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电影片名中的文化色彩

2012-12-31 00:00:00钱莉
群文天地 2012年18期


  摘要:影片是生活中或实或虚的反映,体现电影内容的片名自然而然也包含了很多文化色彩,给翻译造成困难。体现文化内涵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成语习语、典故以及俚语等。
  关键词:英文电;片名;文化色彩
  在相当数量的英文电影片名中使用了带有英美文化色彩的成语习语、典故以及俚语,因为它们体现了英语语言的精华所在。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而且也是两种文化交流的过程,由此体现了影片的文化性。在对电影片名进行语言上翻译的同时,影片译名也应反映原片名蕴含的文化信息。
  英美国家的人大多信仰基督教,这对英文影片名影响极大。大量的英语典故来自圣经和神话传说,它们对英文片的形成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让我们来看看1995年的一部著名心理惊悚片“Seven”《七宗罪》。《七宗罪》向人们呈现了一个变态的宗教杀手。《七宗罪》中的杀手杀人并非是因为嗜血,而是有着强大的理论信条加上妄念来实施他自以为的通过"审判"和布道来拯救的目的。这使得《七宗罪》这部影片与美国社会现实生活建立起了心理上的联系。这七条死罪指七项世人常犯的过错,即:gluttony(饕餮)、greed(贪婪)、sloth(懒惰)、lust(淫欲)、pride(骄傲)、envy(嫉妒)和wrath(暴怒)。Seven这个在宗教上非常神秘的数字(这一点在《旧约》中有最充分的表现:如上帝用七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个头的火龙等等),在这部电影里“七”可谓无处不在: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了第七天的下午七时,无处不在的“七”暗示宿命的罪与罚。可想而知,如果这部著名心理惊悚片“Seven”汉译为简单的一个“七”字,令中国观众费解不说,还误导观众对影片产生错误的心理预期,而无法产生与原片内容相关的文化联想。所以影片翻译为《七宗罪》,不仅可以突显影片内容,还传达了seven最为主要的宗教寓意。
  电影American Beauty这部1999年度的第7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犀利地揭示了美国日常生活的“众生相”。 它以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为例,展示了隐藏在美国社会肌肤内的种种“癌症”。而电影American Beauty片名的中文翻译却大费周章。目前流行的译文《美国丽人》和早先的《美国美人》可以说是望文生义。American beauty指的是产于美国的四季开花的红蔷薇。蔷薇花美丽、圣洁,代表崇高神圣的爱情;尤其是红蔷薇,更是初恋者赠送的佳品。据神话传说,有一位爱神亲手采摘蔷薇花送给自己的恋人,由于心情过于急切,动作有些慌乱,一不小心手指被花枝刺破,鲜血洒在了蔷薇花的花瓣上,把本来雪白的花瓣染成了红色。爱神拿着用自己的鲜血染红的蔷薇花去会见恋人,恋人见到后十分激动,以百倍的感激之情回报了爱神的忠贞。以后红色的蔷薇花就表示爱情的纯真和坚定,尤为恋人们所钟爱。电影以花喻人,以花传情,名花和美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熟知此种花语的台湾译者将之改译为《美国心·玫瑰情》,以中国玫瑰代替美国蔷薇,揭示了影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精神内涵。不过这部片子现在有了一个更准确的文化翻译《美国蔷薇》。
  除了典故及神话传说在英文片名中使用外,带有大量文化信息的习语、成语及俚语也经常出现在片名中。比如:First Wives Club《原配夫人俱乐部》这部妙趣横生的喜剧片,讲述的是一群糟糠之妻怎样报复另娶新欢的陈世美老公们。而片名First Wives Club曾被译作《大老婆俱乐部》,殊不知英文中的first wives指的是男士的第一任夫人,与中国文化中的大小老婆毫不相关。现译为《原配夫人俱乐部》或《发妻俱乐部》就准确多了。再如: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的The Third Man这部经典黑色影片叙述了在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维也纳,美国通俗小说家马丁斯投靠老朋友哈里。但刚一抵达便惊闻哈里因车祸逝世。在追查中他发现棺材中的人不是哈里,并且有一个神秘的第三者。但有趣的是The Third Man起初译为《第三者》,结果被中国观众误认为是婚姻伦理片:其实The Third Man指的是片中车祸事件的第三个目击证人,现在的片名译为《第三个》或《黑狱亡魂》。
  在影片片名文化价值的传译中,片名受译者本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常常被赋予译者自身的文化色彩。如英文电影M r. Holland’s Opus是一部美国青春校园片,讲述了一位平凡的音乐教师的故事。贺兰先生兢兢业业地教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