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与日俱增。而农家书屋工程正是为推动农村文化发展,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惠民举措。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农家书屋建设任务,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农村文化 文化生活 农家书屋
中图分类号:G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c)-0256-01
1 我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现状
1.1 农家书屋的工程建设方面
自2008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今年来,在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怀和引导下,迅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为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农家书屋工程能够有效提高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改变农民生产经营模式,为农村的业余生活提供新亮点。截至到目前为止,我市共建成达标农家书屋389家。从2008年开始,省财政就把农家书屋建设资金列入预算,专门安排资金支持书屋工程建设,我市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1.2 农家书屋的管理与服务方面
我市农家书屋管理模式整体上呈现良好状态,书屋都能配有专职图书管理员,制订了健全的《管理员岗位职责》、《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出版物登记完备,统一编目,分类陈列,书屋开放时间都能保证每周不少于35小时。
第一,图书的分类配置状况较好。图书摆放整齐,分类较为合理,分为政治经济、法律常识、儿童读物、文化教育、古典名著、红色经典、名人传记、现代文学、农业科技、生活百科、史书及计划生育专栏等,方便村民查询与阅读。
第二,拥有报刊杂志,紧跟时代潮流。书屋配有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报刊杂志近30余种,订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0余种报刊,并保证当日报刊能及时送到,同时登记上架,报刊根据不同种类,每月装订一次,能够很好的保存各种资料,使得村民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党的方针政策。
2 我市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农家书屋的维护与管理方面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和提升的方法,但在农家书屋建设的藏书结构、人员配备、管理员培训及书屋开闭时间问题上仍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家书屋的藏书结构方面
(1)书屋图书的配备不尽合理。由于2008年图书没有通过全省统一采购,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书屋图书购置与村民文化结构不相称等问题,从而导致该部分图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书屋中占相当多数的古典名著、文化教育、史学、法律常识等书籍要求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此类问题可能会导致书屋部分图书十分受欢迎,出现图书资源相对紧张的局面,而另一些书却不能真正发挥应有作用。书屋图书效用的发挥是长期惠民的关键部分,科技、法律书籍过于陈旧,农学及其养殖等方面的书籍相对较少,图书购置不合理等问题长久必将影响书屋整体藏书的质量,导致书屋在基层服务于农的效用大大降低。
(2)农家书屋购书经费相对紧张。由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大多数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设主体为村级,因此缺乏资金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对相关主管部门财政支持力度有限,书屋的长远发展更需要农村基层自己解决。同时由于缺乏资金也带来一系列其他的问题,例如图书更新速度慢、比较贵重的图书难以购买,无法满足村民阅读需求等,影响书屋长远发展。
2.2 农家书屋的管理与服务方面
(1)书屋管理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图书管理培训机制欠缺。鉴于基层主管部门组织培训困难、缺少专业人员等原因,造成图书管理培训缺失成为一个阻碍农家书屋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随着农家书屋的发展,必将对管理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提高。管理员队伍建设落后必将影响图书更新、图书购置等环节,进而影响整个书屋的长远发展。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建立了书屋管理人员选拔、培训制度,制定严格的标准条件已经成为书屋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2)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机制决定了图书资源的有效配置,借阅制度是书屋管理体制中一项重要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借阅制度对书屋的效用发挥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大部分书屋都是白天开放,在周一至周五村中的部分妇女、和大多数老人是在家做家务的,只是青壮年外出务工,儿童上学。这就要求书屋管理员得重新审视一下书屋开放时间的间隔问题。因此要不断完善管理借阅制度,合理分配开放时间,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3 推进我市农家书屋建设发展的建议
农家书屋的维护和管理体制事关书屋效用的发挥,好的图书来源渠道、图书管理机制、专业的管理员队伍,充分利用书屋服务于农民,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文化课题。因此,要像搞经济工作一样实实在在地去抓农家书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
3.1 进一步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
针对农家书屋重硬件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轻用的现象,提议应该在硬件设施建设上符和农村实际,针对现状,因地制宜,图书购置应符合农村文化结构,根据产业特色和农民们生产、生活需要购置图书,使农家书屋真正能够帮村民们解决实际问题。坚持“选择农民需要的、愿意看又能看得懂的书籍”的原则,这样农家书屋自然而然就会受到了群众的青睐。
3.2 进一步调整农家书屋的藏书结构
根据实际制定科学的购书计划,满足不同人群的读书需求。依据农村现实情况,书屋建设中要重点增加农村种植、养殖、加工、制造业、医疗卫生、科普知识、法律等图书品种。随着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法律问题。所以有必要侧重购买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这样有助于农民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水平,学会依法处理各种矛盾,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3 健全书屋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管理新模式
建立健全农家书屋图书借阅管理办法、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管理员学习培训制度和服务守则等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使用机制。建立科学方便的借阅管理制度,做到既便于民又保护好图书,让图书在老百姓手中流转起来,只是“活”起来,真正的为民所建,为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