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问题与控制

2013-01-01 00:00:00欧惠平
科技资讯 2013年5期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不少质量问题,市政道路长度长、沿途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常年结构外露等特点使其质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路面、管线、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等设施的立体分布也使加大了市政道路建设的复杂性。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在本文章分析了市政道路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出现原因,为提高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提出几点合理建议,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 质量问题 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156-02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永恒话题,也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市政道路建设是城市面貌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体现,如何保证市政道路的工程质量,使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工程设计和施工者所考虑的重要问题。由于市政道路工程量的增加也使得参与企业与人工数量也大为增加,水平参差不齐、操作不规范、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等矛盾引起的道路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市政道路质量是建设人员的当务之急。

1 当前市政道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路基填土和沟槽回填压实度难以达到标准要求

路基强度及稳定性是决定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基础,由于城市道路地下通常埋有大量不同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密实度将会对道路路面和路基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管线沟槽回填与路堤填筑是重要的施工环节,若填土不符合要求或超厚回填,都会导致填土不达标,影响道路质量。此外,当路床土层的含水量超出了压实最佳湿度时,常导致局部甚至全部路床发生弹软现象。

1.2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

沥青路面破损是因施工措施不当而引起的路面大面积破损或裂缝现象。一方面,路面基层材料过度收缩导致沥青路面形成反射裂缝;另一方面,在路面施工中施工人员过于追求路面的平整度而忽视了压实度,或材料配合比不科学,导致基质沥青不达标,路床、路面承载力不足,弯沉值过大。路面破损常导致雨水沿裂缝深入路基和突击,降低路基强度,最后形成龟裂。

1.3 检查井、雨水井和路面接缝处发生塌陷

市政工程道路中的辅助设施较多,大多数检查井和雨水井都设置在行车道上,很多排水干管也设置在行车道上,当井背宽度较小时,就很难回填夯实,也很难进行压实度检查,而施工监控不严也常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各种井面与路面接缝处出现缺陷、塌落,出现跳车现象。在施工中,必须关注回填质量,施工单位要大胆采取更加合理的回填措施,如中等井背缝隙可以用灰泥充填,并分层捣实。较小的井背缝隙,可以用砌筑砂浆充填,也应分层捣实。

1.4 过路管沟处发生裂缝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很多管道如排雨管道、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等需要穿过行车路,这些管道的施工,通常要在路床施工前进行,避免产生压实度不足的问题。在管道底部的施工中,施工单位要采用灰泥填充管道护角处,然后虚铺200 mm左右,人工夯实,夯实次数不得少于5次。然后再进行机械夯实,避免出现直通缝。

1.5 对工期的严格要求

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和粉尘,还会影响市民的出行,干扰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为了减轻干扰,往往会对施工工期进行严格要求,很多市政道路的工期只准提前不准拖后,在这一要求下,不少施工单位职能根据工期要求倒排施工计划,在赶工期的同时没有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管制度,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

1.6 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复杂

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很难做到封闭交通,因此,其施工环境较为狭窄,对施工道路质量的控制也十分零散,缺乏连续性。且各种管线如电信、电力、给水、煤气、排污、供热、有线电视的矫治分布也使得原本就狭窄的施工空间更加拥挤,一旦在施工中对这些管线造成损伤,则极可能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上因素的存在,也极大的延长了施工工期。

2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2.1 加强对施工方案的审核

首先,施工方案的设计要符合相关规范,工程概要既要合理、准确计算,又要体现工程环境的地形、地貌特点,避免在施工时对工程设计进行大幅度改动。其次,加强对路基工程的控制,当前,市政道路的施工通常采用机械化施工和综合机械化施工,以主机和辅机向协调形成主要工序,对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安全具有显著的效果。严格依照施工设计多好技术、组织、物质和现场等方面的工作,在路基填土时,严格避免将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不同的土质绝不混填,确保路基压实质量,保证其达到施工标准。

2.2 加强对路面施工的控制

首先,应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检测与控制,工程所需的原料。成品和相关设备须有质检合格证和出厂报告,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应依据国家标准进行抽样检测,在进料过程中也要进行抽检。其次,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在沥青路面的施工中,应严格调配水灰比,禁止在混凝土上撒水或干水泥,保证混凝土的温度,掌握抹压光频率,在搅拌混凝土时要保证一定的水泥存量,在浇筑时也应严格依据相关规程,均匀涂抹脱模剂,禁止漏刷,碾压完路面后,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各项检测,保证路基路面的平整度。

2.3 建立科学的质量监管体系

在市政道路施工初期就应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施工合同规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细则,并在整个施工中都依此进行质量监管,使质量控制能够有章可循。其次,加大执行力度,对每道工序,每个施工结构、部位都应进行全面的监控,充分利用科学仪器检测相关数据,避免凭经验做事,条件允许时,还可在功底建立能够独立进行试验和检测的观察室,根据核定频率对施工企业的监测数据进行复检或抽检,还应对施工管理人员的实验与检测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2.4 加强对高难度施工环节的管理

在挖土时,要禁止挖掘机械在支撑边和沟槽边行驶或碾压,及时将挖出的土方运出施工现场,防治超挖土处的回填。在天柱前,应彻底清理基地,不仅要清除杂草、树根,还要对其表面的种植土、有机土及其他垃圾进行清理,做好对原基底的压实处理,严格控制含水量,使用级配好的粗粒土进行填筑,还应严格依据相关要求与施工工序分层压实,严禁回填土中含有大块干土或建筑垃圾,禁止一次堆填振压,经检验合格后才能填筑下一层。

3 结语

总而言之,市政道路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多方配合,做好施工前设计、施工中管理和施工后审核,还应提前考虑好市政道路施工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分析可能对道路质量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采取多种对策,完善监管力度、提高施工人员水平,严格控制材料和施工环节,保证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为人们的出行和工作提供优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满红.如何确保SMA沥青混合料在城市道路面层摊铺的施工质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

[2]韩睿,张燕春.浅谈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控制—— 以济南市为例[J].科技传播,2010(21).

[3]方安康.试论如何保障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