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体育教学的改革实践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建立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发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三重作用,为发展方向与能力不尽相同的每一个人奠定发展的基础,为每一个少年提供开发潜能的机会。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体质,这一生理功能早已被人们认识,不需要再讨论,以下就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谈几点看法。
一、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
(一)德育。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体育课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最佳的条件。
(1)体育教学不但可以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2)利用体育比赛、游戏等进行规则教育,形式上是为保证比赛和游戏的正常进行,本质上是使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使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协作树立法制观念。
2.学校体育集娱乐性、技术性、竞赛性为一体,能把青少年引导到健康的活动中来。
(1)学校体育教学以学生进行身体锻炼为主要特点,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认知能力、运用能力、调节控制能力、自制能力、适应能力等不断提高。
(2)从教材内容来讲,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体操、障碍跑等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接力跑和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进取勇敢拼搏的精神;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韵律操和舞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智育。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由记忆、思维、想象、判断等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这些实质上是大脑的活动过程。因此要发展人的智力,首先要提高人脑的功能。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发育,使大脑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提高记忆、思维能力,是脑力劳动的积极性休息。
体育锻炼对提高脑细胞反应速度、开发右脑有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体育教学具有复杂、灵活、多变的特点,可以培养人的综合能力,使之反应敏捷、观察判断准确、想象丰富。
二、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发展个性的作用
(一)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体育教学是师生及生生相互配合完成的,存在着多种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摆正个人的位置,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为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竞争意识。体育中的各种比赛是平等条件下的竞争,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不断进取,并将这种意识渗透到学习、工作方面。有比赛必定有胜负,对学生进行胜负观的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三)培养创造力。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创造就无法前进。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应提倡学生多提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变求同思维为求异思维。
(四)培养自信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善于注意学生心理活动的老师发现,教学中由于学生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异,会出现这种情况:运动能力强的总有表现的机会;练习时较活跃,精神状态较好,而能力差的学生,往往把上体育课当成一种负担。不注意这些学生的情绪,就可能使个别学生产生心理障碍。体育教师要从细微处发现学生的长处,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展示其优势和特长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丢掉自卑感,提高体育锻炼能力。
三、建立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中的学校体育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学校体育日益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传统观念不断受到挑战,新的观念不断呈现,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对一代新人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说明跨世纪的素质教育更加受到教育界和体育界的关注。
(一)抵制“应试教育”,转变观念,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构建学校体育的框架体系。学校体育不再认为只是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活动,而是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受益相连接,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意识,把接受体育成为学生个体的内在需求,这与压抑学生主动发展的“应试教育”不同。素质教育则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身心协调发展的自然的追求乐趣的过程。
这种身心协调发展体现出一个连贯的多层次的纵横相关的统一整体,即从幼儿体育—中小学体育—高校体育—社会体育连成整体,按照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授予科学的体育教育;既有阶段性,又是连续的纵向发展,还要考虑学校体育的横向发展,即学校体育与学生毕业后所需要的生活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相关联,实施一种与社会需要紧密相关的体育教育。
(二)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应以育人为宗旨,以提高全体学生身体素质为基础,在强调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同时,重视体育学科能力的培养,建立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体系,使教材内容既有统一性,又有较大幅度的灵活性。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师实施于学生身上,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结合当前情况,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①加快体育院系改革步伐,培养新型体育教师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②加大岗位培养力度,通过多种培训渠道提高知识、能力层次;③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学术活动,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
重智轻体松德是“应试教育”的顽固表现,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体、音、美不到位,体育工作者要以不屈的敬业精神,不断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业绩,争得素质教育的一席之地,使全体学生激发兴趣,树立意识,提高能力,掌握“三基”,朝着快乐体育、生活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将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全面融合、接轨,是广大体育工作者面向21世纪要递交的一份沉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