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构建军训育人机

2012-12-31 00:00:00李思思梁耀明林伟波
考试周刊 2012年43期


  摘 要: 军训是融合国防教育和军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纪律意识教育、身体素质锻炼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意志品质的磨炼,对良好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高校应该科学构建大学生军训的育人长效机制,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科学设置军训课程内容,建立完善军训考核体系,努力提高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实效性,全面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关键词: 军训 育人机制 素质教育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二条)。在当前国际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世界战略格局和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世界军事领域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教育是我国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军训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徐永利,2011)。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军训的育人功能,发挥军训在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军训的育人功能。
  军训是融合国防教育和军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意识教育、身体素质锻炼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政治思想意识的提高、意志品质的磨炼、良好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军训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教育的核心载体。
  国防和军事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军训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卿臻,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在我国人口众多、服兵役机会较少的现实条件下,大部分大学生在长期的和平发展环境中都难以接触到军队和军营。在军训过程中集中的军事理论学习和射击、队列等军事技能训练,是大学生接触军队和军营,提高对军队的了解和认识的大好机会,对大学生自觉培养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二)军训是高校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纪律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集体主义和严明的纪律,是我党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共产主义道德对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要求(朱正奎,2009),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法宝。当前,部分大学生由于受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发生改变,急需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和纪律管理。接受军训的大学生均被严格地编进了班、连、营和团,其军训中的一切活动,必须在严明的纪律下以集体的形式进行。军训中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使大学生真正领悟“军令如山”、学会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有助于大学生强化组织纪律意识,服从上级的领导和指挥。通过以集体为单位的紧张的军训生活和严格的军事训练,大学生能快速自觉形成集体意识和纪律意识,对高校的集体主义教育和纪律意识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三)军训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抗压承挫能力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优越的生活条件及长期以在校学习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使得相当部分大学生,尤其是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现实生活挫折的考验与磨砺。在军训过程中,站军姿、练队列、拉练、射击、走队列、整内务、洗军衣、叠被子、练军歌等训练项目,对大学生的体力、忍耐程度等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系统的军训是一项育人铸魂工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而且有助于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大学生百折不挠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树立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心理抗压承挫能力。
  二、构建大学生军训的育人长效机制,提高军训工作实效性。
  为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军训工作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充分认识大学生军训育人功能的基础上,科学构建大学生军训的育人长效机制,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科学设置军训课程内容,建立完善军训考核体系,努力提高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实效性,全面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一)统一认识,明确军训作为高校素质教育必备内容的重要战略目标。
  近年来,学生军训伤害事故频发,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否定军训的声音。需要指出的是,“学校国防教育是全面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三条);“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四十三条)。可见,军训作为“服兵役”的一种特殊形式(徐永利,2011),不仅是大学生参与国防建设的一项权利,而且是国家法律赋予大学生的一项神圣义务。高校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必须统一思想,共同参与,充分认识大学生军训在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战略意义,始终坚持大学生军训制度,高度重视大学生军训工作,把军训作为推进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必备内容和重要工作来抓,提高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实效性。
  (二)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学生军训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机制。
  军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国防教育法》第十六条)。要提高大学生军训质量与实效性,就要高校教师、教官、大学生及其家长的共同参与,关键看军训实施者和受训大学生之间的有效配合程度。高校和部队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可通过建立大学生军训领导小组等常设或临时机构,形成科学有效的领导协作机制,制定大学生军训工作流程与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具体组织军训,为大学生军训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三)与时俱进,科学设置军训课程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军事素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军事竞争是高度现代化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角逐。传统的军事技能训练已不能适应现代军事形势的发展。针对传统军事训练存在的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军训实施者在通过开展大学生军事理论学习,让大学生及时了解当前国际军事动态和我国国防与其他军事强国之间的差距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国际军事发展形势,科学调整军事技能训练内容,扩展军事训练的深度和广度,把大学生从简单重复的队列训练和内务整理中解脱出来,在保留传统的核心军事训练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改进训练方式,灵活施训,如在综合训练科目中穿插开展生化袭击防护、消防抗震自救训练、野外生存训练、擒拿格斗和障碍跑、定向越野等内容,拓宽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组织指挥、协调配合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全面锻炼学生的军事素质(卿臻,2010)。
  (四)科学谋划,建立完善的军训考核体系,形成军训长期育人效应。
  目前,大学生军训是一项短期的集中教育和训练(徐永利,2011),其成果的强化和巩固是高校军训工作的薄弱环节(卿臻,2010)。要进一步巩固军训成果,发挥军训的长期育人效应,首先要建立完善科学的军训成果考核体系。军训考核不能把阅兵与分列式等作为检阅高校军训成果的唯一形式,还应结合体现受训学生精神风貌的活动内容,如内务检查、歌咏比赛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考核的量化评分标准,通过丰富多样的考核内容和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引导大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与习惯,使军训时形成的良好作风、良好习惯、良好风貌成为大学生的优点和美德。其次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和长期的跟踪机制,把学生军训的成绩与整个学期表现挂钩,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地邀请军训教官回访、组织大学生走进军营参观学习、军民联欢等方式对受训学生进行再教育,不断强化和巩固军训成果。
  参考文献:
  [1]徐永利.论大学生军训的育人功能及其长期效应.中国高等教育,2011,(3).
  [2]卿臻.关于建立高校学生军训基地的探讨.教育与职业,2010,(30).
  [3]朱正奎.大学生军训的德育功能分析.教育探索,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