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数学建模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2-12-31 00:00:00刘浩杨燕梅
考试周刊 2012年64期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数学建模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旨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数学建模竞赛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越来越具有时代的特点,本文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数学建模教育进行了探讨。
  1.加强数学思维的互动训练,培养创新精神。
  大学数学建模教育,不仅仅是对数学建模知识的教育,还应当广泛开展数学思维的训练,通过训练,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入性、透彻性、多元性和灵活性。将数学思维渗入到学生的思维模式中,显得尤为重要。
  1.1归纳和类比思维
  归纳思维和类比思维是最基础的数学思维,它们是一切数学思维的基础。通过归纳和类比,我们对新旧知识方法进行对比和总结,有助于新的知识方法的掌握及旧的知识方法的应用。
  在高等数学中,归纳法随处可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归纳法,使学生掌握归纳法的要点、本质,树立起归纳的意识,认识到归纳在培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与价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
  1.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发散思维有利于深入地分析题目,并从多个角度考虑建模。
  一题多解的教学,可训练思维的发散性。这是因为在解决问题时,将解题的途径、思想、方法等作为发散点进行发散,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多方面寻求答案,又可沟通同一学科中各个分支知识之间的联系。而思维灵活性是发散思维的三种基本特性之一,因此,一题多解的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最好方法[2]。
  1.3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非常规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在建模的理解和解题中,有着非常特别的效用。解决问题,未必一定要按照常理。
  解决问题的启发式策略多种多样,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有目标递归策略,也称为逆向工作法。它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定理、性质、等价命题等的逆向运用。在方法上,当直接法解题较难时可采用间接法,如反证法、分析法、综合法以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2]。
  2.加强信息素养的训练,开拓知识面。
  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经过适当简化加工的实际问题,不要求参赛者预先掌握深入的专门知识。纵观这几年的题目,如2008年的对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探讨,2010年的对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2012年太阳能小屋的设计。这些题目来源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信息,有效正确地获取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建模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参与者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2.1信息意识的培养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动力,表现为对信息的敏锐性和持久的注意力,数学建模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就非常有必要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感知和判断,知道分析信息的正确与否,重要与否等。
  在训练对信息的敏锐性方面,可以采用信息搜集和发布的方式。要求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获取信息,如电视、广播、微博、qq群、网络新闻等广泛地搜集信息,并提取重要信息,定期制作信息报告。在训练对信息的持久注意力方面,可要求学生选取一个事件,在一段时间内给予关注,并撰写信息报告,发送给辅导老师。老师定期点评,在点评中不用对错评价,只对优秀的信息给予优秀批注,不准确的信息给予建议修改调整的批注。采用鼓励的方式能提高并保持学生对信息的兴趣。
  2.2信息能力的训练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而没有熟练的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能力,也无法将有用的信息纳为己用。
  信息能力的训练有多种方式,查阅资料并撰写综述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建议高校将信息检索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让学生了解数据库和资源平台的检索技巧,如何撰写综述的基本格式,如何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等。
  3.团队协作训练,提高合作意识。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成员的优秀固然重要,但团队的合作的优劣才是成功的关键,需要不同特质的团队成员优势互补,精诚合作。合作意识的培养不是通过个人做个人的题就能够训练出来的,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团队协作训练。
  3.1建模小组的组建
  在建模竞赛中,当第一时间拿到题目时,需要了解出题的背景,若团队中有擅长信息检索和工科的成员,就可以查阅与题目相关的背景信息,对题目进行详尽的分析,继而了解出题的主旨。
  建模的过程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优秀的计算机技能,建模的过程是数学知识和工科知识的配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计算机编程实现了对题目的明确解析。
  编程结束后,要撰写论文,语言的表达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能否清晰地表达建模思路的过程。最后这一步,非常关键,要求团队中有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的成员。
  因此,建模小组的成员,应当优势互补,涵盖对计算机,文科,工科、数学和信息检索擅长的学生。因每次参赛成员人数要求3人一组,故小组的组建,应当挑选复合型特长的学生。
  3.2头脑风暴
  小组组建后,需要对小组进行团队训练,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就是“头脑风暴”训练。所谓“头脑风暴训练”,即团队定期举行讨论会,每期都更换不同主题,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选取主题并且主持头脑风暴会。
  通过这种方式,建模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能够在放松的状态下,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助于提高团队的亲密度,沟通效率,以及组员的表达能力。头脑风暴的主题应当涉及各个学科,可以参考新闻来拟定主题。讨论中,小组成员应当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不需要深思熟虑,头脑中有火花产生即可拿出交流。通过头脑风暴训练,一方面可增进团队成员的友情,另一方面,可锻炼团队成员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大学生数学建模教育应当有新的时代特点,开展数学思维的训练、信息素养的训练,以及团队的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学会.浅谈大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7,S1:11-14.
  [2]陈彦.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性——大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J].咸宁学院学报,2004,05:17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