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2-12-31 00:00:00万兴
考试周刊 2012年11期


  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
  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注重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树立为国家兴盛作贡献的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师生共同讨论死海不死的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些有关浮力的试验,看看水中盐分增多后浮力有何变化。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展示试验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为寻求真理标新立异的浓厚兴趣。
  二、注重鼓励质疑,培育创新萌芽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质疑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例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课文分析中认为胡屠户是个贪财如命、趋炎附势的小人,我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有位学生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见解:“胡屠户骂范进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简单地从他对中举前的范进的态度上就说他是个小人。”这个主张一提出,马上引起了争议,有的同学说:“胡屠户这个人,从作为范进的岳父的角度上看,他是个好岳父,因为换谁在他这个角度,有了范进这么个只会死读书不会生活的女婿,都会责骂范进,这也是恨铁不成钢的表现。”这时,又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看法:“胡屠户为什么不让范进也去做屠户,光骂他有什么用?”又引起了一片争议。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全被激活,提出了许多问题。此时,我适时组织读议:“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文,然后将你们所提的问题与当时的现实情况进行对照,看看他是个什么人。”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当时情况下,胡屠户由于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中了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最好的、有前途的,没中举的范进在他眼里就是不成器的、没有用的,这就决定了他只能让范进在科举这一条道上走下去,而不能有其他的想法……这样学生通过自己质疑,自己解惑,不但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注重启发想象,增强创新能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想象力就没有创新。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方面,语文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不少课文,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我在进行教学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其优美的意境,捕捉诗人强烈而含蓄的思想感情,“猜测”出诗歌背后深层的意蕴,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文中普普通通的人和事的描写,领会作者对人生或者自然的感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教《背影》时,我就注意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体会到作者被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感动得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是因为他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而以前的“聪明”正是没有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同样是父爱,作者从不理解到理解,就是他对人生的一个感悟过程,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感悟,才能把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写得如此感人至深。
  四、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开辟创新之路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修养无不有利于语文的学习,如果把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到语文上来,尤其是运用到作文上来,对语文学习是十分有利的。单一的知识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社会对综合知识的需要越来越大,语文教学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我很注重这一点,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各科所学知识,从各种报纸杂志所得的知识,甚至道听途说的东西都可以创造性地运用到作文中,写出优秀的作文。
  五、注重正确评估,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肯定的,至于回答得正确与否是第二位的,是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教师应多多关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要做到不只是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注意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评价他们自身的发展水平及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学生作业、习作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完善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班中开辟习作园地,为学生作文的“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利用评讲课让小作者读自己的优秀作文,及时在班中鼓励、表扬,可汇编个人、班级的优秀作文集,再配上学生自己用电脑绘制出的封面,家长写上序言,……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再度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采用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