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学生是有情感的课堂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个人情感因素是客观存在的。这些情绪对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焦虑作为外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最常见的负面情绪,值得研究。
关键词: 外语教学 焦虑情绪 界定对策
一、引言
人们对学习的研究历史悠远,但大都从认知的角度研究,比如认知结构、知识迁移、认识策略等。正式的学习大都发生在课堂中,这必然涉及课堂中学生的情感因素,正如Carl Rogers(1969)和Curren(1976)所指出的那样:“学生不是单纯的信息处理机。”当他们步入课堂时,并没有把自己的个性特征置于课外。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具有全部的个人特性和感觉。如果我们希望他们能得到提高和进步,那么就必须予以尊重。由此,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情绪表现,特别是会对学习产生巨大障碍的情绪,以便更有效地教学并促进学生高效率地学习。焦虑作为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负面情绪,值得深入研究。
二、焦虑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1.定义。对于焦虑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蒋大鹏(1992:453)认为,焦虑即个体对于某种情绪或将要面临的情境可能出现麻烦,预期的目标可能遭到失败的担心。失败将导致个体地位、角色及自尊的损害,这种担心表现为心理紧张的情绪体验。奥苏伯尔(1968)指出焦虑是某种实际的类似担忧的反映,或者是对当前或预计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映倾向。由此可以看出焦虑是一种担忧的心理状态或倾向。
2.分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将焦虑分成不同的种类。Ellis将焦虑形成性质分为三种:气质型、一次型和情境型。气质型焦虑是由性格引发的,情境型是由具体情境或事情激发出来的焦虑倾向,而一次型则是气质型与情境型相结合的产物。Ellis(1994)又根据焦虑对学习的作用分为正常焦虑和妨碍型焦虑。也有人根据焦虑表现的程度分为正常和过敏性焦虑,前者指客观情境对于个体自尊心可能构成威胁而引起的正常担忧状态,后者不是因客观情境对自尊心构成威胁而引起的,而是由遭到严重伤害的自尊心本身引起的,这种焦虑状态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病理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焦虑情绪一般来说是正常的焦虑状态。
3.作用。心理实验研究发现焦虑对学习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促进学习和阻碍学习。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呈倒U形关系,即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过低或过高的焦虑均对学习不利。但是,许多学者持有异议,Arnold(1998:453)指出,焦虑可能是最妨碍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与不安、失意、自我焦虑、忧虑、紧张等不良因素有关。人们之所以只看得到焦虑情绪的负面作用是因为焦虑对学习的阻碍作用表现得十分明显,而焦虑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却很难体现出来。
三、外语课堂中焦虑情绪的表现及根源
尽管焦虑所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不易界定,却有许多共同的外部表征。(1)生理表征,如脸红、出汗、心跳加快等。(2)行为表征,如:①回避,比如忘记答案,装作粗心的样子,故意迟到或早退,神情冷漠,不敢正视他人,回避课堂中各种活动等。②身体动作,如东张西望,玩弄小东西等。③身体不适症状,如抱怨头痛,肌肉抽动等。④语言行为,如声音发颤变调,语无伦次等。这些外部表征能帮助教师观察学生的焦虑心情,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降低学生课堂焦虑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陈劼1997年的问卷调查发现,引起外语课堂焦虑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由学生自身性格引起的焦虑,即“性格型焦虑”,它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属于性格特征的一种;另一个是受环境而引起的焦虑感,称之为“环境型焦虑”,这是一种相对短期的易变的状态,其研究还发现这两种类型的焦虑间呈正相关。他的研究符合众多心理学家的看法,也符合上面对焦虑的分类,但没有就外语教学中焦虑的具体根源、焦虑的生理及行为表现、可能的措施等作详细的说明,这里就此做具体的分析。
(1)性格根源。性格内向的人不喜欢集体交流,不善言表,而外语课则要求学生开口说话,因而造成性格上的不适应感,产生过高的焦虑情绪;自尊心太强和喜欢比较的学生也易产生焦虑,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不如别人,自尊心遭到损害等。(2)认知根源。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们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造成认知失调从而产生焦虑。(3)任务根源。任务难度较大,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损害自信心,从而产生焦虑。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担心用目的语交际时不流利、不正确或是害怕出错等,这种焦虑会抑制个性特征的显现,即个体采取防范手段保护自我而表现出焦虑。(4)课堂环境根源。课堂内缺乏和谐友好的氛围,学生就易感到不安和焦虑。(5)教师根源。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有情感的需要,包括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需要、受人尊敬的需要、被人尊重的需要等。在外语学习中,学生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要求教师注重师生情。教师对某个学生的偏见或前后不一致的期望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和不安全感。
四、对策
教师可根据焦虑产生的不同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1)对性格较内向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应倾注更多的关心,因为他们更容易产生焦虑。教师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尽量减少性格倾向对学习的不利影响,促进性格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教师对学生任何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学习任务太难会挫败学生的积极性,引起过高焦虑,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3)创造舒适、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实验研究表明,在课堂中适当播放背景音乐有利于消除焦虑情绪。(4)采取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戏剧等,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注意力集中于语言的运用,从而舒缓了先前因害怕出错而带来的焦虑感,营造了更加自由的氛围。在无拘无束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信息量增加,提高了参与积极性。(5)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注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比如允许犯错,避免公开评价;强调自我比较,减少社会比较;鼓励群体间竞争,减少个人间竞争,等等。积极控制使学生产生课堂焦虑的各种不利因素,这是教师的责任。
五、结语
外语学习固然是知识的学习,是认知的需要,然而学习过程中的种种情绪体验不可忽视,它们对学习起促进或阻碍作用。对那些促进学习的积极情绪如好奇、兴趣、愉快等应创造各种条件加以培养,同时又要采取措施调整不利于学习的消极情绪,如焦虑等。
参考文献:
[1]Amold,J.Affective Language Learning[C].Cambridge:CUP,1999.
[2]Ausubel,D.A.1968,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New York:Holt,Rinehart & Winston.
[3]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UP,1994.
[4]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UP,1985.
[5]Rogers,C.Freedom to learn[M].Chio:Charks E.Merril,1969.
[6]陈劼.英语学习课堂焦虑与口语水平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1997,(1):15-18.
[7]蒋大鹏等.教育心理学新系[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