步的设想和实践。

1 高职院校科研建设现状调研分析

1.1 科研思想观念建设

调研、走访过的30余所高职院校,从管理者到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科研思想观念,但不同的学校认识程度不同。

调研结果表明:新设置的高职院校不如老牌的高职院校科研意识强;地市级高职院校没有省部级和行业高职院校科研意识强;由中专学校改制建设的高职院校不如相关普通本科院校举办的高职院校科研意识强;国家级、省级示范建设高职院校的科研意识比一般高职院校强;高职院校整体不如普通本科院校的科研意识强。高职院校整体对科研的认识高度不够,不如象对教学那样认识明确,这在各个院校的科研建设中表现的非常明显,与教学建设相比差距较大。

由于思想上重视不够,反映在实际工作中的科研机构不健全、岗位设置不规范、人员配置不足、设备设施配套不到位、规章制度不健全和落实不到位、激励机制建设无规划、院校以应付检查评估为目的、教师以应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为目标,出现了专业技术职务越高越不搞科研、教授甚至不搞科研现象,没有把科研看作是立校之本、生存之本。

当然,造成思想上对科研不够重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乏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政策引导方面的原因。

1.2 科研工作机构建设

调研结果表明,各个高职院校都建立了科研工作机构,但大多数院校的科研工作机构都还不够健全,尤其是新建院校、地市院校差距较大,国家级、省级示范建设院校较好。科研工作机构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第一,机构设置不规范。一般院校只设立了科研处或科技处,处内没有设置相关的科室,其他各个部门没有配套设置专门科研机构,个别院校只是在教务处设置了一个科研科;第二,岗位人员配备不足。一般高职院校的科研处只设处长1名,配备1~3名科员,没有相关的科室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其他各个部门没有配套(或没有明确)科研主管领导和科研干事岗位人员。由于科研工作机构不够健全,人员配置少,加之事务繁多(一般高职院校的科研处要做以下三类工作,即:科研管理、教研管理、学报编辑出版),造成科研处暨科研管理人员疲于应付一般的事务性工作,岗位人员难以明确分工和明确职责,无法静心研究管理和做管理,也不能按类分项管理,使得科研管理工作不够深入、细致,科研管理工作难以实现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

1.3 科研激励机制建设

调研结果表明,各个高职院校都建立了相应的科研激励机制,但大多数院校的科研激励机制都不够完善,在这方面新建院校与国家级、省级示范建设院校等老牌高职院校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实际情况是:第一,各个高职院校都制订、颁布、实施了科研和科研激励的相关制度、办法,如:《科研工作管理办法》《科研管理工作程序》《科研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科技成果奖评审奖励办法》《学术论文与科技著作奖励办法》等,但不同院校的科研和科研激励制度、办法的内涵有较大的区别,要求不一样,激励的强度不相同,相差甚远;第二,科研和科研激励机制建设规划性不强,目标不明确,与院校发展实际结合不紧密,很难形成科学的长效机制。如:没有宣传、动员、提倡等阶段而直接将科研要求纳入年度或聘期目标任务,相关科研管理办法、奖励办法等不能根据院校发展实际进行修订完善,科研要求或激励目标过高(或过低)让人难以达到(或轻易达到)而起不到激励作用,科研和科研激励目标与院校定位、院校发展目标不一致;第三,科研激励机制的形式、方法等较为单调;第四,评价机制不够健全,重形式轻内涵、重数量轻质量、重拥有成果轻成果转化应用等现象比较普遍。

1.4 设备设施建设

调研结果表明,高职院校的科研设备设施建设落后于教学设备设施建设,个别院校基本的科研办公设备都难以很好地保障,严重影响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科研事业发展极为不利。

1.5 科研平台建设

调研结果表明,各个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实施了科研平台建设,但由于理解和历史积淀的差异,其建设内涵和形式有较大的区别。

2 高职院校科研建设思路探讨

针对高职院校科研建设现状,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和综合办学实力,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科研建设。

