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语式命题作文如何审题

2012-12-31 00:00:00何潇然
考试周刊 2012年11期


  摘 要: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命题作文几乎占了高考作文的半壁江山,而短语式命题作文更是重中之重。较之于独词式命题,短语式命题作文限制性更强,审题难度更大。本文就短语式命题作文如何进行审题做了如下分析。
  关键词: 短语式命题 结构类型 审题立意 方法步骤
  
  短语式命题,即作文命题以一个短语形式出现,如《拒绝平庸》《品味时尚》《绿色生活》《好奇心》《怀想天空》《人与路》等。比较而言,短语式命题比独词式命题限制性更强,审题难度更大,更需要在审题上多下工夫。如何对短语式命题进行正确的审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步入手。
  一、分析结构,确定类型
  短语式命题首先需要分析短语的语法结构,才可确定写作的中心。短语式命题常见的形式有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等。
  主谓短语:2007辽宁卷《我能》,2011安徽卷《时间在流逝》
  动宾短语:2011广东卷《回到原点》,2011四川卷《总有一种期待》
  偏正短语:2011湖北卷《旧书》,2011浙江卷《我的时间》
  并列短语:2009重庆卷《我与故事》,2010上海卷《城市与我》
  二、根据类型,明确重心
  短语结构类型不同,其重心就不同。确定类型后,要仔细判断,明确重心。
  1.抓题眼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而言的。所谓“题眼”,是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表意重心。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题眼”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不会偏题。
  主谓短语。题眼一般是谓语。主语主要是交代叙事主体或写作对象(范围),审题重点应是谓语部分,谓语部分是确立中心的依据。如2011安徽卷《时间在流逝》,“时间”是写作对象,“流逝”是对主语的陈述,“在”则是“流逝”的状态,是现在进行时,也可理解为“总在”,因此,“流逝”是本命题的题眼。又如《我能》(2007辽宁),重点是要分析谓语“能”,“能”是一种勇气、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能力,可以任选一个角度行文。
  偏正短语。题眼一般是修饰语。修饰语通常暗示写作角度,决定选材,是审题的重心。如2010年江苏卷《绿色生活》,题眼就是“绿色”。题中的“绿色”是形象的说法。“绿色生活”即喻指充满生机的、原生态的、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绿色”还具有象征意义。象征春天,代表着美好、健康、温暖、诗意的或理想化的生活。写作中可以赞颂平静、和谐、充满生命力的精神生活,歌颂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追求。又如2008重庆《在自然中生活》,重心在限制性词语上,即“在自然中”,包括自然界、不经干预的状态、闲适惬意的心境等。
  2.辨关系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并列短语而言的。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的相互关系,把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写作时要两者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如2009年重庆卷《我与故事》,就是并列关系的短语,它要求我们既写出故事给“我”的感动或启迪,又写出“我”在故事中的思考或成长,两者兼顾。又如2007年四川文题《一步与一生》,“一步”与“一生”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一步”可以成就“一生”,也可以毁坏“一生”。“一步”虽小,关乎“一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辨明其关系,才能确定写作角度:可以写一步成就了一生,也可以写一步毁坏了一生,但观点应明确,不应模棱两可。再如2006年江苏卷《人与路》,形式上虽是并列短语,但“人与路”两者实是因果关系,不能随意颠倒,因为有人才有路,不同的人会走出不同的路,切不可忽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围绕重心,确定立意
  明确重心后,需要根据重心进一步确定文章的立意。这里主要介绍以下三种方法。
  1.添加法
  有些题目立意范围过于宽泛,让人无处下笔,对此,我们可以在题目的前或后加上限制成分(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就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达到大题小做、宽题窄做的目的。注意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又如《举手投足之间》:可以运用“添加法”,将这个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2.置换法
  如果短语的中心词是虚指,比较抽象,就可以用较为具体的词语替换,从而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如江苏卷《怀想天空》,“天空”是虚指,根据对所给材料的把握将其置换即可。“天空”可以是父母无边的爱,可以是老师博大的胸怀,可以是同学长久的帮助,还可以是远大的理想,等等。总之,其特点是明净、辽阔、深邃,引人遐思,令人神往。通过置换,“天空”由抽象变为具体,以此为点继续扩展开去联想,就能寻找到更丰富的内容。
  3.追问法
  这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审题,不仅可以解决审题立意问题,有时还可以解决行文的结构问题,可以使论述周密而深入。
  如《走出这个圈子》,就可用“追问法”打开思维。
  一问:①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
  二问:②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对于人们而言,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
  三问:③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需要作出理智的抉择。
  四问:④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
  除此之外,还有探究寓意法、一分为二法、巧用材料法等,这里不一一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在审题过程中,通常需要几种方法综合起来使用。只要我们运用方法,仔细审题,短语式命题作文便不再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