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2-12-31 00:00:00李菊香
考试周刊 2012年64期


  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摇篮。而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手段,它以创新人格为指向,以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目的。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
  初学物理的学生,由于对物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上的要求缺乏认识,学习兴趣不高,学法上未入门,因为不会学习,更不可能有科学合理的创新思维。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直观演示启发,尽可能把讨论探究的问题设计得新颖有趣。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适宜的物理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物理问题情境中去,主动地思考与探索问题。具体的可以通过复习旧课、分析习题、借助经验、讲述故事等方式引入新课,借助演示实验、列举不足、提出需要等方式创设某种物理情境,激发起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合理创设情境,就能发挥组织教学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宽松环境,诱发学生联想与想象。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联想和想象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很重要。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由联想与想象,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发散他们的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从而宽容待人,让学生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可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提法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不要把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
  三、开拓学生知识领域,训练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所以要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联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课内要狠抓“双基”的教学和训练,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精讲,巧练,活用,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使学生有能力开阔分析问题的思路。其次要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在物理习题教学中要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用身边之物创新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科学,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走路、骑车、照镜子等都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这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背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学生的生活用品、身体等进行试验,就会比“正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用铅笔和橡皮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用雪碧瓶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用两手掌相摩擦感觉发热可探究“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等。这样开展实验有利于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来实验能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开展创新实验提供物质保障。
  五、帮助学生总结实验探究和创新实验的方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试验的具体做法和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根据典型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归纳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如常用的“间接测量法”、“控制变量法”、“叠加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等,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物理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会学生一些创新实验的方法。如潜艇的工作原理很难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和验证,我们可以考虑设计相似的目的、手段、过程、结果等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实现创新。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使学生对实验问题的理解不落俗套,敢于求异,解决实际问题不拘一格,多方设想。不断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才能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扩大思维范围,使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六、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证创新教学实施的重要条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就是民主。”如果要大量地开发人才中的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实践证明,民主的教育效果最佳,而权威教育则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努力创建一个能诱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智能、能自由释放其创新灵气的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首先,热爱和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具有巨大的创新潜能,这是课堂上达到民主和宽松的学习氛围的基础;其次,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在课堂上允许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提问、问题讨论、相互交流、回答提问等活动作过多过细的限制和要求,避免产生学生因害怕违反教师的有关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压抑的现象。最后,多肯定,少批评。对学生的独创、与教师思维不同的表现,不要轻易否定,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观点、思维方法甚至错误,不要压抑,不要讽刺与嘲笑,而要给予正面的肯定,并指出需改进的方面,给学生一种“创新”的安全感,提供创新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