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业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瓶颈。受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的影响,目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作业布置的无效性现象,使师生身陷苦海而难以自拔。本文试图从历史作业布置有效性的意义、原则、策略等方面谈谈认识和思考,对于提高历史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历史作业布置 有效性 策略
长期以来,我们较多地重视作业的短期功利价值,不太顾及长远的教育价值。历史作业布置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脱离实际,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使学生不堪重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布置作业辛苦,学生完成作业痛苦”的教育无奈现实存在,每位历史教师都应该认真审视提高作业布置有效性的意义,深入反思提高作业布置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切身探索提高作业布置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一、反思历史作业布置有效性的原则
(一)适度性。
教育家卡罗尔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达成度=实际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理论表明学生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学习达成度则越高,但是不能单纯理解为作业量少,学习时间少,效率就高,而必须考虑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的量。
因而,布置历史作业要考虑学生负担是否适度:负担过重,影响学生全面发展;负担过轻,则无法发挥学生潜力,最终制约发展。要精选典型的练习或习题,把握历史作业的量,使学生通过训练,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差异性。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布置必须有差异性,即作业布置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适合知识基础不同、思维能力不同的各层次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题,注重作业布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