2.1 加强科研思想观念建设

思想决定结果,思想决定成败。强化科研思想观念、树立科研立校思想是科研建设的关键所在。首先,院校领导的思想理念是问题的核心。领导应充分认识科研建设对院校发展的重要性,把科研建设作为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学院发展规划,融入学院机制体制建设中,确立科研建设的地位,保障科研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科研工作者应强化科研建设意识,积极投入到科研建设中,并通过科研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提高工作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目标。

2.2 加强科研工作机构建设

科研工作机构是科研和科研建设的基础。建立健全科研工作机构,加强对科研和科研建设工作的领导与规范化管理是增强科研实力、提高科研水平的关键。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机构建设,结合院校发展实际,合理设置科研工作机构、岗位,足额配置科研工作人员。不仅要设置科研处以及处内相关科室,而且要配套设置各个部门的科研主管岗位和干事岗位,同时,要成立学术委员会,有条件的院校还要建立独立的高职教育研究所、学报编辑部、专业技术研究所等,加强对科研和科研建设的管理与指导,为发展院校科研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2.3 加强科研激励机制建设

系统、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对科研工作实施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科学的激励目标、内容、方法等是建立长效科研激励机制的根本保证。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以科研规章制度建设为基础的科研长效激励机制建设。制订合理的、与院校发展实际相符的科研事业目标,加强科研激励的目标规划性,与时俱进,与院校的发展时期同步,从数量目标到质量目标,从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渐提高要求,贯彻以质量内涵激励为主的激励方针;从引导、督导走向督促,从鼓励参与到与评优、晋职、晋级挂钩,促进个人事业发展;丰富科研激励的内涵、方法、手段,数量激励、质量激励、数量与质量激励相结合,非考核激励、考核激励、非考核激励与考核激励相结合;加强激励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效性,按需激励,树立有需、有用、有效才能持续发展思想。科研激励机制建设要循序渐进,从非考核激励走向考核激励,培育校园科研文化,最终走向以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的文化激励,努力使科研成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和生活习惯。

2.4 加强科研投入

加强科研的人力、财力、精力投入,特别是保证科研基本物质硬件条件,促进软件条件建设。

2.5 全方位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科研平台建设应该包含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要充分重视科研环境建设,努力促进校园科研文化的形成,促进科研事业持续发展。因此,要全方位实施科研平台建设,将思想观念、工作机构、规章制度、科研发展规划、科研工作目标、激励机制、工作资料、学术活动机制、科研氛围、科研团队、经费投入机制、设备设施、工作条件、成果总结与交流渠道、成果输出与推广机制等纳入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建设。

3 高职院校科研激励机制建设观点

高职院校在实施科研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结合院校发展实际进行科研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科研激励机制建设是科研软件环境建设的核心之一。

第一,科研激励应循序渐进、逐步发展,从提倡、鼓励等非考核激励开始,逐步实施考核激励,积极培育、发展科研文化和校园文化,最终摒弃考核激励,实现以精神为第一要义的文化激励,使科研成为教职工的精神需要、自觉行为、生活习惯,以利真正达到激励的目的。

第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尤其是由中专学校升格建设的高职院校,要想提高科研能力水平,只有鼓励引导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督导、督促,要给教职工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形成内在动力,督导、督促激励的效果会更好。

第三,科研激励机制建设应结合院校和社会发展实际,融入到院校体制机制建设中,并依托院校发展而发展,科研激励机制建设应和科研设备、设施硬件建设相结合,互相促进。

第四,科研激励机制建设应兼顾必需、可行、且留有发展空间。科研评价考核要充分重视对科研质量内涵的考评。制订科研工作绩效考核方案,必须突出高职特色,有效促进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产业化发展,有效提高院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有效服务于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

4 结语

高职院校实施科研建设是必须的,但只有硬件建设是不够的,还必须扎扎实实进行科研激励机制等软件建设。在科研激励机制建设中,只有鼓励、提倡、引导是不够的,督导、督促激励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EB/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0072200014&cata_id=N003.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G].教职成[2011]12号文.

[3]贺敬宏.高职院校科研激励制度建设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