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泌页2HF井是位于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深凹区的一口探进,该井钻遇大段页岩,微裂缝发育,水敏性强,井壁稳定性差,而且易发生井漏,同时该井水平位移长,摩阻扭矩大,对泥浆携带性和润滑性要求高,为此采用油基钻井液,现场应用及时调整泥浆性能,确保了钻井施工的顺利。
关键词:页岩 水平井 井壁稳定 油基泥浆
中图分类号:TE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107-01
泌页2HF井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安棚乡;其构造上位于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深凹区。该井主要目的层段为古近系核桃园组核三段Ⅲ砂组5号页岩层;钻探目的是评价落实5号页岩层(对应安深1井2450-2510 m)在泌阳凹陷深凹区东部的含油气与产能情况,进一步落实含油面积及规模,为“十二五”泌阳凹陷页岩油会战奠定基础。
1 地质工程简况
1.1 地质概况
三开段,地层岩性以褐色页岩为主,性较脆,质纯,页理发育,极易发生剥落掉块。
1.2 工程概况(表1)
三开段为增斜段及水平段,出套管(2875 m)井斜74°94,钻进至3105 m井斜增斜至86.36°,开始水平钻进,至井底4408 m,井斜88.59°。
2 钻井液技术
3 现场应用
3.1 钻井液性能维护处理
(1)密度的控制。
本井三开泥浆密度借鉴泌页HF-1井经验,确定开钻密度为1.55 g/cm3。在本井实钻过程中,维持泥浆密度在1.55~1.56 g/cm3之间,当比重涨至1.56 g/cm3以上时,开动离心机降低泥浆比重,同时清除无用固相。本井段在页岩地层钻进17天,井斜角达89°的情况下,井壁稳定,倒划通井后,起钻顺利,下套管一次到底,并且在三开段钻进中,无漏失。
(2)流变性的控制。
在现场上,通过固控设备控制固相,减少无用固相,降低塑性粘度;当固相含量超过32%时,每天开启离心机两周,清楚有害固相,加入白油或氯化钙盐水控制油水比,获得最优的油水比,以达到调整粘切的目的。同时加入润湿剂改变其泥浆体系中固相的润湿性,而达到破坏细微水滴吸附在固相颗粒上的目的,从而破坏颗粒间通过氢键结合形成的网状结构,这样就可以降低泥浆的粘度。
(3)滤失量控制。
油基泥浆的滤失量低,而且滤液是油而不是水,这是油基泥浆在性能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油基泥浆能够保护油气层和适用于易坍塌复杂地层的主要原因。本井泥浆中压滤失量在0.6 ml以下,高温高压滤失在3 ml以下。为了强化油基钻井液的封堵防塌效果,我们选择乳化封堵剂与纳米封堵剂进行复配,从而提高油基钻井液体系的封堵能力。
(4)电稳定性控制。
本井泥浆的破乳电压高,在循环正常后在950 v以上。控制高破乳电压的目的是提高泥浆的乳化稳定性。破乳电压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乳化剂在泥浆中有较高的浓度,在配制基浆时加足,并且在钻进过程中补足乳化剂。破乳电压的大小通常跟油水比、电解质的浓度、水润湿固体、处理剂、剪切状况、温度等有关。
当破乳电压有下降趋势时,补加一定量得主乳、辅乳和润湿剂,来提高泥浆的破乳电压。
(5)碱度的控制。
通过实时监测碱度变化,将碱度控制在1.5~3.0,在碱度偏低时,通过石灰乳的形式加入至泥浆中。通过对碱度与流变性的相关性比较,石灰除了保证体系的碱性环境外,对流变性也有较大影响。碱度高时,粘切高,反之,粘切有所降低。对我们流变性控制,也有指导意义。
3.2 油基钻井液的优点
(1)性能稳定。
在钻进过程中,不需要大型的处理,维持泥浆的正常消耗,只需补充一定的新浆,加入少量化工料,就可以满足钻进的要求。同时能抗高温,因此在整个钻进过程中,破乳电压一直在950 v以上,其它性能变化不太大。
(2)具有良好的携带性和抑制性。
从图1看,钻屑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说明泥浆具有良好的携带能力和抑制性。
(3)井壁稳定,防塌效果好。
在长达21天的三开施工过程中,井下无掉块;起下钻过程中无阻卡现象,下钻到底无沉砂,优良的封堵能力给井眼稳定提供了保障。
同时油基泥浆润滑性好,减小钻具的扭矩、磨损和疲劳,提高了机械钻速,延长钻头轴承的寿命。这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隐性的成本。本井三开段平均钻时为9.6 min/m。
4 结论
(1)在核桃园组核三段页岩段密度在1.55~1.56 g/cm3,就能够平衡地层应力。
(2)白油油基钻井液体系能够满足页岩水平井的安全顺利钻进,本井三开段的油基钻井液,解决了二开暴露的泥页岩垮塌和井漏的问题。
(3)页岩水平井对油基泥浆封堵能力要求很高,封堵剂的配合使用成功解决了页岩井段的井壁稳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