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结构防水施工探讨

2013-01-01 00:00:00郭世凯
科技资讯 2013年5期

摘 要:交通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下穿工程作为立体交通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改善交通状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工程实践中,下穿工程由于大多处于水平面以下,甚至要穿过河湖,结构防水是必须高度重视的核心问题。本文阐述了下穿结构防水工程的重要作用,以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南纬六路中央公园下穿隧道工程为例,对该下穿结构防水工程施工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 下穿 结构防水 施工 对策

中图分类号:U4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077-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道路交通的需求量不断增强,有力促进了铁路和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原有道路的改、扩建工程量不断增加。为了改变越来越拥堵的交通状况,多数地方往往采取立体交通的方式来尽可能减少人流、车流的平面交汇,其中以建设下穿隧道方式较受欢迎,其有效减少了人车平面交汇,尽可能减少对原有道路的影响。下穿隧道工程具有投资相对较小、道路通行能力较强等优势,被土地较为稀缺、可利用建设空间较小的地方所推崇,并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但是下穿隧道工程由于要进行地下施工作业,作业面多数处于水平面以下,防止渗漏、防水是下穿隧道工程必须首先进行处理的工作。本文以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南纬六路下穿隧道工程为例,对下穿隧道防水工程施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其它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借鉴。南纬六路下穿主体穿越淮南市中央公园人工湖,隧道位于规划景观湖底部,湖内常年有水,因此,对防水工程施工标准要求较高。

1 工程概况

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南纬六路中央公园下穿隧道工程范围:起自南经十一路,起点桩号为K0+000,自西向东分别与南经十二路、南经十三路相交,终于南经十四路,终点桩号为K1+403.534,道路全长1403.534 m。中央公园下穿隧道为长距离浅埋式隧道,全长1135 m,其中隧道暗埋段长775 m,敞开段长360 m。隧道采用明挖顺作施工。

1.1 工程作业条件

该下穿隧道工程所在地地形坡状起伏,地面标高40~60 m,地势由江淮分水岭向南北两侧倾斜。地貌单元为江淮波状平原,为冲积、湖积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冲积波状平原区。年均降水量1000~1200 mm,年均日照率46%,年均无霜期273天。构造单元上属中朝准地台、淮河台坳、淮南陷褶断带东部的淮南复向斜,东界为郯庐断裂,西临周口坳陷,北接蚌埠隆起,南邻合肥坳陷,南北为洞山断裂和刘府断裂夹持,路线经过区域无活动断裂,区域稳定。

1.2 主要技术标准

该下穿隧道工程所处的道路为城市次干道,横穿南经十二路、南经十三路;该道路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设计行车速度40 km/h;道路工程建设规模为:双向四车道;隧道净宽:净-2×8.25 m;该隧道净高:净-4.5 m;抗震设防标准:抗震烈度Ⅶ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值0.10 g,设计按规范规定设防;人防要求按Ⅵ级设防;防洪标准设计:重现期100年。

1.3 工程重点难点

南纬六路中央公园下穿隧道,工程防水等级为二级,技术标准高;中段365 m隧道位于规划景观湖底部,湖内常年有水,且覆土仅2~3 m,因此结构防水工程施工质量要求高。通过砼结构自防水、防水层、施工缝、变形缝等薄弱环节这几个关键点控制,保证隧道不渗、不漏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

2 下穿隧道防水工程施工组织与实施

本隧道的防水等级为地下工程二级标准,即: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2/1000,任意100 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3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 m2;平均渗漏量不大于0.15 L/(m2·d),任意100 m2防水面积积上的渗漏量不大于0.50~15 L/(m2·d)。

2.1 结构自防水施工

该下穿隧道防水工程主体结构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P8。采用外加剂防水混凝土作为结构自防水,主要依靠混凝土本身的密实性实现自防水,决定着隧道的整体防水水平,对隧道系统防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混凝土中掺入高效混凝土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增加其耐久性;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添加优质磨细粉煤灰与其它活性材料,添加有抗裂作用的外加剂,添加高效减水剂、引气剂及抗冻剂,控制水胶比,以减少干缩和温差收缩,提高自身的防水能力。施工控制的重点是:防水混凝土的浇注必须保持良好的连续性,浇注混凝土同一层中沿一个方向浇注,严禁出现冷缝。防水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每一振点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预埋件等。浇筑砼的基面上严禁带水作业。在混凝土浇注完毕后12 h,开始养护,整个砼结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 d。同时要加大防水混凝土质量检查,确保防水工程质量。

2.2 结构外防水层施工

结构外防水是对自防水的有效补充和加强,可以使防水质量更加可靠。本工程主体结构外防水层是底板下铺设自粘防水卷材,侧墙及顶板外侧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后在防水涂料面铺设待隔膜式自粘防水卷材。施工控制的重点是:确保防水卷材全覆盖,防水涂料全覆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施工,设计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用量不小于1.5 kg/m2,且厚度不小于1 mm。对结构侧墙及顶板外侧涂刷防水涂料前,先处理和检查侧墙面,使基面粗糙、干净,充分湿润至饱和,配料时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施工中涂层应均匀,不得有漏涂现象,涂层总厚度不得低于0.8 mm,涂料应按两层涂抹至设计厚度。防水卷材施工前检查基面,之后将防水卷材预铺,防水卷材之间搭接宽度不少于10 cm,铺设就位后,将卷材背面隔离纸揭掉,用压辊均匀用力滚压卷材,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使卷材与基层粘贴紧密。采用压辊滚压处理完防水板后,接头处采用热风枪加热,后橡皮锤敲打接头,溢出的自粘膏随即刮平封口。

2.3 施工缝防水施工

施工缝防水是隧道防水又一个重点,根据“短板”效应,即便下穿隧道全部防水施工都比较完备,但如果施工缝防水没有处理好,将会使其它防水措施毁于一旦。施工控制的重点是:确保中埋式钢板橡胶止水带有效埋设。主体结构施工缝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进行加强防水处理。加强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盒)、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头、预留孔洞等细部构造防水措施。结构的排水措施以排除混凝土结构内渗水为原则,施工缝埋设止水带(条),止水带(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安装位置准确,固定牢固,并且做好保护措施。填塞密封膏前,必须保证所有结合面干净、干燥。该工程中变形缝采用中埋式可注浆橡胶止水带和外贴式止水带、镀锌钢板接水盒及低模量聚氨酯密封膏进行加强防水处理,中埋式可注浆橡胶止水带和外贴式止水带采用现场硫化接头,接头部位抗拉强度不得低于母材强度的80%。底板变形缝防水结构如图1所示。

3 结语

防水工程施工是下穿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对确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防水工程作业要根据环境条件、结构形式、施工方法、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因素,采取相适的防水措施,重点抓好主体结构防水设计、结构自防水施工、结构外防水层施工、施工缝防水施工等防水施工,全面提高下穿隧道防水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苟明中.下穿运营铁路超浅埋公路隧道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J].隧道建设,2013(2).

[2]谢建金.下穿隧道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2(20).

[3]李广文.道路下穿隧道工程的防水设计与施工[J].中国建筑防水,2012(6).

[4]李奎,高波.地铁隧道下穿小河和桥梁的施工方案研究[J].岩土力学,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