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现今的职场人士都认为人际关系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大学教师也不例外。大学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究竟如何影响其职业成功?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教师的职业特点,继而总结了大学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类型:基于亲缘关系的网络、基于业缘关系的网络和基于友缘关系的网络,最后分析了大学教师人际关系网络特质对职业成功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大学教师 人际关系网络 职业成功
一、引言
2012年3月《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当同事暗算你》的文章,引起了职场人士的热议。案例讲的是一名公司员工向同事寻求帮助,遭到委婉拒绝,事后发现同事欺骗了自己,这名员工非常生气,认为自己遭到了同事的暗算。这个案例实际上说的就是职场中的人际关系问题。现今,职场人士都形成了一个共识: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自己的职业成功。英国学者韦恩·贝克根据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得出结论:“成功依赖个人自己,同样也依赖于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每个人的薪酬、升职和绩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人际和企业关系网络的组织结构决定的,就连天赋、智力、教育、个人努力和所谓的运气等决定职业成功的因素也根本不属于个人品质,它们全都是借助和他人之间的联系而发展、形成和体现出来的。”这一结论对大学教师这一群体同样适用。那么,人际关系网络究竟对于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呢?
二、大学教师职业的特点
大学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有着双重角色,承担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1]。这决定了高校教师及其学术职业有如下特点。
1.知识更新速度快,创新性和探究性较强。
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未知的事物,从经验中抽取知识,进行知识的创新、整合和传播。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各种文化和学术观点相互碰撞,客观上要求大学教师与时俱进,适时快速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已有研究表明,知识更新速度已经从18世纪以前的每80至90年翻一番,19世纪60年代的每50年翻一番,加快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每3至5年翻一番。这一方面给大学教师增加了职业的压力,另一方面对大学教师本身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工作自主性和自由度较高。
大学教师与其他职业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他们的工作时间、空间是自主掌控的,除了上课,大学教师没有固定的时空限制,很多活动甚至是在大学组织之外进行的,如科研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大学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活动具有创造性、探索性,他们每个人创造的兴奋点、时间点各不相同,自主掌控的工作时间、空间有利于释放他们的学术活力。
同时,大学教师的工作具有个体性,可以自主安排教学与科研事宜。教师的备课、讲课、讨论、辅导、批阅作业、指导毕业设计或论文、开展科研活动,都首先是他们个体的智力活动,虽然工作地点、工作方式有一定的合作性质,但绝大部分仍是自主控制的。
大学教师的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得彼此都只关注自己的事情,对很多事情的出发点和意见会存在分歧,很容易发生冲突。另外,教师的学术自主性也使他们容易与大学其他群体产生不同见解和冲突。比如校长希望学校运转顺畅,教师希望自己的学术地位得到尊重,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的学生能够马上适应工作岗位,学生希望不用刻苦学习就能顺利毕业,等等。因此,有人说大学教师属于一个比较难以管理和控制的群体是有一定道理的。
3.科研工作成效与过程的群体性。
教育、科研和为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其中,科研职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培养人才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衡量高校的办学条件与学术地位,往往以其人才培养和科研实绩为重要条件。高校教师很多时间用在做校外的顾问、作讲座、出席各种会议或者在其他单位作兼职或做访问学者,等等。这与科研工作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是分不开的。科研活动具有知识综合性,很多科研项目是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而每一个教师的知识结构都具有专业性,势必要求拥有不同专业和知识背景的人进行合作。在高校的科研课题中,很多项目已经跨出了校门,常见几个学校共同完成一个科研课题的现象,单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很难完成,每个人主持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
三、大学教师人际关系网络类型及特点
由于大学教师的特殊工作性质,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主要由三部分构成。[2]
1.基于亲缘关系的网络。
亲缘关系网络以家人和亲戚为主。前者主要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等在血缘上非常紧密的直系亲属,而亲戚就指相对疏远的有血缘或姻缘关系的亲戚亲属。亲缘类网络利益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网络利益,教师在亲缘群体上的投资也远远高于其他两种群体。亲缘群体中的家人和亲戚的重要性又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家人是教师所有关系中重要的一种关系,亲戚关系几乎处于教师人际关系的边缘地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可能包括:第一,很多老师比较早地离开家乡求学,工作地点离家又比较远。距离远了,交流少了,与亲戚之间的感情淡了也就不足为奇。第二,从社会交换理论看,教师对关系进行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收益。教师很少投资与亲戚关系,这也透露出教师在人际关系的选择和维系上具有理性选择。
