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针对非电专业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时存在畏难情绪,不会学,学不会的问题,作者从学生角度出发,针对学生情况,教与学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从课前、课中到课后,从理论学习到实验实践,形成一整套方法,使学生乐学、擅学,最终对知识学以致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非电专业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 教与学相结合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集电路分析、电机及控制、电工测量、数字电路、可编程控制器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已经成为非电工科类专业的基础课或者是专业课,是非电类专业学生获取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以及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关键课程[1]。这门课程涉及多门交叉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广,课程讲授的概念、定律、原理及理论推导与计算内容比较多,对于数学、物理学、电学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非电专业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难度相对较大[2]。为了能够在有限的学时中使学生学好该课程从乐学、擅学、到学以致用,笔者从学生角度出发,以教与学相结合为前提,对讲授该课程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一、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当前,非电专业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时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主动性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只靠老师灌输,不愿意去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有些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但是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方法不当,事倍功半。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学两方面的配合。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学生无法有效学习,学好这门课只能成为空谈。因此,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采用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学习主动性、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讲求方法,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针对具体课程内容,分析学生情况,针对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基础工作开始,制定有效的教授方法,对于教学的每一环节,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强、效果好的方法。最后还要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掌握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当学生学会学好并能应用时,就会更加愿意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新的知识内容,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教与学相结合,使学生乐学
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非电专业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时,必须首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愿意去学习这门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分析学生心理。
要使学生发挥5c21bcbdcf1a52e73bf7c0ca23e3abd262f353057ef5a02549c966e28ac49ddd主观能动性,首先要分析学生心理,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畏难情绪。因为非电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很长时间没有学习和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课程或者根本就没有学习相关课程。有的学生数学、物理基础较差,这就使得学生容易在心理上、思想上产生畏难情绪,觉得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较难的课程,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厌学的情绪,不认真深入地学习,不钻进去领悟,造成学不会、学不好的后果。因此,在对非电专业学生讲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时,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心理,制定相应的方法消除厌学、畏难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之前可以安排几个学时,首先给学生讲清楚该课程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对课程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讲授一些相关的物理和数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学习有基础知识的准备,最后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工电子的实例,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使学生对课程学习更有兴趣。
2.以好学乐学为前提,组织教学大纲和内容。
课前,教师应该以好学乐学为前提组织教学大纲和内容,也就是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首先了解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然后针对问题制定出具体的教授方法和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好学、乐学,从而达到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和极性的目的。与之相应的,必须以基本知识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设计出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案,做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让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从而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找到掌握知识的乐趣,将学习当成快乐,做到乐学。
3.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非电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多媒体教学的效果非常好。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运用动画和声音,使课程内容更形象、多样、新颖、直观、丰富。将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讲授中的优点在于:可以使比较抽象、难理解的数学、物理内容以动态图像演示出来,也可将电现象用模拟的方法展示给学生[3]。这就使枯燥抽象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与学相结合使学生擅学
1.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中国有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电专业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时,有的虽然愿意学、乐学,但是事倍功半,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不理想,存在着不知道如何去学、学不会的问题。这是因为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方法不适当。这一问题使学生失去乐学的信心,导致不想学—学不好—更不想学的恶性循环。所以在解决了学生不愿意学的问题之后,就要解决学生不会学的问题,也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好的、实用的学习方法,并让其掌握应用,使其擅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其进入乐学—学得好—更乐学的良性循环。
2.以擅学为前提,安排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
在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必须让学生掌握并应用在课程的学习当中。以擅学为前提安排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就要求教师应对某一种或者几种学习方法,安排相应的知识或者是知识框架,让学生使用这一种或几种学习方法学习所安排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梳理、总结和应用的过程中渐渐学习并掌握以至熟练应用这种或这几种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应当安排相应的电工电子技术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训练中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吸收并变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3.应用分组合作式教学方式。
分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许多国家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指的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引导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促进自己及他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4]。在传授、培养和训练非电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授课过程中,采用分组合作式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将学到的学习方法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协助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自我思考、自我总结、自我发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分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也更多更充分,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训练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对问题及时调整和纠正,从而使学生少走弯路,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教与学相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
1.布置引导性作业。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真正吸收,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为了能让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吸收,而且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教师就要善于提问,布置一些以基本知识为基础,能够扩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完成作业,找到答案,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加强基础课程实验。
根据电工电子课程的特点,利用学校资源,以知识作为基础设计验证性的基础实验,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亲自动手,亲身实践,从而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内容。此外还可以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鼓励学生积极自主设计、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及创造能力。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可锻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能力,做到融会贯通[5]。
3.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动手能力强且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课程。教师应当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使学习的知识有所用,并能取得相应的成果,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在选择实践内容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从学生角度出发,教与学相结合,以学生需要为前提,面向学生。
(2)要做到难易适当,不能太难,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也不能太易,否则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3)实践项目要有一定的自由发挥度和挑战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技能与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实际技能过硬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教与学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式解决非电专业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时存在的不愿意学,不会学、学不会,不会用的问题。分析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安排学生课程实验,鼓励学生参加实践,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鹿晓力,曹卫锋,吴艳敏,贺振东,刘金明,王玉琴.电工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2]杨金花.电工基础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J].职业,2012,(6).
[3]王艳.电子电工教学方法改革[J].职业,2012,(5).
[4]宋薇.分组合作式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J].才智,2012,(3).
[5]李松松,郭显久,曹立杰,姜凤娇,祝开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轻工业学院2010年青年教师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的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