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也会“中风”

2013-01-01 00:00:00王林农
祝您健康 2013年1期

寒冬节气,气温骤降,一些中老年人在早晨遛弯或者锻炼时,会突然莫名地感到眼睛看不清楚。专家指出,这其实是因为冬季气温寒冷,中老年人血管收缩弹性差,眼球容易突发“中风”。如果出现突然失明,应立即到正规的大医院眼科就诊,千万勿失抢救良机。

何老太太75岁生日那天,一家人热热闹闹地给老人家办了一场祝寿宴,下午子女们又陪着老人家去玄武湖游玩。晚上回到家,何老太太与往常一样看电视,突然觉得眼睛前面老是有红雾遮挡,怎么也擦不掉。闭眼片刻再睁开时,右眼只能看到眼前手动的影子。再过一会,眼前就一片漆黑,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家人赶紧开车将她送到了医院急诊。经过眼科医生的初步检查,何老太太被确诊为右眼“眼中风”,医学上称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抢救刻不容缓。眼科医生介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为眼科急症,病程短,起病急,临床特征常以一只眼突然发生无痛性完全失明,如果不抓紧时间治疗,视力很难恢复。

“眼中风”发病原因与“脑中风”相似,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疾病是重要的发病因素。血栓形成、栓塞或血管痉挛是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原因。视网膜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的管壁内面粗糙,管腔逐渐呈不规则狭窄,易于形成血栓。气温骤降,血管急速收缩,血流变缓易形成血栓,更易出现“眼中风”。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表现为,患眼视力急骤严重下降至光感全无。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应消失。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显著变窄,颜色发暗,常呈节段状。视网膜静脉亦狭窄,但程度不如动脉明显。视网膜呈乳白色水肿浑浊。黄斑形成典型的樱桃红点,中心凹反射消失。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治疗要争分夺秒,在阻塞2~3小时后,内层视网膜细胞膜就会被破坏。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首选抗血凝药,包括纤维蛋白溶解酶,此类制剂有尿激酶、链激酶、纤维蛋白溶解酶、蛇毒抗栓酶等。尿激酶无抗原性,毒性较小,最为常用。它能直接激活血浆及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提高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从而使血栓溶解。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抗血小板凝集药:有乙酰水杨酸肠溶片和潘生丁。可抑制前列腺素和环氧化酶,有血小板解聚作用。

血液稀释疗法:等容血液稀释疗法降低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黏稠度和改善微循环。

中医中药:结合全身辨证施治,以血化淤为主。常用药物为桃红四物汤、血府逐淤汤加减。单味中药提纯可静脉点滴。

抗炎治疗:强的松等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激素抗炎药,如消炎痛、萘普生、保泰松等。

激光治疗主要作用是减少和防止毛细血管渗漏,减少和防止黄斑囊样水肿的形成。

手术治疗包括动静脉外膜切开术、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等。

“眼中风”常无预兆,发病又迅速,因此预防是关键。何老太太是由于当天劳累过度,加上又吹了凉风而导致。经过医生的积极抢救治疗,何老太太的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次日早晨再次给她复测视力,已经提高到了0.8。

医生告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患病10年以内的病人,每年检查一次眼底,10年以上的病人,每半年检查一次眼底。尽早发现眼底微血管相关改变,及时治疗,以改善眼底血管功能,预防“眼中风”的发生。

(作者为南京市第一医院眼科主任)

(章琛子青整理)(编辑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