2.基于业缘关系的网络。
业缘关系网络包含的人际关系最为丰富,包括领导、同事、学术圈内人士、学生、老师和同学,这是教师人际关系网络中重要的部分。其中,同事、同学和老师是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通常交往比较频繁。教师之所以和同事、同学和老师交往比较广泛和密切,首先是在学术上有所帮助,可以互相谈论学术问题,尤其是和老师。其次,同事是工作中必须经常进行打交道的,交往相对密切。最后,这是维持和增强一种感情和友谊的需要,如和同学的关系。而学生、学术圈内人士和领导是教师不太看重和不太主动维系的关系。这可能和学校这种松散的、文化气息浓厚的非严格科层组织的特性有关。在大学中,最受尊重的是有学养、有师德的人,而不是领导。另外,在高校中,一般教师和领导毕竟处于不同的阶层,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一般教师跟领导很难像跟同学一样,可以经常地接触、随时交流感情。
3.基于友缘关系的网络。
友缘关系主要由老乡和其他朋友构成。大部分教师不重视友缘关系,其原因在于:第一,作为知识分子的大学教师,传统人际关系中那种“乡党”的观念已经淡了很多,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更趋向于理性和现代化。第二,教师由于生活、工作空间场所的限制,非业缘、非亲缘的人际关系并不多。
四、人际关系网络对大学教师职业成功的作用机理
人际关系网络如何影响大学教师的职业成功呢?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可能会得出不同的逻辑路径。大多数学者研究者认为嵌入社会网络中的资源会为行动者带来好处[3—5],这些好处被他们称为网络利益。网络利益分为资源和职业支持两大类。资源是指被社会认为有价值的而且能够促进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它主要包括信息、声誉或资金、书籍、资料等较有代表性的资源形态。职业支持是指网络成员对于大学教师进行的“提供意见或建议、打招呼和引荐、提供经济、情感及心理支持、谈论工作中的问题、提供其他工作机会、帮助确立长期职业目标”等任何有助于其职业发展的活动。只要网络成员能为大学教师提供职业帮助,就纳入研究考虑范畴。由于大学教师的社会网络包括组织外部的网络和组织内部的网络,因此,大学教师获得的职业支持可能来自高校内部,也可能来自高校外部。一般来说,大学教师从社会网络中获得的支持主要包括导师、领导、同事或同行、学生的支持,还有家庭成员、朋友和熟人等。
大学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由于其网络特质,也就是其关系特质和结构特质的不同,可以为网络中的大学教师提供的网络利益也有所不同。其中,网络的关系特质主要指网络成员之间关系的强弱程度。可从四个方面判断大学教师人际关系的强弱[6]:一是互动的频率。互动的次数多为强关系,反之则为弱关系。二是感情力量。感情较深为强关系,反之则为弱关系。三是亲密程度。关系密切为强关系,反之则为弱关系。四是互惠交换。互惠交换多而广为强关系,反之则为弱关系。网络的结构特质主要指网络的密集程度,采用计算结构洞数量的方法,当结构洞数目较多时,可认为网络结构比较稀疏,反之,当结构洞数目较少时,可认为网络结构比较密集。这里的稀疏或者密集主要是指网络成员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如果不存在联系,则视为产生了一个结构空洞[7,8]。根据Burt的观点,任何个人或组织,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保持和发展优势,就必须与相互无关联的个人和团体建立广泛的联系,以获取信息和控制优势。因此,占有结构洞多的教师,其关系优势就大,更有地位与声望,获得较大利益回报的机会就高。
人际关系网络对大学教师职业成功的作用机理从图1可看出。该图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包括网络的关系特质和网络的结构特质。第二部分是网络利益,包括资源和职业支持。第三部分为职业成功,用学术同行认可度、职称、学生认可度、收入和职业满意度这五个指标衡量。这三部分构成一个“网络—利益—成功”的因果链。人际关系网络由于其网络结构不同,可以为网络中的大学教师提供的网络利益也有所不同,正是这些网络利益推动了大学教师的职业成就。
五、结语
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大学教师有着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网络,这些网络会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是如何影响其职业成就的?本文通过分析大学教师职业特点和由此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重点阐释了人际关系网络对大学教师职业成功的影响机理,下一步将通过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教师组织行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 曹爱华.大学教师社会网络对其职业成就影响的研究——基于天津市两所研究型大学的调查[D].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08.
[3] 林南.社会网络与地位获得[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2): 64-95.
[4]林南,沃尔特·M.恩赛尔,约翰·C.沃思著.张文宏译.社会资源和关系的力量:职业地位获得中的结构性因素[J].国外社会学,1999,(4).
[5]边燕杰,李路路等.结构壁垒、体制转型与地位资源含量[J].中国社会科学,2006,(5): 100-109.
[6]格兰诺维特.找工作——关系人与职业生涯的研究[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7]Burt. The Social Origin of Good Ideas[D]. Paper presented at th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eminar,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Stanford University,2002.
[8]Burt, R.. The contingent value of social capital[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42): 339-365.
基金资助: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的研究与实践”