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控制测量要点探析

2013-01-01 00:00:00屈文祥
科技资讯 2013年5期

摘 要: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飞速发展,城际铁路建设如火如荼。建立经济、适用有效地控制网是高速铁路建设工程顺利施工的前提和保证。本文就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施工阶段平面控制测量中一些需要注意的要点做了简要的阐述,包括路基、桥涵及隧道的控制测量。

关键词:高速铁路 线下工程 加密控制测量

中图分类号:P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046-01

在高速铁路的建设过程中,线下工程控制测量的精度直接影响施工过程的测量放样工作的可靠性。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测量时必要的。所谓线下工程,是指路基填筑、地基处理、砌筑支挡建筑物或排水设施、桥隧涵洞施工等。与设计单位交接桩后,施工单位即展开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工作,复测无误批复后方能进行控制点加密工作。加密控制测量可采用导线测量或GPS控制测量。

1 路基加密控制测量

复测成果批复以后,根据设计单位所交的GPS点、导线点对控制网进行加密,以满足路基板桩以及中线、边线和一般构筑物的施工放样的需要。加密控制点按四等导线测量精度进行控制,采用DJ2级全站仪施测,加密点起闭于设计单位所交的GPS点、导线点,角度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4测回,距离对向观测2测回并进行加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和投影改正。当施测条件困难时可采用跨河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施测。

水准点加密与导线点加密同步进行,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加密水准点起闭于设计水准基点。导线点加密与水准点加密测量采用严密平差法进行平差。

2 桥涵加密控制测量

特大桥、大桥及特殊结构须建立独立的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采用GPS C级控制网进行施测,控制点与线路的垂直距离一般应大于150 m,控制点位置选在不受施工干扰并且在施工沉降范围以外的地方,为避免对无线电信号的干扰,GPS点要尽可能远离高压线、一次或者二次变电所以及微波发射塔等地点;为有效接收卫星传来的信号,GPS点还要尽可能选择在上方视野开阔的地方。控制点埋设为混凝土铁芯桩,控制点间的距离约500~600 m,并沿桥轴线两侧布设。

在满足桥轴线测定和墩台中心定位精度的前提下,力求图形简单并有足够强度,以减轻外业工作负担和内业计算压力。施工控制网一般按三角锁或大地四边形形式布设,采用4台GPS接收机同时作业,每时段观测时间均≥60 min。观测严格执行测量计划,按规定时间进行同步观测作业。天线的对中精度为1 mm,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误差不大于2 mm,取两次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选在便于施工放样,稳固可靠并且在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图形可形成三角形、闭合或附合导线网。一般大桥按四等导线网施测,测角中误差为±2.5″,导线水平角度采用DJ1级全站仪施测,角度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4测回;一般特大桥(桥长500~1000 m)按三等导线网施测,测角中误差为±1.8″,导线水平角度采用DJ1级全站仪施测,角度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6测回。导线边长对向观测2测回并进行、加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和投影改正。

所有独立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必须定期与CPI、CPII控制点联测,保证独立控制网的准确性。

3 隧道加密控制测量

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应沿隧道两洞口连线方向布设,采用GPS C级控制网进行施测。将标定隧道中线的控制点纳入控制网,每个开挖洞口布设的控制点不少于3个并互相通视。点间距离300~600 m。

隧道GPS控制网布设成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各控制点与隧道中线点直接构成GPS基线向量的观测值,每个点至少有2条GPS基线向量的观测值,多数点有3条以上GPS基线向量的观测值。隧道的C级GPS网的观测、数据采集及精度要求同特大桥C级GPS网测量。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按四等导线精度施测,角度测量采用DJ2级测角仪器观测4测回,距离采用I级测距仪观测2测回,测角中误差为±2.5″,导线点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的地方,点间视线离开洞内设施0.2 m以上。平均边长在200~300 m之间,洞内导线布设为导线环,每环边长为4~6条。长大隧道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必须定期与CPI、CPII控制点联测,保证独立控制网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TB 10601-200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第三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