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笔者所在农村中学及周边学校的语文教育的现状来看,学生厌学的情绪越来越浓,教师的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语文教学的成绩低位徘徊,语文教师的教学压力日益增加。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首要策略。
一、学生厌学现状及其主要原因
从笔者观察来看,不少学生厌学。早读不想读,若不是老师监督,读书的声音小而慢,或者干脆不读,有的学生即使老师提醒也不读。上课不想听,课堂上不少学生不是发呆,就是想办法说话,或者做小动作。作业不想做,课后作业总是十几个同学不交,或者交上来的作业几乎全是抄袭。课外阅读更不必谈,暑假按要求布置了课外阅读任务,结果只有四个同学进行了阅读,而且不是指定的阅读书籍。为了准确了解学生厌学的情况,笔者还特意做了一次调查试验。首先是口头调查——你喜欢学习语文吗?两个班105人,80喜欢,25不喜欢。其次是当天布置作业——背诵两段叙事诗(作业量较小)。第二天检查,只有五六个同学完成了作业。第二天再布置预习课文的作业。第三天检查,预习课文的同学也只有四五人。
学生如此厌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在“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没有理想,没有学习动力;沉迷网络、娱乐电视节目,丧失了对语文的学习的兴趣。二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重视分数、知识、练题,使学生疲于应付而忽视积累、感悟、人文教育等导致教学枯燥无趣。
二、教师教学压力
从小的方面来看,近几年周边学校期末的语文成绩基本都是60多分。从大的方面来看,2003年之前,笔者所在区的语文平均分在100分左右(满分150分)。2003年至今,一直在95分左右徘徊。由此可以看到,学生语文成绩在低位徘徊,与过去相比呈下降的趋势。而现行的教师评价基本以分数为准,因而,语文老师的压力日益增加。有的老师迫于压力,情愿担任其他科目的教学工作。
三、教师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思考,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的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趣味导入。
就一节课来说,开头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情绪基础,有助于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开头?趣味导入。可以用与课文相关的诗词导入——诗词导入法。例如,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可以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开头。既复习了旧的课文,又让学生在熟练背诵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感,从而产生了愉悦的情绪,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也可以用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法。例如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就可以通过讲述诸葛亮“六出祁山”“五丈原陨星”的故事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当然,还可以用名言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影视导入法……这些导入的方法,或温故,或拓新,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倘若我们每逢新课,不是趣味导入,而是平平淡淡,那么,本来就厌学的学生何来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听名教师的课,你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有一种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的感觉。什么原因?除了有一个趣味的开头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了学生谛听的兴趣。数年前,听魏书生的课如此;几年前,听湖北某名师的课也如此。上课初始,她用安徒生200周年诞辰的纪念照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根据图片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安徒生的童话老少都喜欢?)让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归纳,继而引导学生进入《皇帝的新装》的学习:请默读课文,小组讨论:童话寓意是什么?那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课外你还阅读了安徒生那些童话,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其内容及其寓意。趣味导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外拓展,一环扣一环,重点突出,难点解决,一节课内容恰当,节奏张弛有度,浑然天成,学生完全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
(三)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告诉我们同样一个内容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不同的内容,经常一种教学方法一用到地,一成不变,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趣。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善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竞赛法,表演法、对比法,化整为零法……其中竞赛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若将男女分成两组,或者以班级内现有的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并伴随适当的奖励或惩罚,就会激起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正如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中所说“竞争中可以得到乐趣”。
(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事实证明: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得到表扬,学习兴趣就会增加。反之,经常受到批评,则会厌烦学习。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条件,提供创造成功的机会。简单地说,就是课堂交流提问时,区别对待,分层提问,难易适中。这样做可以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因成功而带来的愉悦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
笔者几年前转变一位后进生的经历证明了这一观点。首先是课外的说服教育,其次就是课堂尽力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一个学期之后,该生取得较大进步。当笔者以此教育另一位后进生的时候,他说:“你天天表扬他,谁都会进步了。”学生的话让我见识了表扬的力量,成功的魅力。从此之后,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为那些待进步的学生提供条件促使他们成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恰当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进入课堂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它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能够调动学生的多感官,给学生立体的感觉,深刻的印象,能够使学生多角度地熟悉、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地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前年,听一位同事的汇报课——《与朱元思书》,印象深刻,至今难忘。原因就是该同事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美妙的背景音乐,美丽的图片,准确、流畅、极富感情的朗读,给人美的享受,令人陶醉。这样的课,学生怎能没有学习的兴趣呢?听另一位同事的汇报课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也有同感。因此,恰当使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像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美国杰出教师雷夫·艾斯奎斯以较为完美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影响学生,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起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善用趣味导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善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