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

2013-01-01 00:00:00
环球飞行 2013年3期

融入第三次工业革命

以电力能源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距今已经过去了近一个多世纪。在这一百多年里,人类的科技探索一直在向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面推进,科技创新的能力大大提速,新旧技术的更替时间越来越短,不同领域的技术交叉和融合日益深刻,科技不但直接影响生产领域,更直接渗入到消费领域的各个层面。

一个多世纪的积累,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准备了充足的条件。而与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率先发生在少数几个国家的生产领域、大多数人则是被动卷入并受益不同,第三次工业革命有可能在多个国家、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同时展开,并迅速在全球蔓延,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可能是全面参与,全面推动,全面受益。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络,全球经济的高度融合,大多数国家都参与全球分工,等等诸多因素决定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上述特征。

与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样,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类首次使用计算机、在互联网上发出第一封邮件、首次完成生物基因测序、首次造出纳米材料,等等,都是这个过程中的必要积累。所以,从这个层面说,我们可以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早已经开始,只是目前仍处于质变的前夜。

要想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契机,就必须深入地认识它。在本期“封面故事”中,我们组织了多篇与此相关的文章,从企业高管(中航工业副总经理张新国博士)、院士(工程院院士关桥)、大学教授(北航教授,“航空报国金奖”获得者王华明)以及一线研究人员(中国航空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杨恩泉)的角度,来剖析和认识第三次工业革命,让读者对它的基本特征,以及在一些领域的进展有直观的认识。而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同样惊艳,在“科技新时代”栏目中,谷歌推出Google Glass有可能彻底改变人们的社交模式;而具备触感的仿生手,本身就是电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德国人的单人喷气式飞行器,将航空与玩乐结合了起来;而我国自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更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作为最具创新活力的航空领域,许多新技术都率先应用于此,许多技术创新也都源于此。周立伟院士在本期的卷首语中关于科学研究四境界的阐述,对于当下各个领域的科研工作人员都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在本期的“科技·应用”栏目中,“试验科学是驱动创新的原动力”一文,以更独特的角度分析了试验与航空技术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颇值得一读。在“防务·科技”栏目中,关于飞行器射频隐身技术的介绍,以及可重复使用的热防护材料与结构的研究分析,更给人一种科技神圣且神秘,科技进步永无止境之感。

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是抓住机遇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卷入随流而动,其带来的结果有着天壤之别。在这样的时代大潮面前,能够参与其中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就有一种快乐,让我们每个人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出版人:肖治垣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