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2012-12-31 00:00:00卢红茹
考试周刊 2012年39期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并且能够对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数学;主体意识;创造环境
  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质量观,不断更新知识、研究探讨有关自主学习的问题,十分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教书是为了育人,学生获取知识是发展自己的起点,学生的内因是获取知识的关键,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从而主动去学。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列举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事例,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探索的兴趣。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应充分准备尽可能多的生活中与本节知识有关的事例,这样学生会感到数学并不抽象,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并且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通过教师启发性地提问,学生会产生解决这类问题的欲望,继而认真学习,积极探索,自然形成兴趣。
  (二)把数学知识的运用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实践中有许多问题要靠数学方法来解决,小到家庭理财,买卖物品,大到丈量土地、设计制造和航海航天。教师应避免枯燥的数算和死板的公式运用,而是把数学知识与现实中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数学是很有用的,产生成就感,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发地学习数学、研究数学。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少走弯路,迅速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避免枯燥。学习数学不应采用题海战术,而是要掌握规律,理解知识,形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运用的规律,从而对知识产生更深的理解。通过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巩固,查漏补缺,自习课的不懂就问、讨论研究,逐步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能力。所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学生会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迈向成功,学习兴趣持久保持。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形象呈现数学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是抽象的,但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投影或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把抽象变为形象,变腐朽为神奇,从而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现代教学手段通过视觉、听觉多方面全方位的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对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对教学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应运用多种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发动学生,开放数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堂不应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授课式课堂,而应是师生共同活动、双边互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学生可以开展自学讨论、抢答、自我测试、课后调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探究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协调性。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维、正确地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离不开语言的支持。指导学生用语言有顺序、有条理地阐述数学问题、表达自己的思维程序,是发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训练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然后借助适当的数学活动,如:动手操作或观察教师的实际操作,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最后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数学问题或数学原理,使学生达到语言和思维的一致。
  教师的责任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长久保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地学习,以致成人以后完成终身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所以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数学教师,都应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放在备课一环的第一节。
  二、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
  (二)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趟着石头过河。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困难自然会动脑筋思考,努力联想前面学过的知识,再由教师引导着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试做例题,这样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方法会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解题的基本方法,比较灵活地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样就能在试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生数理化.河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