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突发性灾难事件由于其突然性、破坏性、负面性、多变性,涉及范围之广,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在突发性灾难面前,我国新闻媒体承担着社会道义与职业责任,文章简要探讨媒体在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前提下,正确引导舆论,全方位、全天候、多角度的报道突发性灾难事件的策略。
关键词: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问题;策略
突发性灾难事件就是给人类和整个社会带来重大灾难的事件,包括自然灾难和社会人为因素所致的灾难事件。由于其突然性、破坏性、负面性、多变性、反常性、震撼性、影响广泛而巨大等原因,成为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的对象。
一、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的特点
(一)真实性
真实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真实是新闻的力量,是受众对新闻的共同要求。在突发性灾难发生后,我国各大新闻媒体、记者迅速深入灾难现场,用手中的笔、话筒和镜头记录所感,将现场第一时间反馈给大众,真实的信息指引着救援工作者在灾难现场,挽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让人们见证了生命的奇迹。
(二)及时性
对灾难的及时报道是减轻和克服灾难的基础。灾难发生后,各大媒体第一时间、迅速投入灾难事件中,利用电话连线、记者现场目击和采访对象、专家解读等多种报道手段进行报道。信息的不断更新、层层递进,让人们第一时间掌握并了解灾区的最新情况,并为救援工作者提供了重大参考。这些迅速、及时的报道将13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灾难现场,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三)完整性
对灾难的报道,新闻媒体不仅用声音、画面记录了灾难发生的全过程,而且对灾难成因的探究也做了连续报道。报道的完整性满足了人们一片空白后对信息的巨大需求和思想混乱时的心理需求,及对灾难成因的了解。
(四)人文性
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人的价值和尊严上。新闻作品应该是以人为本,即把对人的关怀放在第一位。灾难报道中,新闻媒体不仅引导公众关注事件本身,更关注着灾难中人的命运,通过关注报道“灾难中的普通人”,真实而真诚的反映受灾民众的损失情况,心理创伤、灾后生活状态、情绪心态等方面的情况。“人性化的视角”彰显了新闻媒体的服务功能。
(五)透明性
公开透明是灾难报道在新闻理念上的要求。公开报道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公民知情权得以普遍实行的通道和基本保障。对于灾难引发的后果,公开灾难信息不隐瞒,对外开放不受阻,制度保障公开透明,安抚了受灾群众的情绪,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党和政府全力以赴救灾的坚定绝心,更让灾难中的人民看到了整个社会的亲切关怀。
从《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到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些都为公众的知情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为报道的公开透明提供了有力的制度环境。媒体通过报道,让信息与公众直接见面,消除了谣言和公众的恐慌,有力地证明了报道公开透明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媒体的公信力。
二、我国突发性灾难事件报道的误区
普利策曾说,社会是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大船,记者就是那站在船头的瞭望者,他要为社会负责,为社会守望,发现大船在行进过程中的暗礁险滩,及其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毛病,及时向船长报告,确保大船的安全 ,保护每一个船员的生命与财产。在突发性灾难事件面前,新闻媒体更是充当着瞭望者的角色,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新闻媒体在面对突发性灾难事件时,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老套的坚守“灾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