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性

2012-12-31 00:00:00刘晓媛
考试周刊 2012年11期


  摘 要: 教师、学生、教材是传统数学教学的三个必备因素,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在教学当中只能采取较为单一的方式利用教材对学生加以知识灌输,而数学由于其抽象性的特征,很多公式和定理都需要学生把具体的现象抽象成具有逻辑性的概念,因此在这种灌输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很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同时由于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关注甚少,使我们的教学目的产生了较大的偏差。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亟待改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对小学教学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们开始逐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逐步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和方式。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自主性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培养存在的问题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应用以加强其学习效果。只有学生自主实践和运用,相关的数学运算和公理公式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现阶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教师和教材为主体。主要的方式是老师依据教材对学生加以灌输,在此过程中老师在教学上采取何种方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如在教学“圆角分”过程中,老师单纯地告诉学生1元=10角=100分的换算公式,并不能加深学生对三种单位关系的理解,仅通过想象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而如果利用1元和1角等硬币作为教具,教学过程则会生动得多,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其次,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是十分有限的。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当前小学师生比大都集中在1:35左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可能兼顾每个学生的接收情况,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也仅仅可以通过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来实现。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老师不可能了解大多数的学生对课堂效果的反馈情况。只能通过个别的回答问题进行观察,这必然给我们的教学过程带来偏差。同时也产生了学生必须由老师督促才会有反应的现象。
  最后,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媒体、教具的缺乏,教师对于数学概念和公式定理的讲解大都通过语言抽象描述,然后直接带入例题。这样的方式很难使学生自主地搭建抽象概念与实际例题之间的桥梁,形成了学生死背例题但不会运用的现象。这同样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加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单纯灌输和抽象讲解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加强。现阶段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生在校外生活中接触了大量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和对知识的自主判别接受能力,因此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现阶段不仅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接受知识,相反由于其呆板的方式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往往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不利于学习效果的强化,因此亟待改进。
  二、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是集合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要素的交互式信息技术。是现阶段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之外的另一重要因素。现阶段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教学特别是数学等应用学科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首先,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搭建表象知识和抽象思维间的桥梁。与传统教学不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声音、文本等多种媒介的结合归纳总结大量的实例和现象,并通过动画演示等方式转化为抽象的定理和公式。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单纯灌输造成的学生抽象思维建构缺失的问题。如在几何的教学过程中,平行、直角等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接受,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操作,通过图形平移等方式学生可以很快地理解这些概念,同时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加以运用。
  其次,多媒体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过程从老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对电脑等工具的操纵,不仅学生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老师也可以通过电脑观察每个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反馈,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偏差。
  最后,多媒体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性。每一个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学生的这种差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很难观察。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差异性,同时引导学生自主的吸纳知识,通过学生自己对多媒体的引用和操作,学生自主吸纳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强化。
  总之,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应用对于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强化教学效果,优化课堂互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的先进技术,以加强学生自主性为目的优化教学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